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机场规划探究

作者

张莉

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 辽宁沈阳 110043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慧机场建设成为航空业的热点话题。本文探讨了智慧机场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机场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构建智慧机场的关键策略。智慧机场应以旅客需求为中心,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打造集成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出行服务体系。同时,智慧机场规划要注重安全保障、效率提升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机场可持续发展。文章认为,智慧机场建设需要政府、机场、航空公司、科技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机场数字化转型,为旅客提供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机场;机场规划;数字化转型;出行服务

引言: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机场也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智慧机场建设应运而生,旨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塑机场运营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安全保障,最终实现机场高质量发展。本文将围绕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机场的内涵、规划、路径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互联网+时代智慧机场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智慧机场,是指以旅客需求为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机场内外部资源,提供个性化、人性化、高效率的出行服务,确保安全可靠运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机场。与传统机场相比,智慧机场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系统集成性

智慧机场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打通机场内部各业务系统,以及与外部单位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互通共享,资源优化配置。这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系统集成,为机场运营管理提供了全局视角,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例如,通过航班、旅客、行李、空侧、陆侧等数据融合分析,智慧机场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动态平衡运力资源,提升运行效率。

(二)服务个性化

智慧机场以旅客为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洞察不同旅客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差异化、精准化的出行服务。例如,根据旅客的年龄、性别、航班时刻、常客等级等属性,推送个性化购物、餐饮、休息等服务信息,提升旅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智慧机场还能通过人脸识别、电子登机牌、无感通关等智能化应用,为旅客提供自助值机、安检、登机等便捷服务,最大限度压缩旅客在机场的等待时间,打造轻松愉悦的出行体验。

(三)运营智能化

传统机场管理主要依赖人工经验,存在响应不及时、决策不精准等问题。智慧机场则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设备设施、环境和人员的智能化监测与管控。例如,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跑道、机位、行李系统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健康诊断与故障预测,从而实现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减少非计划性停机时间。在机场运行指挥方面,智慧机场可根据进出港航班计划、天气状况、空域情况等因素,利用仿真、优化等技术,动态编排飞机、旅客、行李、保障等资源,使运营效率达到最优。

(四)商业模式创新

智慧机场不仅是航空运输枢纽,也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基于互联网技术,智慧机场能够整合机场内外部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营销等手段,发掘旅客消费潜力,拓展非航收入来源。例如,通过开发机场App,集成航班信息查询、停车位预订、商品预订、订餐等功能,为旅客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购物便捷性。同时,机场还可与周边酒店、景区、商场等开展数字化营销合作,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场景,实现多方共赢。

二、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机场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智慧机场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智慧机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十四五"规划、行业标准等为智慧机场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为智慧机场实现数据汇聚融合、智能化应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旅客对便捷化、个性化出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智慧机场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但同时,智慧机场规划也面临一系列现实挑战。一些机场在数字化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影响了智慧机场的顺利推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制约了智慧机场的创新发展。传统的机场管理体制相对封闭,跨部门协同难度大,数据共享壁垒突出。总之,智慧机场建设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不得不直面现实挑战,需要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统筹谋划、精准发力,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互联网+时代智慧机场的关键策略

面对机遇挑战,智慧机场规划建设要立足国情机场实际,循序渐进、持续发力,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坚持需求导向,创新服务模式

智慧机场建设要坚持以旅客为中心,从旅客痛点难点入手,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例如,开发无感通关、刷脸登机、行李实时追踪等应用,最大限度减少旅客排队等候时间;利用VR/AR等技术提供沉浸式的机场导览服务,方便旅客快速寻找登机口、餐饮、购物等设施;通过大数据分析旅客消费行为偏好,提供个性化商业服务,延伸消费场景。总之,智慧机场服务创新要以旅客需求为原点,持续优化旅客出行体验。

(二)夯实数据基础,强化集成应用

数据是智慧机场的核心要素。机场要加快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域数据汇聚、共享、分析平台。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提高数据质量,实现业务协同。在数据应用方面,聚焦流量预测、安检优化、行李管理、智能运维等关键领域,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同时,注重数据安全风险防范,健全个人隐私保护机制,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三)完善标准体系,推进融合创新

智慧机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协同创新。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智慧机场建设标准规范,明确功能定位、网络架构、接口规则等关键要素。鼓励机场、航司、科技企业、高校等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导航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同时,要注重智慧机场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加强空铁、空地等多式联运,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四)强化示范引领,分类施策推进

考虑到不同机场的基础条件、功能定位各不相同,智慧机场建设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可选择基础好、积极性高的机场开展智慧机场示范工程,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和实践经验。鼓励创新型机场先行先试,在5G、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率先突破,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对于中小机场,要合理把握节奏,聚焦急需、适用的智慧化应用,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

(五)加强人才保障,完善体制机制

智慧机场建设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培养既懂机场管理又擅长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为智慧机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同时,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协同机制,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和利益藩篱。建立健全法规标准,明晰数据权属,规范数据流通和交易,为智慧机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结语:智慧机场建设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机场将向着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成为机场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机场要立足自身实际,坚持创新驱动,在夯实基础、集成应用、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用力,力争在安全、服务、效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为建设交通强国、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云平.浅谈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机场规划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7):24-25.

[2]常华斌.浅谈“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机场规划设计[J].中国新通信,2018,20(11):74.

[3]高利佳,熊英,刘钰.“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机场规划设计研究[J].综合运输,2015,37(11):5-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