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作者

王才召 马生福

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  816000

引言

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化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流程日益复杂,传统人工操作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工生产对高效、安全、稳定的要求。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化工生产的“神经中枢”,能够实现对化工过程的精准监测、实时控制与智能调节,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对推动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原理

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需基于对化工生产流程的深刻理解,遵循系统性、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原则。系统性要求将整个化工生产过程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考虑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联与协同作用,确保系统能够全面、协调地运行;可靠性是保障化工生产安全稳定的基础,需从硬件选型、软件设计、冗余配置等多方面入手,提高系统抵御故障和干扰的能力;灵活性则要求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生产工艺的变化、产品需求的调整进行快速重构和升级;经济性原则旨在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实现系统性能与成本的最佳平衡。基于这些设计原则,通过传感器采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成分等关键参数,经信号处理后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依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执行机构发出指令,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二、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要素

2.1 系统架构设计

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架构设计是构建高效稳定系统的关键。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通常可分为现场设备层、控制层和管理层。现场设备层由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组成,负责对化工生产现场的物理量进行实时采集与控制信号的执行;控制层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设备,接收现场设备层的数据,执行控制算法,并将控制指令下发至执行器;管理层则主要由监控计算机、服务器等构成,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集中监控、数据分析、生产调度和管理决策。各层之间通过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等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输与共享,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与协同工作。

2.2 控制算法选择

控制算法是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其性能直接影响控制效果和生产质量。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比例 - 积分 - 微分(PID)控制算法、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等。PID 控制算法结构简单、鲁棒性强,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适用于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能够根据系统的动态模型和未来的输入输出预测,优化控制策略,适用于多变量、约束条件复杂的系统;模糊控制算法基于模糊逻辑,不依赖精确的数学模型,对非线性、时变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自学习能力,可处理复杂的非线性控制问题。

2.3 硬件选型与配置

硬件设备是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其选型与配置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在传感器选型方面,需根据测量参数的类型、范围、精度要求,选择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可选用热电偶、热电阻,压力传感器可选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执行器的选择要考虑其调节性能、响应速度和可靠性,如调节阀可根据介质特性、流量特性和控制要求选择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控制器则需根据系统规模、控制复杂度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PLC 或DCS 系统。同时,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还需进行冗余配置,如电源冗余、控制器冗余、通信网络冗余等,确保在部分硬件出现故障时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2.4 软件功能设计

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承担着数据处理、控制逻辑实现、人机交互等重要功能。在数据处理方面,软件需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存储、滤波、转换等功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控制逻辑实现模块根据选定的控制算法编写程序,实现对化工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要遵循简洁、直观、易用的原则,为操作人员提供实时的生产数据显示、工艺流程监控、报警信息提示等功能,同时支持操作人员对系统参数进行设置和调整;此外,软件还应具备故障诊断与处理功能,能够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快速定位故障点,并采取相应的故障处理措施,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策略

3.1 基于先进控制理论的优化

随着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将先进控制理论应用于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成为提升系统性能的重要途径。例如,将自适应控制理论引入系统,使控制器能够根据系统参数的变化和外部干扰自动调整控制参数,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采用智能控制算法,如专家系统、遗传算法等,利用其自学习、自适应和优化搜索能力,解决传统控制算法难以处理的复杂控制问题;还可结合多变量控制理论,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多个变量进行协同控制,实现系统的全局优化。

3.2 系统性能评估与改进

定期对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是实现系统优化的重要环节。评估指标包括控制精度、响应速度、稳定性、能耗等多个方面。通过采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实际数据,运用统计分析、仿真模拟等方法,对系统性能进行量化评估,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针对评估结果,对系统的控制算法、硬件配置、软件功能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例如,若系统响应速度较慢,可优化硬件设备选型或改进通信网络架构,从而不断提升系统性能,满足化工生产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3.3 数据驱动的优化方法

在信息化时代,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利用数据驱动的优化方法能够挖掘数据价值,实现系统的优化升级。通过对生产数据的深度分析,建立数据模型,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潜在规律和优化空间。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生产数据进行学习,预测生产过程的发展趋势,提前调整控制策略,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基于大数据分析,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预测,优化设备维护计划,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护成本;还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工艺参数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四、结语

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与技术。通过合理的系统架构设计、精准的控制算法选择、科学的硬件选型与配置以及完善的软件功能设计,能够构建起满足化工生产需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同时,借助基于先进控制理论的优化、系统性能评估与改进以及数据驱动的优化方法,不断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使化工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安全、稳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适应化工行业不断发展的新需求,推动化工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振雷 , 钱锋 . 丙烯精馏塔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 [C]// 中国过程系统工程年会暨中国 mes.2009.

[2] 潘丰 , 陈柏礼 . 模拟移动床的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 [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5,22(8):5.

[3] 黄静雯 . 大型化工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J]. 石油化工自动化 ,2013,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