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工程施工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

作者

李宏宇

330124198306130019 杭州神通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311306

引言

现代公路建设对路基工程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填石路基凭借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环保特性得到广泛应用。该施工技术的关键在于石料选择、分层填筑和质量控制三个主要环节,需要严格把控粒径配比、铺筑厚度和压实度等参数。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填石路基可采取差异化施工方案,其技术适应性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公路建设提供了可靠解决方案。

1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概述

填石路基是指采用符合要求的石质材料进行分层填筑、压实形成的公路路基结构形式。这种路基结构主要由粒径较大的石料构成,通过合理的级配设计和施工工艺控制,形成具有较高强度和稳定性的路基体。填石路基在结构性能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稳定性,能够有效分散上部荷载,减少不均匀沉降。在材料特性上,石料间的嵌挤作用形成稳定的骨架结构,具有较高的内摩擦角和抗剪强度。施工工艺方面要求严格的分层填筑和充分的压实,确保路基整体性和密实度。

2 公路工程填石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首先包括现场勘察与测量放样,需准确划定路基边线、中线和各分层填筑高程。场地清理要彻底,清除表层软弱土体和障碍物,必要时进行地基处理。施工前应完成试验段施工,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和工艺流程。材料准备方面需落实料源,确保石料质量和供应能力满足施工需求。机械设备配置要科学合理,包括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等主要施工机械的选型和数量确定。技术准备阶段要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人员组织方面需配备足够的技术人员和熟练操作工人,并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包括质量、安全和进度控制等方面的制度准备。

2.2 石料的选择与开采

石料选择应优先考虑力学性能良好的硬质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等,其饱和抗压强度需满足规范要求。开采过程要控制石料的粒径级配,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 2/3 石料开采宜采用爆破与机械破碎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获得理想的颗粒组成。开采场应设置筛分设备,对石料进行分级处理,必要时可进行人工级配调整。石料运输过程中要采取防离析措施,保持原有的级配组成。对风化严重、含泥量高的石料应予以剔除,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不同岩性的石料应分类堆放,避免混杂使用影响路基均匀性。开采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采取降尘降噪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3 路基填筑与压实技术

填筑施工采用分层铺筑方式,单层压实厚度控制在 30-50cm 范围内。摊铺过程中要保持石料级配均匀,避免粗细颗粒分离现象。摊铺后要进行初平,使表面平整度满足要求,便于后续压实作业。压实工艺宜先静压后振压,采用20t 以上的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顺序应从两侧向中间进行,轮迹重叠 1/3-1/2 轮宽。对于压路机难以到达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夯实机械进行补充压实。压实过程中要控制适宜的含水量,必要时可洒水湿润。每层压实完成后需进行压实度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填筑。对于高填方路段,应采取放缓边坡或设置台阶等措施增强稳定性。填筑过程中要及时修整边坡,确保坡面平顺整齐。

2.4 边坡防护与排水处理

边坡防护可采用多种形式,包括浆砌片石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防护工程实施前要对边坡进行修整,清除松散石料和不稳定体。对于较高的填石路基边坡,宜设置多级平台以增强稳定性。排水系统设计要综合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除,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路基顶部应设置排水横坡,两侧布置排水沟,必要时增设盲沟。边坡排水可采用骨架排水与表面排水相结合的方式,设置泄水孔和急流槽。排水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同步施工,确保排水畅通。防护工程的材料选择要注重耐久性,确保长期使用效果。特殊地段如临河路基,还需考虑防冲刷措施,增强结构的抗洪能力。

3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与检测

3.1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度,明确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和责任人。实行工序交接检查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对关键工序如石料摊铺、压实等实行旁站监督,确保工艺参数符合要求。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材料进场实行批次检验制度,不合格材料坚决清退。施工过程中做好详细记录,包括压实遍数、沉降观测等数据。建立质量问题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隐患。推行标准化施工,通过样板段引路统一施工标准。定期组织质量分析会,总结施工经验,持续改进工艺。实施全过程影像记录,为质量追溯提供依据。强化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操作人员掌握质量要求。

3.2 压实质量检测方法与标准

常用检测方法包括沉降差法、面波法和灌砂法等。沉降差法通过测量碾压前后的高程变化计算压实度,操作简便且能反映整体压实效果。面波法利用弹性波传播特性检测路基密实度,可进行快速无损检测。灌砂法适用于表层压实度检测,通过测量试坑体积计算干密度。检测点的布置要有代表性,按照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抽样检验。检测时机应选择在碾压完成后及时进行,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检测不合格的区段,要分析原因并采取补压等措施。检测结果要与试验段确定的标准值进行对比,评价压实质量。建立完整的检测记录档案,包括检测位置、时间和结果等信息。检测仪器要定期校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特殊部位如路基边缘、台背等应增加检测频率。

3.3 沉降观测与稳定性评估

观测系统应在路基施工前布设,包括表面沉降标和深层沉降仪等监测点。观测点布置要考虑代表性,重点监测高填方和地质变化段。观测频率根据施工阶段确定,施工期间每日观测,完工后适当延长间隔。观测数据要及时整理分析,绘制沉降- 时间关系曲线。通过观测数据分析路基的固结过程和沉降趋势,评估施工质量。稳定性评估要结合观测数据、地质条件和施工参数综合分析。发现异常沉降或位移时要及时预警,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处理。观测工作应持续到路基稳定为止,为后续路面施工提供依据。建立完整的观测记录和报告制度,为工程验收提供数据支持。观测仪器要定期校核,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要求。观测结果要结合理论计算进行对比分析,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结束语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是确保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规范施工流程、优化技术参数、强化过程控制,能够充分发挥填石路基的结构优势。未来随着施工机械的智能化发展和新材料的研究应用,填石路基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工程实践表明,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因地制宜选择施工方案,是实现填石路基最佳工程效果的关键所在,这对推动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琴 , 王静 , 周维维 .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J]. 汽车周刊 ,2025,(06):111-113.

[2] 李佳根 . 公路工程施工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 [J].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5,6(07):38-40.

[3] 吴庭香.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 CBR 试验检测技术应用分析[J]. 运输经理世界 ,2025,(07):13-15.

[4] 熊 涛 . 填 石 路 基 施 工 技 术 在 公 路 工 程 中 的 应 用 [J]. 四 川 水泥 ,2024,(11):238-240.

[5] 乔晓倩 . 公路工程施工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J]. 运输经理世界 ,2024,(3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