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耳鼻喉疾病患儿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
李玥铮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 内蒙古包头市 014010
引言
近年来,儿童耳鼻喉疾病手术量持续攀升,全身麻醉下手术已成为重要治疗手段。然而,患儿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点使其围术期风险显著高于成人,麻醉意外、术后并发症及心理创伤等问题亟待解决。传统标准化护理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疾病类型患儿的个体化需求,导致临床效果参差不齐。在此背景下,实施个性化护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通过精准评估患儿特征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可有效降低围术期风险,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患儿康复质量。
1 术前个性化护理
1.1 心理评估与干预
耳鼻喉疾病患儿因年龄、认知能力及疾病类型不同,对手术的恐惧程度差异显著。幼儿可能因陌生环境产生分离焦虑,需采用游戏疗法或绘本讲解降低紧张情绪,例如通过玩具医疗设备模拟手术流程。学龄儿童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或动画视频进行术前教育,帮助理解麻醉过程。同时,家长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患儿情绪,护理人员需与家属充分沟通,解释麻醉安全性及术后恢复要点,减少家庭焦虑。对于特殊心理需求患儿,如自闭症或发育迟缓,需提前制定适应性训练计划,确保其配合度。
1.2 生理准备与风险评估
患儿个体差异要求术前生理准备必须精准化。麻醉前禁食时间需结合年龄、体重及疾病特点调整,如胃食管反流患儿需延长禁食期。合并症患儿需专项评估,例如哮喘患者需提前优化呼吸道管理,先心病患儿需联合心血管团队制定麻醉方案。药物过敏史及既往麻醉不良反应需详细记录,避免术中风险。此外,针对不同手术类型,如扁桃体切除术或耳部成形术,需准备相应的应急预案,如困难气道患儿的可视喉镜或小儿专用气管导管,确保手术安全。
2 术中个性化护理
2.1 麻醉方案与生命体征监测的个体化调整
全身麻醉过程中,患儿的体重、年龄、基础疾病及药物敏感性直接影响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对于低体重或早产儿,需精确计算麻醉药用量,避免过量或不足导致术中知晓或循环抑制。存在过敏史的患儿,麻醉团队需提前规避高风险药物,如肌松药或抗生素,并备好应急处理措施。对于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如哮喘或喉软化症,术中需加强气道管理,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减少气压伤风险。同时,持续监测患儿的心率、血压、血氧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及时发现异常并调整麻醉深度,确保手术平稳进行。
2.2 体位管理与术中舒适度维护
耳鼻喉手术的特殊性要求患儿体位必须兼顾手术需求与安全性。例如,扁桃体切除术需头后仰位,但需注意颈部过度伸展可能造成气道压迫,需使用肩垫适度调整。耳部手术需侧头固定,避免术中移位影响操作,同时保护眼睛及面部神经免受压迫。术中体温管理尤为关键,尤其是婴幼儿体表面积大,易发生低体温,需使用加温毯、暖风装置维持正常体温。对于躁动风险较高的患儿,可适当增加镇痛药物或采用术中镇静策略,减少体动导致的意外伤害。护理团队需全程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及体位安全,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3 术中应急处理预案的个性化制定
针对耳鼻喉手术患儿的特殊性,需根据手术类型和患儿个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应急处理预案。对于气道高风险手术如喉乳头状瘤切除术,需预先准备紧急气道管理设备,包括不同型号的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包等,并确保团队成员熟悉应急流程。出血高风险手术如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需备足止血材料和血液制品,建立快速输血通道。针对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准备血管活性药物和除颤设备。同时,需根据患儿既往病史制定特殊预案,如癫痫患儿需备好抗惊厥药物,糖尿病患儿需准备葡萄糖注射液。手术团队需在术前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快速、准确地实施抢救措施,最大限度保障患儿术中安全。
3 术后个性化护理
3.1 苏醒期管理与疼痛控制
全身麻醉苏醒期是患儿术后护理的关键阶段,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监护策略。由于儿童代谢和药物清除率不同,苏醒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儿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防止呼吸道梗阻或低氧血症。疼痛评估需采用适合年龄的工具,如 FLACC 量表用于婴幼儿,VAS 或面部表情量表用于学龄儿童,并根据疼痛程度给予差异化镇痛方案。对于扁桃体切除术后患儿,可给予冰敷或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咽痛;而中耳手术患儿则需避免剧烈咳嗽或擤鼻,防止植入物移位。躁动高风险患儿,如既往有苏醒期谵妄史,可提前使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或允许家长陪伴,提高苏醒期安全性。
3.2 并发症预防与早期康复指导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需结合手术类型和患儿个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措施。腺样体或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风险较高,护理人员需定期检查口咽部渗血情况,并指导家长识别呕血或频繁吞咽动作。对于术后呕吐倾向明显的患儿,可预防性使用止吐药,并采用少量多次的喂食方式减少刺激。呼吸道手术患儿需加强雾化吸入和拍背排痰,防止分泌物堵塞气道。喂养指导需个性化调整,如喉部手术患儿初期给予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软食;而鼻部手术患儿需避免过热或辛辣食物。护理团队需与家长充分沟通,提供详细的居家护理要点,包括伤口护理、药物使用及复诊时间,确保患儿顺利康复。
3.3 术后心理支持与康复随访的个性化实施
术后心理干预对患儿康复具有重要影响,需根据患儿年龄、性格特征及手术创伤程度制定个性化心理支持方案。对于学龄前儿童,可采用游戏治疗、绘画表达等非语言沟通方式帮助其宣泄手术带来的负面情绪;学龄儿童则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减轻术后焦虑。建立术后随访制度,对高风险患儿如恶性肿瘤术后或多次手术患儿实施重点随访,通过电话随访、门诊复查及家庭访视相结合的方式持续追踪康复情况。同时,针对不同手术类型设计差异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如喉部手术患儿需进行语音训练,听力重建术后患儿需配合听觉康复训练。护理团队应与患儿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解答康复过程中的疑问,必要时转介心理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构建全方位的术后支持体系。
结束语
个性化护理在耳鼻喉疾病患儿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疗理念。通过术前精准评估、术中精细管理及术后科学康复,不仅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也优化了患儿的治疗体验。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护理模式的创新,个性化护理将在儿科麻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患儿提供更安全、舒适、高效的围术期照护,助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孙淑华 , 王义红 , 蓝环菊 . 个性化护理在耳鼻喉疾病患儿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 [J]. 妇儿健康导刊 ,2024,3(17):129-132.
[2] 黄海燕 . 个性化护理在耳鼻喉小儿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J]. 临床研究 ,2023,31(12):178-180.
[3] 蔡淑仪 . 个性化护理在耳鼻喉小儿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中国医学文摘 ( 耳鼻咽喉科学 ),2022,37(03):141-143.
[4] 雷盛钦 , 胡水婷 , 黄小燕 , 等 . 耳鼻咽喉疾病患儿多药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30(21):3351-3354.
[5] 王爱丽 , 于少玲 . 个性化舒适护理在耳鼻喉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 ,2020,6(25):133-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