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作者

王建国

遵义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563000

引言: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观察能力是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取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深入理解生物概念和原理,在实际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普遍存在不足,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所以研究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观察能力在初中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理解生物概念和原理

生物学科中包含大量抽象、微观的概念和原理,如细胞结构、光合作用、遗传规律等,这些内容单靠文字描述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而观察生物实验现象,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比如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对细胞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有更直观的认识,这种基于实际观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也提高了他们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深度和记忆效果,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起点,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比如在观察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中,学生对比不同环境下的萌发情况,分析影响因素,进而总结出科学结论,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促使他们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三)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生物实验具有直观、生动、有趣的特点,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当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到平时难以见到的生命现象时,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好奇心,比如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或水中的微生物世界,学生往往会被奇妙的生命现象所吸引,主动提出问题、深入思考。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观察缺乏目的性

部分学生在进行生物实验观察时,没有明确的观察目标,只是随意地看,不知道该观察什么,导致观察效果不佳,比如在观察“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时,有些学生只是关注种子的外观变化,而忽略了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二)观察方法不当

一些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不知道如何全面、细致、有序地进行观察,他们可能只注重观察生物的外部形态,而忽视了生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或者在观察过程中缺乏耐心,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细致观察。

(三)观察记录与分析能力不足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往往不注重记录观察结果,或者记录的内容不完整、不准确,在分析观察结果时,也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从观察现象中总结出规律和结论。

(四)观察习惯不佳

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观察前不做好准备工作,观察时不遵守实验规则,观察后不及时整理实验器材等,这些不良习惯会影响观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

(一)明确观察目标,引导学生有的放矢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明确观察目标是确保实验效果的关键步骤,教师需根据实验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和方向,比如在进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小鱼尾鳍内你能看到几种类型的血管?不同类型的血管内血液的流动速度和方向有何差异?”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聚焦于实验的核心观察点,提高他们对实验现象的敏感度与分析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向学生详细说明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使他们理解实验背后的意义以及需要关注的具体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

(二)传授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技能

为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教授多种有效的观察方法,首先顺序观察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它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观察,如从整体到局部、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等,比如在观察植物花朵时,先让学生全面观察花的整体形态,然后再逐步细化至花瓣、花萼、雄蕊、雌蕊等具体部分的结构特征,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框架,避免遗漏关键细节,其次对比观察法则鼓励学生比较两个或多个生物对象之间的异同点,比如在观察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对比两种细胞的不同之处,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各自独特的结构特点,最后重复观察法对于保证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一些复杂或多变的实验中,如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时,学生需要多次重复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种子的状态变化,才能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这些观察方法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习惯。

(三)设计多样化实验,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应当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趣味性实验往往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比如“会跳舞的葡萄干”实验,将葡萄干放入碳酸饮料中,观察其在液体中的上下跳动现象,这种新奇的现象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背后的科学原理,探究性实验则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参与度,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控制变量,来观察不同环境因素如何影响鼠妇的行为模式,这样的实验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极大地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生活化实验则是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有效方式之一,比如“探究水果电池”的实验,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制作简易电池,观察其是否能让小灯泡发光,这类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结论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明确观察目标、传授观察方法、设计多样化实验、引导观察记录与分析以及培养观察习惯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学校也应加大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投入,完善实验设备和器材,为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武玉光 . 怎样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J]. 新课程学习:下 , 2009(3):1.

[2] 何秀梅.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 新课程: 中学,2013(2):113-113.DOI:doi:10.3969/j.issn.1673-9132.2014.0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