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成本管理会计的创新路径研究
白金中
赤峰柴胡栏子黄金矿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赤峰 024000
一、引言
数字化转型重塑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也对成本管理会计提出新要求。传统成本管理会计依赖人工核算,数据滞后且维度单一,无法精准反映成本构成与变动趋势,难以支撑企业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探索成本管理会计的创新路径,将数字化技术与成本管理深度融合,成为企业降本增效、应对市场竞争的关键,对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成本管理会计的现存问题
2.1 数据采集与处理效率低下
部分企业成本数据采集仍停留在人工录入阶段,涉及采购、生产、销售等多环节的数据分散在不同系统,难以实现实时整合与共享。同时,传统数据处理方式无法应对海量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导致数据挖掘不充分,无法及时为成本管控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影响成本分析与决策的时效性。
2.2 成本管理模式滞后于数字化需求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以事后核算为主,侧重成本归集与分配,缺乏对成本发生过程的实时监控与动态调整。在数字化时代,市场需求瞬息万变,产品迭代速度加快,滞后的管理模式无法及时识别成本管控中的风险点与优化空间,难以满足企业对成本精准预测、实时控制的需求,制约了成本管理效能的提升。
2.3 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数字化成本管理会计需要兼具会计专业知识与数字化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多数企业会计人员虽熟悉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但对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展成本分析、建模与优化工作,导致数字化技术在成本管理中的价值难以充分发挥,成为制约成本管理会计创新的重要因素。
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成本管理会计的创新路径
3.1 构建数字化数据采集与处理体系
企业应整合内部各业务系统数据,搭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环节成本数据的自动采集,借助大数据技术对采购、生产、销售等全流程数据进行实时整合与清洗。同时,运用数据挖掘算法深入分析成本数据,识别成本驱动因素与变动规律,为成本预测、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持,提升成本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与完整性,实现从 “事后核算” 向 “事前预测、事中控制” 的转变。
3.2 创新成本管理模式,实现实时动态管控
依托数字化技术构建实时成本监控体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成本预测模型,结合市场需求与生产计划精准预测产品成本,为产品定价与生产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共享,使管理层能够实时掌握各环节成本变动情况,及时发现成本异常点并采取调整措施,实现对成本发生过程的动态管控。
3.3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引进
企业应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数字化技术培训,包括大数据分析工具、人工智能软件、云计算平台等的应用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社会招聘等方式引进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数字化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组建专业的数字化成本管理团队。
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成本管理会计创新的保障措施
4.1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与数字化成本管理相适配的内部管理制度,在数据管理层面,需明确采购部门负责实时上传原材料采购价格与数量数据、生产部门同步生产能耗与工时数据、销售部门反馈产品销售成本与回款数据等各部门职责,同时划定数据共享权限,如财务部门拥有全流程数据查看与分析权限,业务部门仅可查看与自身相关的成本数据,避免数据泄露与滥用;在流程规范上,制定从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到分析应用的全流程标准操作手册,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与时间节点,例如要求各部门每日下班前完成当日成本数据的录入与校验,财务部门次日上午完成数据审核与整合,确保数据流转的有序性;在考核激励方面,将数字化成本管理成效纳入部门与个人绩效考核体系。
4.2 加大数字化技术投入
企业需根据自身发展规模与行业特性,合理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的投入,在基础技术设施建设上,中小型制造企业可优先搭建轻量化的云端数据平台,整合采购、生产、财务等核心业务系统数据,降低硬件设备投入成本;大型集团企业则可构建私有化数据中心,配备高性能服务器与存储设备,满足海量成本数据的处理与存储需求。在数字化工具引进方面,不仅要采购专业的成本管理软件,如 SAPS/4HANA、用友 U9Cloud 等具备成本核算、预算管理、数据分析功能的系统,还需引入大数据分析工具(如 Python 数据分析库、Tableau 可视化工具)与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如成本预测的 LSTM 神经网络模型),提升成本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深度。同时,企业需设立专项数字化技术投入基金,每年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如 2%-5% )划拨资金用于技术升级与维护,定期评估现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当市场出现更先进的成本管理技术(如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成本追溯中的应用)时,及时调整投入方向,确保数字化技术始终与企业成本管理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相匹配,为数字化成本管理会计的创新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
4.3 强化企业各部门协同合作
数字化成本管理涉及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多个部门,需要建立高效的跨部门协同机制,在组织架构上,成立由财务部门牵头,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负责人参与的数字化成本管理专项小组,每月召开协同会议,同步各部门成本管理进展,讨论解决成本数据采集、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采购部门反馈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成本数据异常时,专项小组可联合财务部门分析波动原因,协同生产部门调整生产计划,降低成本波动影响。在数据协同方面,打通各部门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采购订单数据、生产工单数据、销售订单数据与成本数据的实时同步,如生产部门完成产品生产后,系统自动将生产工时、原材料消耗数据同步至成本管理系统,财务部门无需人工录入即可完成成本核算。
五、结论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成本管理会计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当前企业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存在数据处理效率低、管理模式滞后、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成本管理效能的提升。通过构建数字化数据体系、创新成本管理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并辅以完善的制度、技术投入与部门协同,能够有效推动成本管理会计创新,实现成本的精准预测、实时控制与高效优化。未来,企业应持续关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成本管理会计创新路径,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铖红 , 李娟 , 邱龙广 , 等 . 数字化转型驱动下产教融合路径研究——以宜宾学院“成本管理会计”课程为例 [J]. 中国电子商情 ,2025,31(14):115-117.
[2] 中国会计报和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联合课题组 . 管理会计工具在庆阳供电公司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J]. 财务与会计 ,2023,(17):27-29.
[3] 韩向东 . 智能管理会计 : 全面赋能业财融合的实战指南 [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11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