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绘画在艺术疗愈中的价值及应用策略探索

作者

张燕

天津职业大学 天津 300410

引言:

通过实践研究得出,艺术和心理学有着重要关联。心理学中提到的正向自我防御,在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其实就是,艺术家通过社会接受的方式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在常见的艺术形式中,主要包括绘画音乐等,对于艺术疗愈来讲,通过绘画艺术不光可以缓解压力,还能改善自我心情。在艺术疗愈中,绘画作为特殊的媒介,可以提升“实践者”的综合感知以及自我认知,保证艺术疗愈的效果。

一、绘画内容在艺术疗愈中的价值

(一)绘画艺术具有疗愈功能

在艺术表达形式中,绘画主要以图像为媒介。人们通过绘画,可以抒发内心情感以及压力,同时还能与观赏者产生情感互动,若是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甚至可以缓解身体方面的伤痛。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绘画对于治愈心灵有着重要作用。绘画虽然作为一种记录工具,但是可以直观表达作画者的人生经验,通过绘画的方式,可以提升心理认知,同时也能提升审美能力,从而达到疗愈内心的效果。

(二)合理绘画色调在艺术疗愈中的作用

通过实践研究得出,色彩对于人的情绪以及心理状态有着特殊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习惯,对于色彩认知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在宏观角度来看,色彩依然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在色彩中,相比于其他颜色来讲,绿色具有良好的减压效果。很多人置身于自然中,会感觉身心舒畅,说明绿色可以达到减压的效果。另外,在绘画过程中,色调的明度也会影响疗愈效果,对于高明度的色调来讲,会对神经细胞产生较大的刺激,从而增加人们的喜悦感。对于艺术疗愈来讲,在色调设计过程中,需要以中性色调为主,并且保证绘画作品多姿多彩,才能达到缓解心情的目的。绘画过程中合理的颜色选择,对于艺术疗愈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增加对此方面的关注。

(三)“接受角度”绘画在艺术疗愈中的作用

艺术疗愈中,通过合理的绘画方式,对疗愈过程有着推动效果。例如,疗愈时,可以带着期待进行绘画,并且让“实践者”达到心理预期,解决艺术疗愈遇到的问题。艺术疗愈绘画,需要更加关注作品的细节和风格,与“实践者”围绕绘画制造话题进行讨论,开拓“实践者”的视野,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愈效果。在艺术疗愈分析过程中,需要在绘画中赋予情感,消除“实践者”的负面情绪,并且了解绘画的生意,保证疗愈师和“实践者”之间产生共鸣,引起“实践者”正面的情绪恢复,真正达到艺术疗愈的目标[1]。

二、绘画在艺术疗愈中的应用策略

在艺术疗愈中为了发挥出绘画的作用,需要在接纳、感知以及心理层面分析问题,并且创造舒适的视觉体验,提升绘画的疗愈功能。绘画艺术作品,需要创作者将自身的感情赋予其中,疗愈师需要进行正向引导,并且考虑审美需求,制定绘画在艺术疗愈中的应用方案,从而发挥出绘画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选择贴近自然的绘画题材

通过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得出,其主要通过视觉传达重要信息,因此,在艺术疗愈中选择合理的绘画题材,是关键性内容。通过了解艺术发展历程来讲,由最初浮夸的艺术形式,逐渐转向自然艺术形式,同时也是通过艺术作品表达生活情感,在艺术疗愈中也需提供自然为题材的绘画,并且倡导纯洁的艺术精神,通过绘画,增加疗愈师和“实践者”之间的心灵互动,达到良好的疗愈效果,保证“实践者”身心健康。以自然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也能带给人们安全感,帮助“实践者”集中注意力。对于疗愈师来讲,在艺术疗愈中,需要增加以自然环境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带给“实践者”不一样的体验,使“实践者”处于放松和愉悦的状态[2]。

(二)通过有温度的色彩,达到疗愈的目的

人类对于食材识别比较敏感,在绘画中色彩作为主要元素,艺术疗愈中也需重视有温度色彩的使用。在 19 世纪中期,印象派绘画,对绘画作品的色彩进行了变革,保证了绘画色彩丰富,并且增加了绘画作品的效果。不同的色彩会影响“实践者”的情感反应,例如,蓝色可以带给人清凉之感,黄色和红色可以带给人们温暖。在艺术疗愈中,为了提升绘画的应用效果,要根据人复杂多变的情感,选择合适的色彩组合,达到调节心理状态的目的。艺术疗愈具有一定特殊性,需要保证绘画色彩和谐,避免出现色彩独立存在的情况,需要在不同色彩互相作用下,引导“实践者”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疗愈的效果。例如,以整体暖色描绘春天,改变“实践者”的心理状态,解决疗愈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三)提升绘画的质感

在“实践者”创作过程中,若是可以提升绘画的质感,会让“实践者”产生不同的感受,为艺术疗愈创造良好空间。艺术疗愈和普通疗愈存在不同,若是将绘画作为媒介,需要重视绘画作品的材质质感表达,并且使用严谨的色彩排布,让绘画作品充满力量。刘律师尽量提供一些粗犷动感的肌理画纸,让“实践者”感受笔与纸面接触产生的节奏,确保“实践者”处于放松状态。具有生动质感的绘画,主要由色彩、笔触、线条共同产生,创作出的作品,也犹如实景一样具有质感,从而让人在心灵中产生共振,提升艺术创作的活力,对于观

者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3]。

(四)重视视觉带来的联觉

联觉是心理学方面的术语,指的就是对情感的刺激,增加人的喜悦感。在艺术和心理学中,都可以看到联觉的身影。绘画主要通过视觉器官传达信息,之后在人的感知区域出现反应。对于艺术疗愈来讲,需要通过视觉带给观赏者联觉,让观赏者产生休闲和温暖的情感,从而提升疗愈效果。例如,在绘画草坪的过程中,在草坪上加上屹立不倒的大树,可以带给观赏者安全感和舒适感,从而通过视觉过渡到联觉。在艺术创作活动中,需要了解绘画的特征,充分调动“实践者”的感官联动,从而传输温暖、舒适等信息,同时也能唤起“实践者”美好的回忆,减少负面因素对“实践者”产生的影响,达到疗愈心理问题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主要通过视觉传达,表达哀伤、希望、温暖、高兴等情绪。在艺术疗愈中,若是可以应用绘画的形式,可以引导“实践者”表达藏在内心的真实想法,为艺术疗愈提供良好环境。绘画历史悠久,在艺术疗愈中应用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绘画过程中需要关注色调、内容以及情感表达,适应当代文化情境,助力艺术疗愈顺利开展。绘画在艺术疗愈中的应用研究时,需要考虑心理学和艺术的关系,增加绘画的疗愈功能,合理疗愈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凌丹 , 王娜 . 艺术疗愈视域下改善儿童心理状态的绘画课程 [J]. 丝网印刷 ,2024,(05):101-103.

[2] 文俚跞 . 疗愈功能在绘画艺术中的体现与运用 [J]. 文学艺术周刊 ,2023,(23):87-90.

[3] 邱晨 . 陶瓷绘画在艺术疗愈中的探究 [J].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57(08):72-73.

作者简介:张燕(1982-09), 女,汉族,人 ,专科,研究方向:绘画艺术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