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情动人,以行导行

作者

吴赛玲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张云栽实验小学 广东 梅州 514299

引言

小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年龄,情感的培养对于他们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在道德教育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信赖和交流,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师生之间进行感情沟通和感染,能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从而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地发展。所以,在道德教育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是非常关键的。

1、教师情感投入的概念与特点

教师情感投入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进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关爱、理解、支持和鼓舞等情感活动,同学生进行情感联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但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业上,更要注意他们的情感需要、心理发展和人格发展。教师的情感投入主要体现在关心学生,肯定学生的发展潜能,在实践中体现出的耐心和激情。教学中的“输入”既包含师生双方的感情交流,也包含了对整体教学情境的认知和情感投入。情感投入是一种深厚的交互作用和长期的影响力,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态度以及非言语交际的形式,对学生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无形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情感投入有多种特征。首先,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是一种深层的体验,也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关注。其次,“情感投入”是一种持续性的投资,它不仅是一种短期的投资,而且是一种长期的教育活动。

2、情感投入的实施策略

2.1 倾听学生声音,尊重学生个性

在教育实践中,由于教师过于忙碌于班级组织与教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真正思想与情绪需要。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并不仅仅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聆听他们的观点,更要去了解他们的内在情感,与他们产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以一种开明、包容的姿态,引导学生将自己心中的思想、疑惑,尤其是一些难以表现出来的情绪需要,充分地发挥出来。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老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困难,使其在教育的安排和思想道德教育中更接近于学生的现实需求。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意味着深入聆听学生内心的声音。每位学子皆具备与众不同的特质,拥有各自的思维、情感和喜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留意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避免一概而论,应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量身定制的教育策略。教师的这份尊重与包容有助学生建立自信,认可自身的与众不同,进而点燃他们在求知和生活中的主动性与创新精神。通过这样的情感交流,教师不仅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同时也助力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健康成长。

2.2 教师以身作则,发挥行为榜样作用

作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和态度都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学生的思维与行动。以身作则,是教师深情付出的关键体现。教师通过言语教导,把知识、技术和道德准则传授给学生,而以身作则则是通过自身的日常行为示范给学生看,这种影响更加深刻。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行为,特别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所持态度和观念,从而对“恰当行为”有了直接地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生活举止的导航者。

确立正直的价值观念,教师对学生理解社会规则和伦理标准起到了引导作用,并在塑造学生行为模式上成为他们的楷模。教师日常的点滴举止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譬如,教师在解决纠纷时所展现的沉着和公道,以及对学生所持有的关怀和敬意,都能在不经意间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和行动习惯。教师以自身的言行教导,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让他们未来的人生中能够拥有准确的辨识力和选择能力。

2.3 创设情感化课堂氛围,提升德育效果

营造情感性教学环境,是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出多种情感元素,既要重视学生的认识发展,又要重视对其情感的感受,激发其情感。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其在情感上获得共振,增强其参与感和沉浸感。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和态度,从而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历史或者语文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大量的事例来让学生对一些历史人物或者是文学作品有感情上的共鸣;这样才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记忆。在德育教学中,既能提高教学内容的传授效率,又能让学生在感情中得到发展与启迪。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老师的情感投入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指导,不但可以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而且也是他们今后的学业和人生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张小平 ; 李红 . 教师情感投入对小学德育效果的影响研究 [J]. 教育研究与实践 , 2023(3): 45-48.

[2] 王丽 ; 周伟 . 情感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与探讨 [J]. 基础教育研究 ,2022(10): 72-75.

[3] 赵佳敏; 刘海平. 小学阶段教师情感投入对学生德育发展的作用分析[J].教师教育与发展 , 2021(6): 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