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地铁深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变形的影响及控制

作者

万辉

420117199402107911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新建地铁线路规划与施工过程中,由于城市空间有限,经常会出现新建地铁深基坑与既有地铁线路距离较近的情况。深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土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既有地铁线路结构产生附加变形。如果变形超过一定限度,将影响既有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营,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研究地铁深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变形的影响及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铁深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变形的影响机理

(一)土体应力状态改变

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坑内土体被移除,打破了原有的土体应力平衡状态。坑外土体在侧向土压力的作用下向坑内移动,导致坑外土体应力重新分布。既有地铁线路结构位于基坑影响范围内时,其周围土体的应力状态也会随之改变。土体应力的变化会引起土体的变形,进而将变形传递到既有地铁线路结构上,使其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

(二)土体位移传递

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位移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会从基坑边缘向周围逐渐扩散。既有地铁线路结构作为土体中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土体位移的影响。土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与基坑开挖的深度、宽度、支护结构形式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当土体位移传递到既有地铁线路结构时,会导致结构产生水平位移、竖向沉降和倾斜等变形。

(三)地下水影响

在地铁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变形产生影响。基坑降水会使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体有效应力增加,土体发生固结沉降。同时,地下水的流动可能会带走土体中的细小颗粒,造成土体孔隙增大,进一步加剧土体的变形。此外,地下水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的浮力作用也会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改变,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二、影响既有地铁线路结构变形的关键因素

(一)基坑与既有线路的相对位置关系

基坑与既有地铁线路的相对位置是影响结构变形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基坑与既有线路距离较近时,基坑开挖对既有线路的影响更为显著。一般来说,距离越近,既有线路结构受到的土体位移和应力变化越大,变形也就越明显。此外,基坑与既有线路的相对方位也会对变形产生影响,如基坑位于既有线路的正上方、侧方或斜下方等不同位置,其引起的变形特征和程度会有所不同。

(二)基坑开挖深度和宽度

基坑开挖深度和宽度直接决定了基坑开挖对周围土体的扰动范围和程度。开挖深度越大,土体的卸荷量就越大,引起的土体位移和变形也就越严重。同时,基坑宽度也会影响土体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模式。较宽的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土体的侧向位移范围更广,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的影响范围也更大。

(三)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是影响既有地铁线路结构变形的基础因素。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土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如土体的密实度、压缩性、内摩擦角等。在软土地基中,土体的压缩性较大,基坑开挖容易引起较大的沉降和变形;而在坚硬岩石地基中,土体的稳定性较好,基坑开挖对既有线路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地下水位的高低、土层的分布情况等也会对变形产生影响。

(四)支护结构形式和施工质量

支护结构的作用是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变形,保护周围环境的安全。不同的支护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的支护效果,如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土钉墙支护等。合理的支护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减少土体的位移和变形,降低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的影响。同时,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也至关重要,如果支护结构存在质量问题,如桩身混凝土强度不足、墙体渗漏等,将无法发挥应有的支护作用,导致土体变形加剧。

三、控制既有地铁线路结构变形的措施

(一)合理规划基坑与既有线路的相对位置

在地铁线路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新建地铁深基坑与既有线路的相对位置关系,尽量避免在既有线路近距离范围内进行深基坑开挖。如果无法避免,应通过优化线路走向、调整基坑位置等方式,尽量增大基坑与既有线路之间的距离,减少基坑开挖对既有线路的影响。

(二)优化基坑开挖方案

分层分段开挖:采用分层分段开挖的方式,可以减少每次开挖的卸荷量,降低土体的变形速度和幅度。在开挖过程中,及时进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土体的稳定性。

控制开挖速度:合理的开挖速度能够给土体变形提供一定的缓冲时间,避免因开挖过快导致土体变形过大。应根据地质条件、支护结构形式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开挖速度计划。

(三)加强支护结构设计

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形式:根据基坑的深度、宽度、地质条件以及与既有线路的相对位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形式。对于距离既有线路较近的深基坑,可优先考虑采用地下连续墙等刚度较大、止水效果好的支护结构。

提高支护结构强度和刚度:通过增加支护结构的截面尺寸、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配筋等方式,提高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增强其抵抗土体变形的能力。

(四)地下水控制

降水方案设计:制定合理的降水方案,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化。在降水过程中,应采用分层降水、缓慢降水的方式,避免地下水位下降过快导致土体固结沉降过大。同时,要设置有效的回灌系统,减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止水措施:对于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应采取可靠的止水措施,如设置止水帷幕等,防止地下水渗入基坑,减少地下水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和基坑支护结构的影响。

(五)实时监测与反馈

建立监测体系:在既有地铁线路结构和基坑周边设置完善的监测点,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形、沉降、应力等参数。监测内容包括既有线路的水平位移、竖向沉降、轨道几何形位变化以及基坑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形等。

数据分析与反馈: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掌握既有地铁线路结构和基坑的变形趋势。一旦发现变形异常,应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如调整开挖速度、加强支护等,确保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的安全。

结论

地铁深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变形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变形的机理和关键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如合理规划基坑与既有线路的相对位置、优化基坑开挖方案、加强支护结构设计、做好地下水控制以及实时监测与反馈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既有地铁线路结构在邻近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确保既有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营。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控制措施,以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杨笑男 . 深大基坑开挖对紧邻地铁线路影响分析 [C]// 中国建筑业协会深基础与地下空间工程分会 ,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桩工机械分会 , 中国地基基础技术创新知识产权联盟 , 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 深基础工程技术创新实践(2024-2025). 天津市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25:33-38.

[2] 万达 . 深基坑开挖引起的邻近建筑物变形预测研究 [J]. 施工技术 ( 中英文 ),2025,54(07):45-50.

[3] 盖忠奎 , 江春建 . 地铁隧道下穿既有线对线路结构变形影响的研究 [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14):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