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企政工师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赵苏芳
广东弘智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化浪潮深刻重塑各行业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其数字化转型不仅涉及技术与流程变革,更需同步推进思想引领与组织建设升级。政工师作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核心力量,工作模式适配性直接影响思政工作实效。
传统政工工作以“会议、文件、线下宣讲”为主,存在信息滞后、互动不足等问题,与职工数字时代信息获取习惯渐显错位。但数字化也带来新可能:大数据可精准捕捉职工思想动态,新媒体能增强宣传感染力。在此背景下,推动政工师工作模式从“传统经验型”向“数字智慧型”转变,成为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数字化转型对国企政工师工作的影响与挑战
1.1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工作新特征
数字化转型让国企职工的信息获取方式、交流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职工更倾向于通过企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数字渠道接收信息,碎片化阅读、互动式参与成为常态——据某能源国企调研数据显示,90 后职工日均使用数字平台时长超 4 小时,对图文、视频类内容的关注度是纯文字内容的3 倍。这种变化要求政工工作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从“统一推送”转向“精准匹配”。
同时,数字化工具也为政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企业内部的OA系统、数据中台可整合职工参与学习活动的频次、发言内容等数据,政工师能通过数据追踪直观掌握工作效果;VR 技术可模拟红色教育场景,让职工沉浸式感受革命历史,解决传统线下教育“场地受限、体验感弱”的问题。
1.2 当前政工师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是工作方法与职工需求脱节。部分政工师仍依赖“发文件、开大会”的传统模式,将数字化工具简单等同于“线上发通知”,制作的学习内容多为文字堆砌,缺乏符合数字传播规律的设计——如某制造国企曾开展“党史学习”线上活动,仅将教材内容搬运至企业APP,参与率不足职工总数的 20% ,远低于同期职工对企业生产类短视频的关注热度。
二是数字技能与技术应用不匹配。不少政工师缺乏数据分析、新媒体运营等能力,面对企业数据中台的职工思想动态数据,难以提炼有效信息;部分政工师对短视频剪辑、直播设备调试等基础数字工具掌握不足,导致创新形式的政工活动难以落地。
三是工作机制与数字化节奏不适应。传统政工工作多以“季度、月度”为周期制定计划,而数字化环境下职工思想动态变化更快— —如企业改革政策发布后,职工可能在数小时内通过内部论坛产生大量讨论,若政工师仍按原有节奏回应,易错失思想引导的关键时机。此外,政工工作与业务部门的数字化工作也存在“孤岛效应”,未能借助业务数据联动开展思想引导 [1]。
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企政工师工作模式创新路径
2.1 内容呈现:从“标准化输出”到“场景化适配”
政工师需结合数字传播特点重构内容形态,让思想引领内容“入眼入耳入心”。一方面,将理论内容转化为“微内容”产品——把党的创新理论、企业价值观拆解为“3 分钟知识点”“图文问答卡”,适配职工碎片化阅读需求;另一方面,融入业务场景设计内容,如针对研发部门职工,制作“科研攻关中的党员故事”短视频,将“攻坚克难”的精神内涵与职工日常工作结合,避免内容与实践“两张皮”。
同时,可借助 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激发职工参与。政工师搭建“职工故事分享平台”,引导职工用短视频记录身边的敬业案例、团队协作瞬间,政工师再对内容进行专业梳理与传播——某交通国企通过该模式,半年内收集职工原创内容 200 余条,其中“深夜抢修隧道的党员班组”视频在企业内部平台播放量超 10 万次,比政工师自编内容的平均传播量高 6 倍。
2.2 方法运用:从“线下主导”到“双线融合”
构建“线上 + 线下”协同的工作方法体系。线上依托数字平台搭建“即时互动阵地”:用企业微信社群开展“政策微解读”,职工随时提问、政工师实时回应;在内部 APP 开设“思想动态留言板”,结合大数据分析留言关键词,精准识别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某化工国企通过分析留言发现职工对“技能培训晋升”关注度高,随即在线上开展“技能骨干访谈直播”,同步链接线下培训报名通道,实现“思想引导 + 服务落地”的联动。
线下则聚焦“沉浸式体验”,用数字化工具升级传统活动。如将“主题党日”与 VR 技术结合,组织职工通过 VR 设备“走进”革命旧址,政工师在体验过程中同步讲解历史背景;开展“数字红色定向赛”,职工在厂区内扫描二维码完成“党史知识问答”“红色歌曲传唱”等任务,让教育活动从“静坐听讲”变为“动态参与”[2]。
2.3 技术赋能:从“人工判断”到“数据驱动”
政工师需学会用数据“读懂”职工思想。联合企业信息技术部门,在合规前提下整合内部数据:通过学习平台记录职工参与理论学习的时长、答题准确率,掌握职工理论认知的薄弱点;通过内部论坛、社群的语义分析,捕捉职工对企业政策的讨论焦点,形成“职工思想动态数据看板”。基于数据精准施策——若数据显示青年职工对“职业发展”讨论频繁,可针对性开展“青年职工成长沙龙”,邀请 HR 与政工师共同回应需求。
此外,可借助智能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利用 AI 语音转写技术快速整理职工座谈会记录,自动提取关键观点;用直播工具开展“跨厂区宣讲”,让不同地域的职工同步参与互动,打破空间限制。但需注意“技术为内容服务”,避免过度依赖工具——数据仅作为参考,最终仍需结合与职工的面对面交流,精准把握思想动态的深层原因。
2.4 机制构建:从“独立推进”到“协同联动”
建立“快速响应 + 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针对职工思想动态变化快的特点,制定“4 小时响应规则”:线上平台出现集中讨论时,政工师需在 4 小时内完成初步回应,24 小时内形成系统解读;同时组建“政工 + 业务 + 技术”的联动小组,业务部门提供生产经营中的职工表现数据,技术部门提供数字平台的数据分析支持,政工师则结合两类数据制定引导方案——如企业推进数字化生产线改造时,联动小组通过业务数据发现部分老职工操作不适应,政工师随即联合技术部门制作“老职工数字化操作指南”,既解决实际困难,又缓解焦虑情绪。
还需完善“数字化考核反馈”机制,将职工线上参与度、内容传播效果、思想动态改善等数据纳入工作评价,替代传统“活动次数”“材料数量”的考核标准,倒逼工作模式向实效导向转变[3]。
结语
数字化转型并非政工工作的“绊脚石”,而是增强成效的“助推器”,国有企业政工人员应主动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在工作内容、方式和体制方面革新工作范式——运用情景化的内容契合职工的实际需求,依靠线上线下双渠道融合的方式拓宽工作的广度,借助数据化手段增强思想引导的精准度,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数字化的大环境下更具活力。
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相关技术的迭代升级,政工师工作会迎来新的机遇,不管技术怎样演变,“以人为本”的核心不会改变,政工师要始终以满足职工需求为起始点,把数字化手段和思想引导的温情相融合,才能够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真正夯实国企的思想根基,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强劲的合力。
参考文献
[1]吴倩.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构的基础、逻辑与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39(03):35-39.
[2] 程婕 , 寿伟林 . 开拓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境界 [J]. 新西部( 理论版 ),2014,(17):76+54.
[3] 吴勋义 . 关于利用数字信息化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 中旬刊 ),2014,(0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