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质量技术
姚如凯
371421199006285174
引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是保障建筑整体性与耐久性的核心环节。该技术通过优化材料配比、精准控制浇筑工艺及科学设置后浇带,有效规避温度应力与收缩裂缝的产生。其关键在于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性与自密实性,同时需兼顾钢筋布置的合理性与节点连接的可靠性。现代施工中,BIM 技术与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无缝施工的精度,为高层建筑与大跨度结构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是指通过材料优化、工艺控制及构造设计,实现混凝土结构在浇筑过程中不设永久性变形缝或施工缝,从而形成连续、完整的受力体系的施工方法。其核心在于解决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收缩徐变及荷载作用产生的裂缝问题,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该技术起源于 20 世纪中期,早期主要依赖膨胀混凝土和后浇带技术,通过掺入硫铝酸盐类膨胀剂补偿收缩应力,但受限于材料性能,应用范围较窄。20 世纪 80 年代后,随着高效减水剂、纤维增强材料及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无缝施工技术逐步突破层高和跨度的限制,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及大跨度结构中。21 世纪以来,数字化技术的介入成为重要转折点,BIM 模型实现了施工模拟与裂缝预测,智能温控系统和实时监测设备则进一步提升了浇筑精度。当前,无缝施工已从单一的材料改良发展为涵盖设计、材料、工艺、监测的全链条技术体系,其发展历程体现了建筑材料科学、结构力学与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的成果,未来将朝着绿色低碳、智能调控的方向持续演进。
2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质量技术
2.1 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措施
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中的温度控制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由于水泥水化反应会释放大量热量,若内部温度过高且散热不均,将导致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温度应力,进而引发裂缝。因此,施工中需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温度调控。在材料选择上,优先采用低热水泥或掺加粉煤灰、矿粉等掺合料,以降低水化热峰值。配合比设计时需优化骨料级配,减少水泥用量,同时加入缓凝剂延缓水化反应速率,避免温升过快。浇筑阶段应分层分段施工,控制单次浇筑厚度,并预埋冷却水管通水循环散热,必要时采用冰水拌合以降低入模温度。养护期间需覆盖保温材料,如土工布或塑料薄膜,保持湿润环境,缓慢降温以减少内外温差。
2.2 裂缝预防与处理的技术手段
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中,裂缝预防需从材料、设计、施工多维度协同控制。在材料方面,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掺入膨胀剂以抵消收缩变形,或加入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增强抗裂性能。设计阶段需优化配筋方案,在应力集中区域增设构造钢筋,合理设置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释放约束应力。施工过程中需确保模板支撑牢固,避免不均匀沉降,同时严格控制振捣工艺,保证混凝土密实度,防止离析或泌水。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养护,采用喷淋或蓄水养护保持湿度,减少塑性收缩裂缝。对于已出现的微裂缝,可采用压力注浆法注入环氧树脂或水泥基材料进行封闭修复;对于结构性裂缝,需通过碳纤维布粘贴或钢板外包加固恢复承载力。
2.3 施工工艺与节点连接优化
无缝施工的核心难点在于节点区域的连续性与可靠性。梁柱节点、墙板交接处等关键部位需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浇筑,并加密箍筋配置以增强抗剪能力。施工时优先采用整体支模系统,避免模板错台或漏浆,确保节点区域尺寸精准。钢筋连接宜采用机械套筒或焊接工艺,减少绑扎搭接造成的应力集中。对于异形节点或复杂构造,可借助 BIM 技术进行三维放样,预判钢筋碰撞问题并优化排布方案。浇筑过程中需加强振捣,采用附着式振捣器辅助密实,必要时使用自密实混凝土减少人工干预。
3 无缝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 高层住宅建筑的无缝施工
高层住宅建筑采用无缝施工技术主要解决竖向结构连续浇筑和整体性要求高的特点。由于住宅建筑普遍存在标准层重复施工的特点,通过合理划分施工段并采用滑模或爬模体系,可实现核心筒剪力墙的连续性浇筑。在材料选择上,通常采用掺加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纤维增强材料提高抗裂性能。施工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外立面与内部结构的同步浇筑,避免因不同步收缩产生裂缝。针对高层建筑特有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在梁柱节点区域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并加密箍筋间距,确保节点区的抗震性能。电梯井道等竖向通道采用整体提升模板系统,保证垂直度的同时实现无缝衔接。住宅建筑中常见的异形阳台和飘窗部位,通过 BIM 技术优化钢筋排布,避免因钢筋密集导致的混凝土浇筑不密实问题。养
3.2 大型商业建筑的无缝施工
大型商业建筑因其大跨度、大开间的特点,对楼板的整体性和平整度要求极高。在无缝施工中重点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楼板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变形问题。采用跳仓法施工技术,将大面积楼板划分为若干区块间隔浇筑,利用时间差释放早期收缩应力。在材料方面使用低热水泥并掺加缓凝剂,延缓水化热峰值出现时间。商业建筑中常见的采光中庭和共享空间部位,通过设置后浇带实现应力释放,待主体结构沉降稳定后再进行封闭浇筑。对于跨度超过 30 米的转换梁等关键构件,采用预应力技术抵消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变形。商业综合体地下室通常面积巨大,采用膨胀加强带替代传统伸缩缝,既保证防水性能又满足无缝要求。
3.3 工业厂房无缝施工
工业厂房建筑对地面承载力和耐久性有特殊要求,无缝施工技术重点解决重型设备振动和化学腐蚀环境下的结构完整性问题。在厂房地面施工中,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提高抗冲击性能,通过激光控制标高确保大面积地坪的平整度误差在 3mm 以内。针对重型设备基础,采用分层连续浇筑工艺,在混凝土中掺加早强剂缩短脱模时间。厂房柱网通常采用预制柱与现浇基础杯口的组合施工法,通过高强灌浆料实现刚性连接。屋面系统采用预应力双 T 板等大型预制构件,通过后浇带实现与周边结构的无缝连接。在高温车间等特殊环境中,选用耐热混凝土并设置温度伸缩构造,避免热胀冷缩导致的结构损伤。工业厂房中常见的行车梁轨道安装部位,采用预埋螺栓定位技术,确保后期设备安装精度。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的革新是建筑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从材料研发到工艺优化,从人工经验到数字化管控,每一步突破均体现了工程技术的系统性进步。未来,随着绿色建材与智能建造的深度融合,无缝施工将更高效地平衡结构强度与可持续性需求,为城市建筑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树立新标杆。
参考文献
[1] 谢睿智 .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质量技术 [J].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5,(04):135-136.
[2] 冯云法 . 房建工程环保节能钢筋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研究 [J].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24,37(05):108-110.
[3] 魏玺波 .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研究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13):158-160.
[4] 徐雷 . 建筑工程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施工技术措施分析 [J]. 地产 ,2023,(16):50.
[5] 宋辉 , 刘春阁 , 柳茹 , 等 . 超长钢筋混凝土无缝设计在城建施工中的应用探讨 [J]. 现代农村科技 ,2022,(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