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提升农田水利设施使用效率中的应用探讨
刘润文 谢子庸 高望 庄庆杰 谢哲权
1.汕头市龙湖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广东汕头 515000 2.汕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广东汕头 515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如何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灌溉效率,并减少浪费,从而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通过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系统,可以有效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文章分析当前农田水利管理中存在的挑战及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优势,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系统;农田水利设施;使用效率;水资源配置;智能调度
引言
汕头地处沿海,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支撑,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然而,传统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水资源浪费严重、设施维护不及时、灌溉决策缺乏科学性等,导致其使用效率低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农田水利领域的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引入汕头市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中,能够实现对水资源、水利设施等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有效提升设施使用效率,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一、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农田水利设施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农田水利设施中的应用正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支撑。通过集成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水资源的精确管理和高效利用。在实际操作中,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应用于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及水流状况,为决策者提供实时数据支持。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灌溉效率,减少了水资源浪费,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智能调度功能使得管理者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和控制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降低了维护成本。
尽管信息化管理系统带来了诸多优势,其在农田水利设施中的普及仍面临不少挑战。一方面,高昂的初期投资和技术复杂性限制了部分农户和小型农场采用该系统的能力。许多传统农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人才来实施全面的信息化改造。另一方面,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大,导致标准化解决方案难以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特别是在地形复杂或水源分布不均的区域,如何设计出既经济又高效的水利管理系统是一大难题。数据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农田水利设施涉及大量敏感信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成为推广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为了克服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农田水利设施应用中的挑战,推动其广泛应用,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需形成合力。政策扶持能够有效降低农户的初始投入成本,而加强技术研发则有助于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易用性,确保更多用户受益。加大对基层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技术素养和维护能力。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也是关键一环,以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通过这些综合措施,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与农田水利设施实现深度融合,不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将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汕头市也在积极推进农田整治提升工程,如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建设粮食功能区,并对斗毛渠、田路、灌溉取水泵站等进行升级改造。
二、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农田水利设施优化策略与实践
在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优化过程中,信息化管理系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对农田的地形、土壤类型及水源分布等进行精确分析,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案。结合遥感技术(RS),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和环境变化,为精准农业提供数据支持。借助于大数据分析,可以从海量的历史数据中挖掘出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在一些大型农场中,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实现了对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不仅提高了作物产量,还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种基于信息技术的优化策略正在逐渐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推动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实践中,以汕头市龙湖区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例子,构建了数字农业大数据中心、数字农业生产体系、数字农业管护体系、数字农业监测体系、数字农业服务体系为一体的龙湖数字农业平台。该平台实现了田间生产、管理、监测、服务全流程的数字化。在农田水利方面,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湿度、地下水位等数据,实现对灌溉的精准控制,最大程度地节约水资源,提升灌溉效率与质量。同时,对灌溉取水泵站、水闸等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了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这一系列实践证明,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是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使用效率的有效工具,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推广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农田水利设施中的应用,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进一步打造农田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实现“田间控制系统”“智能灌溉控制设备”“变频设备”等的一体化联动运行,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新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是确保这些系统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力,还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提升汕头市农田水利设施使用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实现水资源精准调配、实时监控设施运行、智能决策灌溉方案以及提高管理效率等功能,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汕头市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尽管在应用过程中面临技术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数据安全和系统兼容性等挑战,但通过采取加强人才培养、拓宽资金渠道、强化数据安全保障和统一技术标准等解决策略,可以逐步克服这些困难,推动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汕头市农田水利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为汕头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华, 王强.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 2023, 39(5): 1-8.
[2] 张伟, 刘洋.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精准灌溉系统设计与实现[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4, 30(2): 47-53.
[3] 孙敏, 陈浩. 大数据分析助力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5, 41(1): 102-108.
[4]汕头市农业农村局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汕头市财政局汕头市自然资源局汕头市水务局《关于印发<汕头市农田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 年)>的通知》(汕市农农[2021]146号).
[5]2024年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项目任务书(名特优农产品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作者简介:刘润文(1993— ),女,汉族,广东汕头,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汕头市龙湖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研究方向: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农田整治信息化
通讯作者简介:谢子庸(1988— ),男,汉族,广东汕头,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汕头市龙湖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研究方向:农业资源环境
基金项目:汕头市龙湖区农田整治提升暨数字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2209-440507-04-01-193773);汕头市龙湖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雨污分流系统建设项目(2020-440507-78-01-001838);汕头市龙湖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2110-440507-04-01-553915);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科技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项目(KTP2024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