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方法与效果研究

作者

吴晓涵

临沭县苍源河实验学校

引言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文学等诸多价值。初中文言文教学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一直以来,一些教师过分强调字词解释、语法分析等,而忽略了其所负载的传统文化,致使学生虽然能够机械背课文,却难以真正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怀,无法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文言文教学如何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已经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拟结合理论和实践,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及成效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对改进教学有所帮助。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1. 传承民族文化基因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文言文正是这种文化中的精华。学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能够接触古代先贤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社会风貌等,认识中华民族发展脉络与文化传统。比如说,《论语》里的“仁爱”和“礼义”观念,以及《孟子》里的“民本”和“正义”观念,都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产生了长远和深刻的影响。向学生传达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提升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心。

2. 培养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

文言文以其独有的语言吸引力和艺术特色,通过其精致的文本、精炼的表达方式、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世界,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例如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用清新自然的文字勾勒出一幅恬静秀丽的图画,使学生体会自然之美;李白豪放空灵之作又表现出诗人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与浪漫主义情怀,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赏析这些经典作品时,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人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方法

1. 创设情境,营造文化氛围

《桃花源记》作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精选课文,具有较强的主题思想隐喻、理想现实对比性、批判反思启示性、文化价值观探讨性,结构技巧创造性,学生在理解作品主题思想的同时,还可以开展思辨性学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设置具体情景,使学生沉浸在古代文化魅力中,例如用多媒体呈现桃花怒放的图画,溪水淙淙的流水声和村民们劳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那与世隔绝的理想境界。同时也可组织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在课文中充当人物角色、体验生活情感、提升思想境界。这一直观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

2. 重视诵读,体悟文化韵味

诵读是文言文学习中最主要的手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重复朗读课文,用抑扬顿挫的韵律和主次分明的语调传递文章情感基调。学生在背诵时既可以熟悉文本内容又可以逐步感受文言文音乐美与节奏。比如,在学习《岳阳楼记》的过程中,学生会高声朗读“先做人后做事”这样的经典句子,以此来体验范仲淹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忧虑;吟诵《陋室铭》体味刘禹锡安贫乐道高洁之志。诵读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

3. 文本细析,挖掘文化内涵

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而细致地讲解文言文,并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典故引用,从这些细节中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2]。以教授《出师表》为例,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忠诚背后的原因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体制以及儒家哲学的各种影响;对《曹刿论战》进行了阐释,论述了春秋时期的战争特点及其战略战术,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尚武精神与智慧谋略。深度剖析课文,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古代文化多元性与复杂性。

4. 拓展延伸,丰富文化视野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可举办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扩大学生文化视野。比如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法绘画展览,古典诗词朗诵会等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另外还推荐了有关课外读物《史记》、《资治通鉴》以及其他经典史书供学生独立阅读,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可以从更为宽广的视野中接触并感受传统文化所带来的韵味,扩大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

1. 学生层面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首先是文化知识积累较为丰富,其对于古代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和文学流派都有着较为系统的认识;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能用学到的文言词汇、句式写作、交际;练得思维能力,学着用不同的观点去想问题,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在情感态度上出现了积极变化,传统文化兴趣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显著增强。比如有的学生开始积极阅读经典名著、参与学校文学社团活动,甚至把古诗词引用到作文中来增加文采。

2. 教师层面的收获

对教师来说,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同样带来很多好处。一方面督促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养。要想很好地指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就必须要求教师对教材以外的知识进行深入地研究,扩大自身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推动着教师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对多样化教学手段进行探究,例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等,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另外,见证传统文化哺育下学生的成长与改变,教师也收获了巨大职业成就感。

3. 学校层面的积极影响

从学校总体层面上看,注重文言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创设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比如组织国学讲座,设置传统文化选修课等等,从而形成了独有的特色。这样既有助于增强学校文化底蕴、提高社会声誉,也可以引起更多的家长、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培养学生喜爱传统文化还顺应了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需要,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给教师专业成长带来机遇,又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广大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优化教学方法,使传统文化能够在文言文课堂绽放出更多绚烂的光芒,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出更加有文化底蕴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明月 . 初中文言文教学核心素养培育初探——以《桃花源记》为例 [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5,26(02):77- 83.

[2] 杨永随 . 传承传统文化,汲取古人智慧——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探究 [J]. 新传奇 ,2024,(48):98- 100.

作者简介格式:吴晓涵,1982年2月出生,女,汉族,山东临沭人,大学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临沭县苍源河实验学校初中部语文教师,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山东省临沭县苍源河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