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保温措施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丁朋飞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妇科手术。但术中长时间气腹的建立,低温灌洗液的应用,以及麻醉药物的使用,都会使患者的体温降低,从而引起低体温。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约有 30%~60% 存在不同程度的体温下降,这会增加患者术后感染和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几率,并延长住院时间。在手术过程中保持体温稳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来说,更是如此。近几年来,围手术期的体温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复合保温措施能更有效地保持患者术中温度的稳定,并能起到多方面的协同作用。因此,此项探究复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体温及术后恢复的研究十分必要,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具体操作如下。
1 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6 月收治的 80 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年 龄 21-65 岁,平均(43.15±2.18)岁。观察组年龄 20-64 岁,平均(42.98±2.12)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医学伦理原则。纳入标准:符合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指征;ASA 分级Ⅰ- Ⅱ 级。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按常规保温护理。手术室内的温度保持在 21-25 °C ,湿度 30%~ 60% 。患者入手术间后,用普通棉被遮盖非手术区,静脉输注液体在室温下直接注入,没有经过特别的加温处理。术前用普通无菌单覆盖全身裸露部位,鼓膜温度计持续监测体温,每隔 30分钟记录体温。麻醉诱导结束后,患者不再主动加温,只在体温降至 35.5 ℃时启动紧急保温计划。术中采用室温生理盐水冲洗,气腹气体不加热直接注入腹腔。术后转运期间采用常规转运被进行保暖,恢复室内温度保持在 21-25 °C 。各项护理操作均按手术室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术中患者如有明显寒战,则在医生指导下静注 25 mg 杜冷丁 [2]。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综合保温护理方法。术前 1 小时调温至 26 °C ,湿度调至 30% ~ 60% 。患者入手术间后,立即用充气加温毯覆盖非手术区,设定 38 ℃持续加温。所有静脉输入的液体和血液制品使用加温仪加热至 37 ℃。麻醉诱导前 15 min 开启加温装置,保持体表温度稳定。术中采用持续的中心体温监测仪,并利用食管体温计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手术灌洗液采用 37 ℃生理盐水加温,气腹气体经加温、加湿处理后注入腹腔,温度 37 °C 。手术床配有循环水保温垫,可保持 37 ℃的温度。术中每隔 15 分钟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当体温降至 36 ℃以下时启动强化保温计划,包括将加温毯的温度调至 40 ℃,并提高输液温度。手术后,用预热好的保温毯转运,恢复室内温度保持在 26 ℃左右。为预防可能发生的寒战,可静脉注射 50 毫克曲马多进行预防。在整个围术期建立保温护理记录表,对各保温措施的执行时间、参数设定和效果评价等进行详细记录。手术后,由专人负责对保温器材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维修保养,以保证设备在最佳状态下工作。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由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复苏室护士共同制定个性化的保温计划,并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长等对保温措施进行调整[3]。
1.3 观察指标
(1)体温变化:记录入室时、手术 1 小时、手术结束时的核心体温,计算体温最低值及波动幅度。
(2)术后恢复指标:记录麻醉苏醒时间(从停药到睁眼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使用 SPSS25.0 软件妥善处理,计量资料 ±s ,组间比较使用 t 检验,差异明显时( P<0.05 )。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体温维持效果
观察组术中核心体温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比较

2.2 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3 讨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它的微创优势已为人们所公认。然而,术中因气腹形成、大量低温灌洗液应用及麻醉药物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等原因,导致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高达 30% ~60%。体温过低不仅会引起术后寒战、不适感,还会导致凝血功能紊乱、药物代谢降低、感染风险增加等一系列并发症。传统的单种保温方法很难应对腹腔镜手术特有的散热路径,尤其是气腹气体交换引起的散热损失。因此,探索有效的隔热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中体温变化、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多重体温保护机制环境温度升高到 26 ℃,有效降低患者皮肤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差异;充气加温毯采用连续对流加热方式,弥补消毒液挥发及皮肤暴露所造成的散热损失;液体加热系统能有效地阻止低温输液对核心温度的降低;气腹气体加温技术,解决了腹腔镜手术中特殊的散热问题。观察组采用预防性保温措施较对照组采用被动保温能更好地保持体温稳定。食管温度监测可为护士提供实时数据,及时调整保温措施,实现体温恒定。另外,手术床循环水温垫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患者在固定姿势时间过长而造成的局部散热损失[4]。
手术后恢复指数的提高,说明维持体温对机体功能有正面的作用。在正常体温条件下,麻醉药在体内代谢、排出的速度较快,故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较短。体温的稳定是酶系统正常活动的保证,也是机体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复合保温措施能有效地维持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术后出血的危险,为早期活动创造条 件。医用曲马多可阻断低体温所致的寒战反应,避免因低温所致的氧消耗增加及不适。在转运过程中不断进行保温,以保证连续的体温管理,避免术后二次体温下降。多学科协同的个体化保温方案,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使得保温措施更精确、更有效。
综上所述,复合保温措施能有效维持患者术中体温稳定,促进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 刘燕 . 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11(21):60- 62.
[2] 许亚远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对其体温及术后苏醒的影响 [J]. 黑龙江中医药 ,2024,53(01):266- 268.
[3] 徐晶 , 臧哲 , 李禹男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采取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对其体温及术后苏醒的影响 [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2,9(29):99- 101.
[4] 张荷娟 . 分析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J]. 中外医疗 ,2022,41(03):182-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