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洛绒卓玛

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奔戈乡小学 627550

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情感与审美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深入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多采用传统的“讲解—背诵—默写”模式,教师逐字逐句讲解诗词含义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氛围沉闷,缺乏生动性与趣味性,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比如在讲解一些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词时教师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翻译,没有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描绘的美丽画面,学生无法真正体会诗词的意境之美,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忽视文化内涵,教学浅尝辄止

古诗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注重诗词的字词解释和语法分析,忽视了诗词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深层含义,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诗词的字面意思却无法理解诗词所蕴含的文化精髓,难以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在教授一些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词时教师没有介绍该节日的起源、习俗等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对诗词中涉及的传统习俗感到陌生,无法深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评价片面,忽视综合素养

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评价方式较为片面,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侧重于学生对诗词字词的掌握、背诵和默写情况,这种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古诗词,缺乏对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感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在考试中题目多围绕诗词的字词解释、诗句填空等,很少涉及对诗词意境、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考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关注字词,而忽略了诗词的整体内涵。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活力,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抽象的诗词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结合现代教育理念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学习《江雪》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冰天雪地、万籁俱寂的画面,播放悠扬的古筝音乐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想象诗人独自在江上垂钓的情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世界,深刻体会诗人孤独、坚韧的心境,又如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诗词中的人物,通过表演来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在学习《寻隐者不遇》时让学生分别扮演诗人和童子,通过对话和动作生动地展现诗人寻访隐者不遇的过程,使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二)挖掘文化内涵,深化诗词理解

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挖掘诗词背后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义,通过讲解作者生平、历史背景和相关典故帮助学生建立对诗词整体的认知框架,增强其文化底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促进深度学习、提高人文素养,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元日》时教师可以先介绍春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让学生了解春节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等诗句,体会诗人描绘的春节热闹、喜庆的场景以及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三)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应全面、多元化,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发展潜力,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时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情况,是否能够积极表达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是否能够提出有创意的观点,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要看学生对诗词字词的掌握和背诵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描绘、情感的抒发以及是否能够进行简单的诗词创作,比如在学习《咏柳》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画一幅描绘柳树的画,并配上一段简短的文字说明,通过这种作业形式全面评价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突出学生主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前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杨万里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查阅到的资料,共同探讨诗词的含义和意境,教师作为引导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结论: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挖掘诗词文化内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古诗词教学的需求,推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盈盈 .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教学策略研究 [J]. 2024(11):121-123.

[2] 张兰艳 . 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问题和对策研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 2024(3):50-52.

[3] 朱明枝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J]. 学苑教育 ,2024(6):70-72.

[4] 牟东彦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C]//2023 年智慧城市建设论坛深圳分论坛论文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