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的风险识别与应对
赵徐
国防科技大学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引言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各类重大活动在世界舞台上频繁上演,它们是各国展示实力、促进交流的重要窗口。而无线电技术作为现代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深度嵌入重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保障其顺畅运行。然而,电磁环境的复杂多变、频率资源的紧张稀缺、设备故障的潜在威胁以及非法设台的肆意干扰等,都随时可能对重大活动的无线电安全造成冲击。因此,深入剖析这些风险,并探寻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已然成为保障重大活动顺利开展的当务之急。
一、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近年来,从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体育盛会,到 G20 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国际会议,再到各类国家级庆典、文化艺术活动,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意义深远。在这些重大活动中,无线电技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已经深度融入到活动的各个环节,成为保障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支撑。如在体育赛事中,无线电技术用于运动员成绩的精准测量与实时传输,赛事现场的高清视频直播、裁判之间的即时通信以及赛事指挥调度等;在国家级庆典活动中,无线电通信用于空中梯队、地面方阵的协同指挥,以及现场音乐表演、灯光秀的控制等。
然而,无线电安全面临着诸多潜在威胁和挑战,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导致通信中断、信号干扰等严重后果,对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加强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重大活动中无线电安全面临的风险
1. 电磁环境复杂导致干扰频发
在重大活动期间,大量的无线电设备集中使用,电磁环境变得极为复杂。当众多无线电设备集中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同时工作时,不同设备之间的信号可能会相互叠加、相互影响,导致信号失真、误码率增加甚至通信中断。同时,周边环境中的潜在干扰源也比较多,如附近的广播电视发射塔、通信基站、工业设备以及高压输电线路等,它们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对重大活动使用的无线电频率造成干扰。
2. 频率资源紧张与分配难题
重大活动往往对无线电频率有着大量的需求,涵盖了通信、广播、电视直播、安保、指挥调度等多个领域。然而,受限于频谱资源的物理稀缺性,伴随各领域无线电技术的普及,频率供需矛盾逐渐凸显。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频率分配不合理或出现冲突就极易引发安全问题,如两个或多个无线电台站在相同或相近频率上工作,就会产生相互干扰,使通信无法正常进行;若某些重要业务无法分配获得足够的频率资源,将影响其正常运行,如安保通信频率分配不足,可能会导致安保人员之间的通信不畅,无法及时应对突发情况,给活动的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如何在有限的频率资源下,科学合理地为重大活动分配频率,避免频率冲突,是保障无线电安全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3. 设备故障与非法设台隐患
无线电设备自身故障也是影响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大型文艺演出中,无线麦克风、舞台灯光控制系统的无线设备等如果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演出中断或出现严重失误;无线通信设备的电池电量不足、信号发射模块损坏、天线故障等都可能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影响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非法设台行为对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私利或达到其他目的,会擅自设置无线电台站,这些非法设台往往没有经过正规的审批和备案手续,其发射频率、功率等参数可能与合法用频产生冲突,从而干扰正常的无线电通信。
三、风险防范的关键策略
1. 提前规划与精准频率指配
提前规划和精准频率指配是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的首要环节,对于确保各类无线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一是掌握用频需求。在重大活动筹备初期,无线电管理部门应积极与活动组织方、各用频单位进行深入沟通,全面了解活动期间通信、广播、电视直播、安保、指挥调度等各个领域的频率使用需求。二是做好频率储备。会同公安、广电、民航、气象等相关部门,对活动举办地及周边地区的可用频率进行全面梳理,结合历史频率使用数据和电磁环境监测信息,科学评估频率资源的可用性和兼容性,做好频率储备工作。三是科学规划用频。根据频率使用需求和无线电业务特性,采用科学的频率规划方法,为各单位精准指配频率。对于重要业务和关键设备,优先分配优质、稳定的频率资源;适当采取频率复用的方式,让不同单位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地域使用同一条频率,有效缓解频率使用压力。
2. 强化监测构建全方位保护网
强化监测是构建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全方位保护网的核心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干扰问题。一是强化电磁环境监测。在重大活动开始前数月,就应利用多种先进的监测设备,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体系。在活动期间,对核心区域及周边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的电磁环境监测,实时掌握无线电信号的变化情况。二是及时排查干扰隐患。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及时发现异常信号和潜在的干扰源。如果监测到某个频段出现异常的信号强度变化、信号特征与正常业务不符等情况,立即启动干扰排查程序。三是构建区域协同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无线电管理部门的协作,建立区域协同监测机制,实现
监测数据共享和干扰信息互通。
3. 严格设备检测与规范管理
严格的设备检测和规范的设备管理是保障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的重要基础,能够有效降低因设备问题引发的安全风险。一是严格设备检测。在重大活动筹备阶段,对所有入场的无线电设备进行全面、严格的技术参数检测,确保设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活动的用频要求,严禁不合格设备入场使用。二是逐一核发标签。对通过检测的无线电设备核发唯一的识别标签,记录设备型号、所属单位、使用人员、频率使用范围等相关信息,并建立详细的设备管理数据库。三是规范设备管理。活动期间,要求设备使用者按照指定的频率、时间和地点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更改设备参数或挪作他用,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小组,负责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4. 建立高效应急处置机制
建立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是应对重大活动中无线电突发干扰事件的关键,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无线电通信的正常秩序。一是完备应急预案。在重大活动筹备阶段,应结合以往的经验和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制定详细、科学的应急预案。二是加强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各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演练,模拟“黑广播”干扰、非法设台干扰、设备故障导致等不同类型的无线电干扰场景,检验和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处置能力。三是严格应急值班。活动期间,无线电安保指挥机构要建立 24 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指挥中心和应急监测分队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一旦发生无线电干扰事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处置。
总结
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未来,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电技术在重大活动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这也对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在技术发展和管理模式创新的双重推动下,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为各类重大活动的顺利举办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传龙 , 张翔 . 重大活动中的无线电安全保障 [C]//2019 年全国公共安全通信学术研讨会 . 2019-08-15.
[2] 邵建伟 , 刘景峰 . 浅谈重大活动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 [J]. 中国无线电 ,2019,(3): 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