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兽医在动物疾病监测中的作用

作者

达娃措姆

曲水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西藏拉萨 850000

引言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动物疫病的传播风险也随之上升。近年来,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频发,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也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构成潜在威胁。在此背景下,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一体系中,基层兽医作为最前线的“守门人”,承担着疾病发现、信息上报、初步处置等关键任务,是动物疫病防控链条中的基础环节。

1 基层兽医的职责与角色定位

基层兽医,作为乡镇、村社等基层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着动物防疫、诊疗和监管的重任。他们日常巡查养殖场(户),细致观察动物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及排泄物等,确保动物健康无虞。同时,基层兽医负责组织和实施强制免疫接种,如口蹄疫、禽流感等,为动物筑起坚实的防疫屏障,并指导养殖户科学防疫,提升其防疫能力。一旦发现疑似疫情,他们立即上报并采取初步处置措施,有效防止疫情扩散。此外,基层兽医还承担着技术培训与科普宣传的任务,向养殖户普及疫病防控知识,提高其生物安全意识。在重大疫情发生时,他们更是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疫情溯源提供关键信息。因此,基层兽医不仅是动物健康的守护者,更是国家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不可或缺的神经末梢。

2 基层兽医在动物疾病监测中的核心作用

2.1 实现疫病的早期发现与预警

动物疫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播迅速、危害广泛等特点,若未能及时识别和干预,极易造成区域性甚至跨区域的暴发流行。基层兽医作为最贴近养殖生产一线的专业力量,凭借其常态化巡查机制和对辖区动物健康状况的深入了解,能够在临床症状初现阶段即识别异常,如动物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异常死亡等早期征兆。这种基于实地观察的主动监测模式,显著提高了疫病发现的敏感性与及时性。尤其在散养户和偏远地区,信息传递链条较长,基层兽医的现场判断和快速上报成为疫情预警的关键环节。实践表明,在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过程中,多数疫情最初均由基层兽医发现并报告,为上级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划定疫点、实施封锁和扑杀措施赢得了宝贵时间,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充分体现了其在动物疫病监测体系中“前哨站”的核心功能。

2.2. 构建覆盖广泛的监测网络

我国畜牧业呈现地域分布广、养殖规模差异大、生产模式多元的特征,既有集约化养殖场,也存在大量分散养殖的农户,这对动物疫病监测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提出了严峻挑战。上级兽医机构受限于人力与地理因素,难以实现对基层养殖单元的常态化覆盖。而基层兽医凭借其属地化管理优势,广泛分布于乡镇、村落,能够深入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偏远地区,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基层监测网络。他们通过建立免疫档案、填写疫情巡查记录、更新养殖台账等方式,持续收集动物健康、免疫接种、异常死亡等关键信息,构建起动态、可追溯的基础数据库。这些数据经汇总分析后,不仅为区域疫病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国家层面制定免疫策略、调整监测重点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使动物疫病监测体系更具系统性、前瞻性和精准性。

2.3 提升养殖户的疫病防控能力

许多养殖户,尤其是中小型及散养户,缺乏系统的兽医知识和科学管理经验,往往在消毒隔离、免疫程序、病死动物处理等方面存在盲区,极易成为疫病传播的薄弱环节。基层兽医通过定期入户指导、组织专题培训、开展现场示范等方式,将专业的防疫技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操作规范,帮助养殖户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例如,指导其实施分区管理、规范疫苗储存与接种流程、落实环境消毒制度、严格执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措施。这种“点对点、面对面”的技术服务,不仅提升了养殖户的主动防控能力,也增强了其对政府防疫政策的理解与配合度,从而在源头上降低疫病发生概率,推动基层防疫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2.4 促进人畜共患病的联防联控

人畜共患病是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风险源,其传播路径复杂,防控涉及多个部门,亟需建立跨领域的协同机制。基层兽医在日常诊疗和防疫工作中,处于接触动物病原的第一线,具备识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等人畜共患病典型症状的专业能力。通过对疑似病例的初步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基层兽医可及时发现潜在的人畜传播风险,并按规定程序采集样本送检,同时向属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健康部门同步通报信息。这种信息共享机制为疾控部门开展人群监测、风险评估和健康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基层兽医还承担着对养殖户及其家庭成员的健康宣教职责,普及防护知识,倡导安全饲养行为,减少人与病原的直接接触。

3 当前基层兽医面临的挑战及优化基层兽医作用的对策建议

尽管基层兽医在动物疫病监测中发挥着“前哨”作用,但其履职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部分地区基层兽医编制不足,一人多岗、超负荷工作现象普遍,且村级防疫员队伍存在年龄结构偏大、专业能力薄弱等问题,难以适应新型疫病防控的复杂需求。同时,工作环境艰苦,长期面临生物安全风险和恶劣条件,而薪酬待遇偏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导致人才流失严重,队伍稳定性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亦制约了监测效率,部分基层单位仍依赖纸质台账上报信息,数据采集与传输存在延迟和误差,影响决策的科学性。此外,官方兽医与村级防疫员之间职责边界模糊,部门间协调不畅,与环保、市场监管等相关单位联动机制不健全,削弱了疫情应急处置的整体效能。

为全面提升基层兽医的作用,亟需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提升其在疫病诊断、应急处置和生物安全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同时应提高薪酬待遇,完善社会保障和职称评定政策,对偏远地区人员给予倾斜支持,增强职业吸引力。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广操作简便的移动终端和智能应用,实现疫情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共享,提升监测的精准性与时效性。进一步明确各级防疫人员的职责分工,建立责任清单,推动形成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基层防疫体系。鼓励具备资质的民营兽医机构参与公共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协同防控格局,切实筑牢动物疫病防控的基层防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兽医是动物疫病监测体系中最基础、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他们在疫病的早期发现、信息传递、技术指导和应急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力量。面对当前存在的人员短缺、待遇偏低、信息化滞后等问题,必须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推进科技应用等措施,全面提升基层兽医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曾龙 . 基层兽医诊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今日畜牧兽医 ,2018,34(10):82.

[2] 王莹 , 邢万祥 . 兽医诊病的误区及对策 [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7,No.485(05):51.

[3] 吕汝龙 , 潘佳辉 . 基层兽医防治畜禽疾病的误区 [J]. 兽医导刊 ,2020,No.343(09):74.

[4] 刘勇 . 基层兽医防治畜禽疾病误区及改进措施 [J]. 畜牧兽医科学 ( 电子版 ),2020,No.83(23):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