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和养护技术浅析
陈超
上海乐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823
摘要: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风景园林工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能够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因此,对现代风景园林施工工艺及养护技术进行深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养护技术,为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养护
引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越来越关注工作生活的质量,尤其是周边绿色生态环境的质量。园林绿化植物不仅能美化环境,还可有效净化空气,在城市化过程中,对于营造环境、恢复生态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一、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
(一)施工前准备
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包括地形、土壤、水文等条件的勘查,收集基础数据,确定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同时,按照设计方案采购合格的园林植物等材料,制定材料进场计划,确保材料及时到位。此外,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了解施工技术要求和安全规范,提高安全意识[2]。
(二)土壤处理
在生态风景园林工程中,土壤处理是确保植物健康生长的基础。土壤处理主要包括翻耕、检测和改良三个环节,旨在创造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翻耕是土壤处理的首要步骤。通过翻耕,可以打破土壤板结,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为植物根系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水分。同时,翻耕还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土壤检测是了解土壤性质、确定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检测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以及土壤质地等指标,全面评估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性。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地制定土壤改良方案,如添加有机肥料、调整土壤酸碱度等[3]。
(三)植物栽植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节奏,有的喜欢温暖湿润的春季,有的则更适合凉爽干燥的秋季。在栽植前,需要深入研究植物的生长特点,选择最佳的栽植时机。在栽植过程中,根系的保护尤为关键。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一旦受损,严重影响植物的成活和生长。在挖掘苗木时,使用锋利的工具进行挖掘,确保切断的树根切口整齐,减少损伤。挖掘后仔细清除表面浮土和多余的杂根,保持根系的整洁。为了创造更适宜的根系生长环境,采用“宽坑小根”的技术。即挖掘比植物根系稍宽的土坑,为根系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避免土坑过大导致土壤紧实,影响根系呼吸。在栽植时,将苗木用草绳轻轻扎紧,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根系的湿润[4]。
(四)灌溉系统
在生态风景园林工程中,灌溉系统是维持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至关重要,滴灌和喷灌是当前园林灌溉中广泛采用的两种技术。滴灌系统通过低压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的优点,适合在土壤透水性较差或需精细灌溉的区域使用。而喷灌系统则利用喷头将水喷洒成细小水滴,均匀覆盖植物叶片和地面,满足植物的水分需求,调节局部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在建立灌溉系统时,需考虑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控制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植物水分需求,自动调整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实现精准灌溉。这种智能化的灌溉系统提高了灌溉效率,进一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5]。
二、生态风景园林工程养护技术
(一)支撑养护
园林绿化工程中常常会栽植一些大型乔木,要提升大型乔木栽植的成活率,需要做好后期的养护,尤其是支撑养护。采取适当措施给大型乔木固定并支撑,并安排专人定期做好固定支撑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检查,防止出现倒塌。尤其是在大风、暴雨季节,更应及时做好固定支撑养护,减少对根系压迫力,使植物根系更好地生长。
(二)土壤养护
土壤肥沃度直接决定了植被的生长速度和成长效率,要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需要做好绿化工程的土壤养护。一方面,确保土壤水分,定期对其植被进行浇水灌溉,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提升浇水的频次,避开中午时段,防止温差过大造成植被死亡。另一方面,定期施肥,使植被生长始终有着充足的养分保证。
(三)修剪养护
园林绿化工程在提升城市景观品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确保园林植被既美观又健康,修剪养护工作不可或缺。整形、修葺和除草等养护措施,不仅能够塑造出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的园林风貌,还能有效促进植被的健康生长。首先,通过定期修剪,可以去除植被的病枝、烂枝和虫枝,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环境,从而降低植被的生病几率。合理的整形修剪还能调整植被的生长形态,符合美学要求,提升园林的整体美观度。其次,杂草会与园林植被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和光照等资源,导致园林植被生长不良。定期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园林植被的竞争压力,使植被根系能够吸收到更多的土壤肥力。此外,除草过程中还可以松动土壤,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植被根系的呼吸作用和营养吸收,促进植被的茁壮成长。在修剪养护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遵循“适时、适度、适法”的原则,根据植被的生长特点和季节变化,制定合理的修剪计划和除草方案;二要加强修剪工具的保养和维护,确保工具锋利、干净、无锈蚀,提高修剪效率和修剪质量;三是做好修剪后的善后工作,及时清理修剪下来的枝叶和杂草,防止其堆积在地面造成病虫害的滋生。
(四)病虫害防治
在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养护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不仅关乎植物的健康生长,还直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力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高效控制病虫害。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食性等特点,通过设置灯光诱杀、毒饵诱杀、潜在诱杀等方式,将害虫集中消灭。人工处理也是物理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剪除受害枝叶、刮除病斑虫卵等,直接减少害虫的种群数量。这些方法虽然耗时费力,但能够避免化学物质的残留,对环境和植物的影响较小。化学防治则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杀灭害虫或抑制其繁殖,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频率,避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同时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在施药过程中,注意保护天敌和有益生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生物防治是一种更为环保且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它利用植物和微生物代谢的产物来杀灭害虫,如利用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制剂等。这些生物制剂具有无污染、无残留的特点,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引入天敌、释放寄生性或捕食性昆虫等方式,也可以实现对害虫的自然控制。
结语:
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和养护技术对于提升城市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确保植物栽植的成活率和景观效果;通过细致的养护技术,保障植物健康成长,提高园林工程的整体质量,之后需要加强对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和养护技术的研究,推动园林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丛丛. 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和养护技术[J]. 新疆有色金属, 2023, 46 (04): 92-93.
[2]丁金涛. 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和养护技术探究[J]. 广东蚕业, 2020, 54 (02): 41+43.
[3]齐晓燕. 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和养护技术探讨[J]. 现代园艺, 2019, (24): 182-183.
[4]陈阿梅. 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和养护技术研究[J]. 绿色科技, 2019, (13): 106-107.
[5]马明进.探讨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和处理措施[J].居舍,2020,(14):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