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作者

谭斌

惠州建安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广东省惠州市 516000

摘要: 由于其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建筑行业一直关注安全问题。本文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 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也是高风险行业。施工现场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等。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因此,构建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保障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确保生命安全

建筑工人是建筑施工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生命安全直接关系到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为建筑工人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二)确保工程质量

安全与质量密切相关。安全的施工环境有助于建筑工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如结构破坏、工程延期等。

(三)提高经济效率

安全事故不仅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影响工程进度,增加工程成本。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提升企业形象

一个好的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客户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三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意识淡薄

一些施工企业领导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赶进度,降低成本,不惜牺牲安全,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在施工现场,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不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的现象很普遍。

(二)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一些施工企业虽然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容不全面、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比如安全检查制度不健全,检查频率低,检查内容不深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实际施工中,部分施工企业未能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存在违规违章作业现象。

(三)安全投入不足

一些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安全投入上“抠门”,安全防护设施简陋,安全设备老化损坏严重。比如施工现场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防护用品质量不合格;施工电梯、塔吊等特种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安全培训投入不足。一些建筑企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时间短,内容简单,培训效果不好。

(四)安全监管不力

政府监管部门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由于建设项目众多,监管部门人员有限,很难对每个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同时,监管部门的监管手段以现场检查为主,缺乏信息化、智能化的监管手段。

监理单位安全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部分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监管不认真负责,发现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监督不力。

(五)安全技术水平低。

一些建筑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先进安全技术应用不足。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安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相对落后,一些先进的安全技术如BIM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并不广泛。

四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制度内容应包括安全目标管理、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安全事故处理等。

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施工前,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响应程序等内容。,确保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救援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

(二)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加强施工人员的入场安全教育。新入场的施工人员必须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级安全教育、项目级安全教育和班组级安全教育,使他们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和安全操作规程。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人员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安全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知识、事故案例分析等。

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同时,要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日常管理,定期进行审查和考核。

(三)加大安全投入。

确保安全费用的足额投入。施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足够的安全费用,用于安全防护设施的购置、安全设备的维护、安全培训等。

购买先进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需要,采购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施工电梯、塔式起重机等。

加强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大安全技术研发投入,积极推广应用BIM技术、智能监控技术等先进安全技术,提高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建立有效的安全监督机制

加强政府监管。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建筑安全监管,增加监管人员数量,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改进监管方式。建立健全建筑安全信用体系,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监理作用。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建设项目,要责令施工企业停工整改。

建立内部安全监督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部门,配备专业的安全监督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同时,要建立安全举报制度,鼓励施工人员举报安全隐患。

(五)提高安全技术水平。

加强安全技术人员的培训。建筑施工企业应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安全技术人员,提高企业安全技术水平。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和创新。

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如深基坑支护技术、高支模施工技术、建筑起重机安全监控技术等。,以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开展安全技术交流活动。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安全技术交流活动,分享安全管理经验和先进安全技术,促进企业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五 结论

建立和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筑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安全投入,建立有效的安全监督机制,提高安全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急管理,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峰. 浅谈住宅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控制的有关策略 [J]. 居舍, 2024, (36): 116-119.

[2]刘晓霞. 基于DEMATEL-AISM-MICMAC的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风险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研究 [J/OL].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1-9[2024-12-19].

[3]邓岳益. 住宅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研究 [J]. 居舍, 2024, (36): 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