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作者

魏琴 杨会菊

湖北省南漳县九集镇九集完全小学 441500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与单篇课文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具有内容丰富、结构完整、主题深刻等特点,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拓宽阅读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指导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阅读效果,所以探索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规划

当前,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普遍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一方面阅读书目的选择随意性较大,部分教师仅凭个人喜好或流行趋势推荐书籍,忽视了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的差异,导致所选书目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另一方面阅读时间和进度安排不够科学合理,有的学校没有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体系,也没有明确的阅读时间安排,致使学生的阅读过程断断续续,难以形成持续的阅读习惯,此外一些教师未根据书籍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阅读进度计划,造成学生阅读节奏混乱,影响理解深度和整体效果,这种无序的阅读指导方式,降低了学生的阅读质量,也削弱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方法单一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以讲代读”模式,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和主动性的引导,课堂上多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少自主阅读、互动交流和深入思考的机会,这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阅读方法上的指导也不够到位,未能有效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精读、略读、批注、做读书笔记等实用阅读策略,导致学生面对长篇文本时不知从何入手,阅读效率低下。

(三)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体系仍显薄弱,存在评价方式单一、内容片面等问题,大多数学校的阅读评价主要依赖于书面测试或简单的作业反馈,侧重考察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记忆等表层信息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深层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个性化表达的评估,这种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真实的阅读水平和综合素养,也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内在动力,此外评价主体过于集中于教师,缺乏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以及家长参与等多元评价机制,使得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要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质量,亟需构建多元化、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真正发挥评价对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探索

(一)激发阅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其中故事导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讲述书中某个引人入胜的情节或故事梗概,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比如在推荐《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可以生动地描述鲁滨逊在荒岛上独自生存的挑战以及他与野人的激烈对抗,使学生对这部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想要了解更多细节,此外多媒体资源也是增强阅读吸引力的重要工具,利用图片、视频和音频等手段,为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体验,有助于营造更加丰富的阅读氛围,比如,在介绍《西游记》时播放一段精彩的动画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书中奇幻的世界,这能提升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深入探究原著的热情,最后树立阅读榜样同样不可忽视,邀请那些阅读成绩优异的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与心得,或是讲述一些著名作家的成长历程,都可以激励其他学生积极投身于阅读之中,这些榜样展示了成功的可能性,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实际可行的学习路径。

(二)制定阅读计划

为了确保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实施,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至关重要,首先在书目选择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阅读能力和个人兴趣,挑选适合的书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图文并茂、情节简单的童话或绘本;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引入经典文学作品或科普读物,教育部推荐的书单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也可以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其次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是保证计划顺利执行的关键,将阅读时间纳入正式课程表中,每周设定专门的阅读课,并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阅读,如每天固定 30 分钟的阅读时段,这样做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最后制定合理的进度规划同样重要,根据书籍长度和难度,将其划分为若干部分,明确每个阶段的阅读任务与目标,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能让学生有条不紊地推进阅读进程,又能避免因篇幅过长而产生的厌倦感或压力感,上述步骤,一个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就能得以建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授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果的重要环节,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巧,教师应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目的及内容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当面对关键章节或深刻段落时,需进行细致入微的精读,认真体会作者的语言艺术及其意图;而对于次要信息,则可以快速浏览的方式略读,以获取整体框架和主要观点,此外培养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也极为重要,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疑问以及精彩语句等内容,这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有助于记忆巩固,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摘抄式、批注式、心得式等,让学生根据自身喜好自由选择,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思考、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比如引导学生探讨书中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书籍内涵,学会如何独立分析问题,这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指导策略,如激发阅读兴趣、制定阅读计划、教授阅读方法、组织阅读活动和加强家校合作等,实践案例可以看出,这些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指导和服务,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收获知识、收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鑫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教育科学 , 2021(12):2.

[2] 姚明伟 , 何樱莉 . 读书无定法 , 指导有章法——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分段指导策略的研究实践 [J]. 安徽教育科研 , 2020(15):3.

[3] 巨同菊 . 关于小学生读整本书的阅读策略研究 [J]. 学周刊 , 2018(1):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