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身体打击乐的小学音乐课堂互动模式创新探索

作者

张辉

安徽省界首市师范附属小学 236500

引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互动是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的音乐课堂互动模式往往较为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身体打击乐作为一种将身体作为乐器,通过拍打、跺脚、捻指等动作发出声响来表现音乐节奏和韵律的艺术形式,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将其引入小学音乐课堂能够为课堂互动模式带来新的活力与创新,本文围绕基于身体打击乐的小学音乐课堂互动模式创新策略展开深入探讨。

一、小学音乐课堂互动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在课堂互动中不同性格和能力层次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参与差异,部分外向、自信的学生积极回应教师、踊跃发言或展示,而一些内向、羞怯的学生倾向于回避互动,缺乏参与动力,这种参与度的不均衡现象导致课堂互动覆盖面有限,部分学生成为“沉默的大多数”,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久而久之这些学生难以获得充分的音乐实践机会,还可能逐渐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进而影响其综合素养的发展和艺术能力的提升。

(二)互动内容缺乏趣味性

当前部分小学音乐课堂的互动内容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教学素材陈旧、内容抽象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难以激发其情感共鸣和学习动机,部分互动任务设计难度不当,或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造成学习倦怠或挫败感,这样的互动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削弱了音乐课堂的艺术感染力和教育功能,使互动流于形式,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基于身体打击乐的小学音乐课堂互动模式创新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互动兴趣

教师应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求,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将身体打击乐有机融入其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主动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语言描绘、音乐渲染、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鼓励他们通过拍手、跺脚、拍腿等动作表现节奏变化,使学生在体验中自然产生互动欲望,进而实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的转变,为构建高效、生动的音乐课堂奠定基础;比如在花城版简谱教材二年级上册《在动物园里》一课中教师创设了“参观动物园”的情境,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来到了动物园,看到了各种可爱的动物,接着教师让学生用拍手、跺脚等身体打击乐动作来模仿不同动物的脚步声,如大象走路时沉重的跺脚声、小鸟飞翔时轻快的拍手声等,学生们积极参与仿佛真的置身于动物园中与动物们进行了一场奇妙的音乐互动。

(二)小组合作,促进互动交流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身体打击乐的练习和表演是提升课堂互动效果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在小组活动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与启发共同完成音乐任务,教师为每个小组设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鼓励学生们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出独一无二的身体打击乐表演形式,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了他们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让每位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感受到自身价值以及对团队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和归属感,在花城版简谱教材三年级下册《草原上》一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身体打击乐表演,每个小组的成员共同讨论如何用身体打击乐来表现草原的美景和牧民的生活,有的小组设计了用拍腿、捻指等动作来模仿风吹草动的声音,有的小组用跺脚和拍手结合来表现马蹄声和牧民的欢呼声,在表演过程中小组成员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三)结合游戏,增强互动趣味性

将身体打击乐与游戏相结合设计出各种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身体打击乐的技能,比如“节奏接龙”游戏,教师先给出一个节奏型让学生依次用身体打击乐动作接龙,每个学生都要在前一个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和创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积极参与互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花城版简谱教材一年级上册《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一课中教师开展了“身体打击乐节奏大比拼”的游戏,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依次派出代表进行身体打击乐表演,表演内容是根据歌曲中的节奏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组合出独特的节奏型,其他小组的学生则作为评委,根据表演的节奏准确性、创意性和表现力进行打分,游戏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开动脑筋,设计出各种精彩的节奏型,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四)多元评价,提升互动质量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身体打击乐技能水平,还要注重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创造力等,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通过多元评价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互动质量,比如在花城版简谱教材四年级上册《田野在召唤》一课中教师采用了多元评价的方式,在学生进行身体打击乐表演后教师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点评,肯定了学生的优点,如节奏把握准确、表演富有创意等,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学生动作不够协调等,接着让学生进行自评,说说自己在表演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对其他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多元评价方式学生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还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点,进一步提高了身体打击乐的表演水平和课堂互动质量。

基于身体打击乐的小学音乐课堂互动模式创新策略为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结合游戏和多元评价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环境,相信在不断创新和实践中基于身体打击乐的小学音乐课堂互动模式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邓亚婵 . 重视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4(1):80-81.

[2] 幸欣 . 音乐游戏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D]. 西南大学 ,2023.

[3] 罗羽涵 . 中国民族打击乐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探究 [J]. 天津教育 ,2023(1):47-48.

[4] 李丁 . 浅谈模仿训练在打击乐教学中的应用 [J]. 音乐天地 , 2023(3):50-53.

[5] 吴昊. 浅析音乐课堂中打击乐的运用[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