缩略图

牛乳腺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及防治策略

作者

哈斯格日勒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人民政府( 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  内蒙古赤峰市  025150

一、引言

牛乳腺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乳腺组织引发的炎症反应。该病不仅会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乳汁品质变差,增加原料奶废弃率,还会因治疗费用增加、奶牛淘汰率上升等,给奶牛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牛乳腺炎的致病菌种类繁多,且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致病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进一步加大了牛乳腺炎的防治难度。因此,准确分离鉴定牛乳腺炎致病菌,深入分析其耐药性,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对保障奶牛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牛乳腺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2.1 样本采集

在不同地区选取多个奶牛场,随机挑选患有乳腺炎症状(如乳房红肿、发热,乳汁出现凝块、水样变化或色泽异常等)的奶牛,采集其乳汁样本。采样前,先用温水清洗奶牛乳房,再用 75% 酒精棉球对乳头进行消毒,待酒精挥发后,弃去前3 把奶,无菌采集 5-10mL 乳汁于无菌试管中,做好标记,迅速置于4℃冷藏箱中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

2.2 致病菌分离培养

将采集的乳汁样本充分振荡混匀后,取 0.1mL 接种于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等培养基上,采用分区划线法进行分离培养。将接种后的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8-24 小时,观察菌落形态、大小、颜色、边缘及溶血情况等特征,并挑选出不同形态的单菌落,进行进一步纯化培养。

2.3 生化鉴定

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一系列生化试验,如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凝固酶试验等,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及相关标准,依据生化反应结果初步鉴定致病菌种类。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触酶试验和凝固酶试验呈阳性,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等产酸;大肠杆菌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红色菌落,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等。

2.4 分子生物学鉴定

为进一步准确鉴定致病菌,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 16SrRNA 基因序列分析(针对细菌)、ITS(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针对真菌)等。提取菌株的基因组DNA,利用特异性引物对目标基因进行PCR 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 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致病菌的种属。

三、牛乳腺炎致病菌的耐药性分析

3.1 药敏试验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 法)对分离鉴定出的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将纯化后的菌株制成菌悬液,调整菌悬液浓度至 0.5 麦氏浊度标准,用无菌棉签蘸取菌悬液,均匀涂布于 MH(Mueller-Hinton)琼脂平板表面。在平板上贴上含有不同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噻呋、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等)的药敏纸片,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8-24 小时。培养结束后,测量抑菌圈直径,根据 CLSI(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制定的标准,判断致病菌对各抗生素的敏感性、中介性和耐药性。

3.2 耐药性分析结果

通过对大量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牛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等,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部分菌株甚至表现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等抗生素耐药较为普遍;无乳链球菌对部分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在逐渐上升。此外,不同地区、不同养殖规模的奶牛场中,致病菌的耐药谱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当地抗生素的使用习惯和频率密切相关。

四、牛乳腺炎的防治策略

4.1 加强饲养管理

优化奶牛日粮:合理搭配饲料,确保奶牛摄入充足且均衡的营养,增强奶牛机体免疫力。根据奶牛不同生长阶段和产奶量,科学调整日粮中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比例,避免因营养缺乏或过剩导致奶牛抵抗力下降。

控制饲养密度:保持牛舍内合理的饲养密度,为奶牛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减少奶牛之间的相互挤压和摩擦,降低乳房损伤和感染的风险。同时,定期对牛舍进行清扫和消毒,保持牛舍干燥、清洁、通风良好。

规范挤奶操作:严格规范挤奶人员的操作流程,挤奶前对挤奶设备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挤奶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挤奶手法,避免损伤乳头。每次挤奶后,立即用乳头药浴液对乳头进行药浴,防止病原菌侵入乳腺。

4.2 强化卫生防控措施

做好环境消毒:定期对奶牛场的牛舍、运动场、挤奶厅等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可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采用喷雾、熏蒸等方式进行消毒。同时,对养殖器具、车辆等也要进行严格消毒,减少环境中病原菌的数量。

加强奶牛健康监测:建立健全奶牛健康监测制度,定期对奶牛进行乳房检查,及时发现患有乳腺炎的奶牛,并将其隔离饲养和治疗,防止疾病传播扩散。对新引进的奶牛,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观察,确保无病后再混入牛群。

4.3 合理使用抗生素

精准诊断,合理用药:在治疗牛乳腺炎时,应先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盲目用药。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疗程使用抗生素,不得随意增减药量或缩短疗程,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推行抗生素替代疗法:积极探索和应用抗生素替代疗法,如使用益生菌调节奶牛肠道菌群,增强机体免疫力;采用中草药制剂治疗牛乳腺炎,许多中草药具有抗菌、消炎、增强免疫等作用;还可利用噬菌体疗法,通过特异性裂解致病菌来治疗疾病,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牛乳腺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明确了牛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在此基础上,从饲养管理、卫生防控和合理用药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在实际奶牛养殖过程中,严格落实这些防治策略,有助于降低牛乳腺炎的发病率,减少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牛乳腺炎致病菌的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检测技术、治疗方法和防控手段,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牛乳腺炎防控形势,推动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竞楠 , 锡林高娃 , 吴金花 , 等 . 内蒙古地区牛乳腺炎致病性粪肠球菌表面蛋白 esp 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3,18(01):23-29.DOI:10.13350/j.cjpb.230105.

[2] 王赞嘉 , 锡林高娃 , 吴金花 , 等 . 牛乳腺炎粪肠球菌 cylA 基因对牛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完全吞噬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23,31(03):178-183.DOI:10.19958/j.cnki.cn31-2031/s.2023.03.020.

[3] 邢家辉 , 锡林高娃 , 吴金花 , 等 . 内蒙古地区牛乳腺炎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全基因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1,16(12):1409-1413.DOI:10.13350/j.cjpb.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