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杨妮

昆明城市学院 650000

1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数字孪生技术正逐步成为提升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效能的核心驱动力。该技术通过构建物理建筑与虚拟模型的实时交互系统,实现了从规划设计到拆除报废的全过程数字化管控。本文系统探讨数字孪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现状,重点分析其在实时监控、性能预测和优化决策三大核心功能的技术特点与实施效果,同时深入剖析当前面临的数据感知、模型精度和控制策略等关键技术瓶颈。基于典型案例和实践数据,研究提出了一套涵盖技术实施、标准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应用策略,为行业推进数字孪生技术落地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完善的数字孪生应用体系可显著提升建筑管理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推动建筑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2 数字孪生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应用的关键功能

2.1 实时监控功能

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实时监控功能,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网络与 BIM 模型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对建筑实体状态的动态追踪与可视化呈现。在施工阶段,系统可实时采集工地人员、机械、材料的空间定位数据,结合进度计划模型进行偏差预警,如英国 Crossrail 项目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将施工误差控制在毫米级。运维阶段则通过部署在建筑设备上的智能传感器,持续监测结构健康度、机电系统运行参数及能耗数据,上海中心大厦案例显示其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提升至 92% 。该功能突破传统人工巡检的时空限制,支持多终端访问的远程监控看板,并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趋势预测,为管理者提供从宏观态势到微观异常的完整决策支持。随着 5G 和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监控数据的传输延迟已降至毫秒级,显著提升了超高层建筑和大型基建项目的安全管控水平。

2.2 建筑性能模拟预测功能

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性能模拟预测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分析能力,通过整合BIM 模型、环境数据和运行参数,构建高精度的建筑数字副本。系统可模拟建筑在不同气候条件、使用场景下的能耗表现,如上海中心大厦通过数字孪生预测不同季节的空调负荷,实现年节能 15% 。在结构安全方面,系统能基于实时监测数据预测建筑构件的老化趋势,提前预警潜在风险。美国 NIST 研究显示,这种预测性维护可降低 30% 的维修成本。同时,数字孪生支持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可评估极端天气对建筑的影响,为防灾设计提供依据。随着AI 算法的引入,预测准确度持续提升,使建筑运维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

2.3 输出最优路径及制定最优策略功能

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优化决策功能,通过构建智能算法引擎与实时数据闭环,为各类建筑场景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在施工组织方面,系统可基于BIM 模型和现场实时数据,自动优化物料运输路径和施工工序安排,如某高铁枢纽项目应用后施工效率提升 22% 。运维阶段则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历史运行数据,自动生成设备维护策略和能源调度方案,北京大兴机场案例显示其设备维护响应时间缩短 40% 。系统支持多目标优化算法,能同时兼顾成本、工期、安全等关键指标,通过数字孪生沙盘推演不同决策方案的实施效果。随着数字线程技术的成熟,这种优化功能已实现从单点优化向全链条协同决策的升级,为建筑项目管理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

3 数字孪生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3.1 数据感知问题

数字孪生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面临的首要数据感知问题体现在数据采集的完整性与精确性层面。当前技术应用中存在三大核心挑战:其一,建筑环境传感器网络的覆盖密度不足,特别是对于既有建筑的改造项目,难以实现全要素数据采集,导致数字孪生模型出现 " 数据空洞 " 现象;其二,多源异构传感器的数据标准不统一,如结构监测传感器与环境传感器的采样频率、精度存在数量级差异,造成数据融合困难;其三,动态环境下的数据漂移问题,例如施工现场的粉尘、振动等干扰因素会显著降低传感数据的可靠性。实际案例显示,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因温湿度传感器校准不及时,导致能耗预测偏差达12% 。这些数据感知缺陷将直接影响数字孪生模型的保真度和决策有效性,亟需通过智能传感器布点优化、自适应校准算法等技术创新予以解决。

3.2 性能模拟预测准确性问题

数字孪生在建筑性能模拟预测中面临显著的准确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维度:首先,物理模型与数字模型的参数映射存在偏差,特别是对于非线性建筑系统(如 HVAC 系统)的数学建模往往基于简化假设,导致预测结果与实际运行存在 10-15% 的误差。其次,多物理场耦合效应(如热- 湿- 结构耦合)的仿真精度不足,清华大学研究显示,传统模拟方法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能耗预测误差可达 20% 以上。再者,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数据质量直接影响预测可靠性,但建筑运营数据的噪声干扰和样本不平衡问题普遍存在。例如,某绿色建筑项目因缺乏极端工况数据,导致制冷系统故障预测准确率下降 30% 。

3.3 控制策略优化问题

数字孪生在控制策略优化方面面临多维度的实施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首先,建筑系统的强非线性和时变特性导致传统控制算法难以适应,如暖通空调系统在不同负荷工况下的动态响应差异可达 40% 以上。其次,多目标优化中存在目标函数冲突,某商业综合体案例显示,节能策略与舒适度需求间的平衡点漂移幅度常超过设计预期 15% 。再者,虚实系统间的控制延迟问题突出,实测数据表明从数字孪生决策到物理系统执行的平均时延达 8-12 秒,严重影响实时调控效果。

结论

数字孪生技术正在重塑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通过实时监控、性能预测和优化决策三大核心功能,显著提升了建筑项目的管理效率与运营质量。研究表明,该技术可实现施工误差毫米级控制、能耗节约 15% 以上、运维成本降低 28% 的显著效益。然而,数据感知、模型精度和控制策略等关键技术瓶颈仍需突破。通过构建 " 云 - 边 - 端 " 协同体系、建立数字线程机制、发展自适应控制算法等系统性策略,可有效应对当前挑战。未来,随着 5G、AI 和元宇宙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数字孪生将推动建筑业向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支撑。建议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以充分发挥数字孪生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颜丙坤 , 乔萌 . 数字孪生技术在房屋建筑钢结构检测中的应用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5,(08):76-78.

[2] 胡巍 . 住宅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J]. 居舍 ,2025,(17):177-180.

[3] 刘占省 , 李孟婷 , 王泽强 . 面向建筑工程施工碳排放的数字孪生仿真建模与优化控制体系 [C]// 中国图学学会土木工程图学分会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编辑部 .《第 12 届 BIM 技术国际交流会——数智建造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论文集 .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25:25-30.

[4] 牛笛 , 宋天任 , 项兴彬 . 基于数字孪生的图书馆建筑设备设施低碳运维管理 [J]. 价值工程 ,2025,44(16):161-164.

[5] 邓擎旗 , 禹晨 . 试论数字孪生在建筑智慧运维系统中的应用 [J]. 智慧中国 ,2025,(05):116-117.

[6] 黄维 , 莫尚剑 . 长沙近代建筑数字孪生模型构建研究 [J]. 美与时代 ( 城市版 ),2025,(0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