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实践探索
李鹏生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实验学校 331500
引言:物理概念是物理学大厦的基石,是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前提,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基本含义,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当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所以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物理观念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比如学习“力”的概念,学生能够形成关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物理观念,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科学思维体现在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物理概念进行抽象、概括和推理的过程中,比如在学习“速度”概念时,学生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建构出速度这一物理模型,并运用科学推理得出速度的计算公式。
(三)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科学探究贯穿于概念的形成和深化过程中,比如在探究“密度”概念时,学生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分析数据得出密度的概念。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科学态度与责任体现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认真态度、对科学研究的严谨精神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上,比如在学习“能源”概念时,学生能够认识到能源的有限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当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重知识轻素养
部分教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过于注重物理概念的定义、公式等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他们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导致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运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方法单一
一些教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他们主要采用讲授法,缺乏实验、讨论、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实践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物理观念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物理概念的学习至关重要,比如在讲解“浮力”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展示轮船漂浮于水面、气球在空中上升等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自然地引出浮力的概念,这种教学方式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如让学生亲手制作简易的小船并在水槽中测试其承载能力,以此加深对浮力的理解,这样的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浮力的原理及其应用,让他们意识到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二)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导向法等,以“欧姆定律”的教授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模型并进行科学推理,最终推导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设计实验方案,还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针对不同观点展开辩论,这种方法能促进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物理概念的教学不应局限于理论讲述,而应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比如在介绍“压强”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验感受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对物体作用效果的影响,学生们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不同的材料块等工具,改变施加的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面积,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压强的概念以及计算公式,这种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压强的意义,也让他们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亲身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并
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STSE 教育,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社会、技术、环境(STSE)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比如在教授“能源”概念时,教师可以详细介绍各类能源的来源、利用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如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变暖等问题,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节能减排措施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如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这种方式学生能学到关于能源的知识,了解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树立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结合STSE 教育,丰富了物理课程的内容,还促使学生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重要性,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创设情境、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结合 STSE 教育、开展合作学习等实践策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物理概念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松 .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实践探索 [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7(5):4.
[2] 郭志鹏 .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索 [J]. 当代家庭教育 ,20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