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探讨

作者

曹淑贞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实验小学

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小学数学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旧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现阶段学生的数学期望。趣味性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凭借独特魅力和显著成效,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鉴于此,我们旨在探讨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与策略,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应用策略

趣味性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与竞赛等趣味性元素,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与单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深入探索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是驱动他们自发探索的核心动力。趣味性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如此一来,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提升教学效率

趣味性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1]。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捕捉学生的目光,促使他们更加关注讲授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趣味性教学方法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彼此的探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培养思维能力

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它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励学生运用既有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与解答,进而强化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技巧。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趣味导入环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趣味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思维的关键。教师应注重导入环节的趣味性和启发性,通过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样的导入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的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手持一块色彩鲜艳的圆形纸板,上面画着一个诱人的披萨图案,然后向学生提问:“如果我们要将这个披萨平均分给四位同学,每个人能得到多少呢?”学生可能会立刻想到“四分之一”这个答案,但教师并不急于揭示正确答案,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个四分之一应该怎么说呢?”这样的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提问的方式,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分数的世界,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构建趣味教学情境

构建趣味教学情境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情境。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2]。同时,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授“轴对称和平移”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校园美化大赛”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轴对称和平移的几何原理来设计校园的美化方案。学生可以设计对称的花坛布局,或是平移的校园小径。学生还可以利用轴对称原理来布置校园的雕塑和绿化带。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几何原理来创造出美观且实用的校园景观。这样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轴对称和平移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

(三)融入趣味游戏元素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之一,将游戏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数学游戏与数学竞赛等活动,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竞争中成长。通过游戏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倍数与因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倍数与因数大挑战”的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轮流说出一个数字,并快速指出这个数字的倍数和因数。如,第一组学生说:“6的倍数是12,因数是1、2、3和6。”接着,第二组学生需要迅速说出另一个数字的倍数和因数。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师可以设立奖励制度,如,正确解答一个问题即可累积一分,最终积分最高的小组将会获得精美的小礼品作为鼓励。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并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而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四)强化趣味数学练习

数学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和提升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注重练习的趣味性和多样性,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练习,引发学生的探索欲,进而锻炼其创新思维与知识迁移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奖励机制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提高练习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授“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校园寻宝大冒险”的趣味练习活动,让学生在校园中寻找并测量不同形状的花坛或建筑物的边长或周长,然后计算它们的面积。如,有位学生找到一个长方形的花坛,测量其长和宽,然后利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其面积。还有,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谜题或线索,让学生根据提示找到并测量目标物体,从而加深其对已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设计趣味性的导入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构建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并融入趣味游戏元素,以便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同时,通过强化趣味性的数学练习,能够让学生在玩乐中提升综合素养。展望未来,小学数学教师还需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实践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从而最大化地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靳莉萍.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探索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 (32): 62-64.

[2]肖艳萍. 论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J]. 智力, 2022, (10): 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