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深挖合肥及周边文化资源 探索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

侯方友

合肥公交集团易程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24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安徽合肥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合肥及周边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丰富的人文,如何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资源,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值得每一位旅游从业者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

2024 年12 月,我有幸跟参加了在山东聊城举办的华东六省一市“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也到聊城的东昌湖和大运河博物馆进行了参观。通过参会和实地考察,我深感“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合肥公交集团的一名党务工作者、一位旅游从业者,如何挖潜合肥的文化资源,并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文章,我深感责任重大,只有深挖城市文化底蕴,讲好合肥高质量发展故事,才可能在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为合肥城市建设和公交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下面我顺着时代脉搏,简单梳理出合肥五大“特色文化”,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与大家共勉。

第一部分 合肥五大“特色文化”概述

一、三国文化点多面广。

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的美誉。这里曾经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属地,但吴主孙权觊觎合肥已久,曹魏和东吴两家在合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便出自于此。如今,合肥的逍遥津公园还留有曹魏大将张辽的雕像和衣冠冢,淮河路步行街的教弩台曾是曹操的练兵场,北三十岗的三国遗址公园,庐江的周瑜墓园、肥西的李典墓都是展现合肥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虽然这些公园和遗址相对零散,但分布还比较广泛,通过公交易程国旅的线路策划、与其他文旅资源进行串联,精心设计,可以打造出足够吸引力的旅游精品。

二、包公文化源远流长。

北宋名臣包拯出生于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是我国久负盛名的清官,与包公关联的影视剧、戏曲、地方剧目广为流传,影响海内外。作为包公生于斯长于斯的合肥,目前已开发、最具规模的当属“包公园”景区了,该景区含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三个板块,包河两岸一直流传着“无丝藕”、“铁面鱼”的传说,象征着包公的铁面无私、忠勇果敢。

2025 年,易程国旅将在此基础上,积极配合纪委,通过包公连线和包公文化主题车的串联作用,深入开展党纪党规教育、党建主题活动和研学活动等,继续讲好包公廉洁故事,不断弘扬廉洁文化、建设清廉企业、打造廉洁品牌。

三、淮军文化影响深远。

淮军,作为中国晚清历史上一支重要的军事集团影响深远,淮军的创立者李鸿章是合肥人,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淮军逐渐超越了湘军,成为晚清政府最信赖的主要国防力量,为维护晚清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清政府国防近代化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淮军中,合肥地区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爱国将领,最具代表性的有台湾省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还有张树声、刘秉章、吴长庆、周盛波、潘鼎新、聂士成等等。

如今,在合肥淮河路步行街有李鸿章故居,在裕溪路上还有李鸿章享堂,李鸿章的老家磨店乡有以他的字、号命名的文忠路和“少荃湖”。位于合肥肥西刘老圩的刘铭传故居,合肥庐江的丁汝昌纪念馆都是瞻仰淮军、了解淮军文化的重要场所。

四、红色文化内涵丰富。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省会合肥和周边六安等地拥有众多的红色资源和革命遗址,市内有开国上将李克农故居、渡江战役纪念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大蜀山烈士陵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合肥党史馆等,这些都是开展党建、团建和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活动场所和基地。

如何围绕革命先辈留下来的这些众多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做好红色文章,赓续革命血脉,不仅是我们党务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开展旅游业务、策划研学课程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五、科教文化绚丽多姿。

合肥不仅历史悠久,也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新一线城市,合肥的另一张名片就是科技创新,得益于中科大的科技和资源优势,合肥成为中国四大科教基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其中核聚变技术世界领先,量子科技全球排名第二、中国排名第一,拥有 4 个国家实验室和 8 个大科学装置均位居全国前列,人工智能语音翻译技术全球领先。合肥在新能源、量子、人工智能、航天等多个科技领域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截至 2025 年 7 月,合肥市共有市级科技旅游示范基地 14 家、市级工业游示范基地13 家。包含安徽创新馆、合肥市科技馆、清华合肥院、哈工大机器人(合肥)科普研学旅行基地、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这些科技游、工业游基地为国企党建、团建和中小学开展研学游、科普游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第二部分 围绕合肥文化资源,开展文旅融合发展探索

一、结合合肥五大“特色文化”,讲好当代合肥故事。

以上所列合肥“特色文化”是合肥2000多年历史发展中的时代见证,是历代合肥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合肥先人留给子孙后代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地域性、代表性。

围绕这五大“文化”,可以讲出很多的合肥故事,这是向世界和中国宣传推介合肥的底蕴和底气。

二、结合合肥五大“特色文化”,加速文旅融合发展。

文化只有与旅游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才能焕发出新时代的蓬勃生机和活力。有了文化底蕴,坚定了文化自信,经济发展才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围绕合肥五大“特色文化”,可以设计规划出多条文旅线路。现以省外某旅行团来合肥旅游为例,规划一条合肥4 日游线路行程。

第一天,接团后,游览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淮军创始人李鸿章故居和享堂,以及台湾省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故居,让游客了解淮军的历史和文化。品尝李鸿章大杂烩、吴山贡鹅、庐州烤鸭等合肥特色美食,晚上可以乘坐公交夜游观光巴士欣赏庐州夜景,品特色小吃。

第二天,游览包公园和包公故里文化园景区,通过深入了解包公勤政爱民、忠孝两全的一生,感受合肥包公文化的源远流长,进一步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坚持反腐永远在路上、勇于自我革命的重大意义。晚饭后可以欣赏庐剧、黄梅戏等非遗文化表演。

第三天,开展环巢湖旅游,欣赏和领略中国唯一拥抱省会的五大淡水湖——800 里巢湖的烟波浩渺,聆听和感受巢湖文化的神秘悠远,晚宿三河,可夜游5A 级景区三河古镇,品三河米饺、茶干等风味小吃。

第四天,走进安徽省创新馆,合肥科技馆等科普基地,了解合肥的创新成果和最新科技产品,感受合肥新时代发展的创新活力和科技带来的独特魅力,后从合肥送团。

当然,围绕五大“特色文化”,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规划组合出更多的精品线路。合肥公交易程国旅也接受团队定制,有针对性的设计更多线路,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

三、结合合肥五大“特色文化”,推进产品提质升级。

针对目前合肥的旅游景点、资源较为分散,旅游线路相对单一的现状,必须进行优化整合。

一是通过常规公交线路把分散的旅游景点和文化资源串联起来,如各巴士公司结合区域内旅游景点,多开通定制旅游线路,实行差异化票价。不仅可以方便市民和游客前往景点打卡和旅游,也可以提高公交的人次和分担率,这种灵活性是地铁无法比拟的。

二是针对现有的旅游产品进行提质升级,如环巢湖旅游观光线,可以与庐江的丁汝昌纪念馆淮军文化串联起来,或者与含山的凌家滩文化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环湖旅游线路文化内涵。

三是合肥牵手皖西六安、岳西,皖东滁州,将本地旅游资源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展区域文旅合作,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以上是我对开展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建议,不足之处,还请同行和专业人士给予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侯方友 1980.07 男 安徽霍邱 汉族 本科 助理政工师 研究方向:党建宣传、党建与文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