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传统新闻播音的AI 不可替代性

作者

于光远

新疆阜康市融媒体中心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其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不断广泛化,新闻写作到播报等环节都展现出替代潜力,AI 新闻播音可实现不间断的 24小时播报,语音合成技术的日益进步也使播报语音更自然流畅。传统新闻播音凭借长期发展下深厚的历史、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与观众建立的情感联系等,依然占据传播核心地位,传统新闻播音不只是一种信息传递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纽带,人工智能时代探讨传统新闻播音不可替代性以及应对冲击的策略,对新闻行业的未来发展存在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新闻播音意义

(一)情感传递,触动受众心灵

新闻并非冰冷文字的堆砌,而是包含丰富情感的鲜活信息,传统新闻播音在传递这些情感时,播音员的声音感染力展现新闻事件中的情感。播报重大灾难新闻时,播音员低沉、凝重且略带哽咽的语调,受众可深切感受到灾难残酷与受灾群众痛苦,同情与援助意愿在受众中激发,报道体育赛事夺冠喜讯时,播音员激昂欢快的声音点燃受众的热情,受众仿佛置身现场与运动员一同欢呼庆祝,情感共鸣下,受众从新闻接收者转变为情感参与者,新闻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得以增强。

(二)文化承载,传播核心价值

新闻承载文化,传统新闻播音传播时蕴含深厚文化内涵与核心价值观念,不同地区与民族的新闻事件包含独特的文化元素,播音员借助专业的解读和生动表达把文化传递给受众。像报道传统节日时介绍节日起源、习俗、意义等,使受众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与博大,强化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播报正能量新闻如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事迹时,播音员传递善良、正义、勇敢等价值观,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道德与行为准则,助力社会和谐进步[1]。

(三)权威塑造,增强公信力度

信息过量的时代,对新闻的准确度与权威性要求达到极高点,传统新闻播报长期发展下品牌形象与公信力都达到相当的层次,播音员专业的表达和严谨的形象使受众相信其播报的新闻经过严谨审核,可信度不言自明,新闻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就愈加增强。

二、应对AI 冲击策略

(一)强化专业培训,提升播音素养

在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传统新闻播音领域亟需完善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打造无法被取代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播音员不仅要掌握标准发音、清晰吐字的基本能力,还应朝着“全媒体复合型传播人才”方向转变,培训内容包含新闻采编技能、跨学科知识储备、现场应急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等诸多要素,播音员要快速理解复杂的政策、国际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在直播时给予背景信息支持、解决技术难题或者引导嘉宾互动交流。重大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里,播音员要有冷静的心理素质和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稳定公众情绪,准确传达客观事实,伦理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育能引导播音员在处理敏感信息的时候,按照社会道德规范和专业标准来做价值判断,系统的专业培训有益于播音员在海量信息当中保持理性思维,在技术变革冲击之下守住媒体职业道德,从而成为新闻流传体系里的关键支柱。

(二)融合多元风格,满足个性需求

传统新闻播音容易显得呆板,如今受众分众化、个性化,面对不同的受众,应该有不同风格的新闻播音员,不能千人一面,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平台、不同受众,融入不同风格的多元性[2]。民生新闻可以亲切自然,文化类节目可以更文学化、有故事感一些,新媒体更活泼一些,节奏感强一些。但多样化不是降低专业标准,而是需要准确捕捉语境、灵活运用。塑造独特的“声音品牌”,以独特的声音形象给人以沉稳、清新、理性等等的情感上的识别和心理的认同。当 AI 语音都差不多时,只有独具一格的人类播音员才能发挥真正的魅力。

(三)加强互动交流,拉近受众距离

传统播音一般为单向信息输出,智能传播时代要求播音员主动打破“镜头屏障”,与受众构建双向互动关系,播音员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工作日常、回应观众留言、参与话题讨论,展现专业之外的真实人格,亲和力与可信度可增强。重大新闻事件中,播音员以“信息引导者”的身份而非“机器传声筒”出现,主动解读政策、澄清误解、安抚情绪,传播的温度与深度能够有效提升,播音员还可通过线下活动、公益传播、直播连线等形式,与公众建立更紧密的情感连接 [3]。此类互动不仅是技术性层面的沟通,信任关系的建构同样包含在内,观众感受到播音员真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时,稳固的情感认同便会形成。算法无法模拟、机器无法复制的深层社会价值,就基于这种“人”的信任与连接,未来,新闻传播的意义与边界在技术与人性的交汇点上将重新定义,播音员的角色也从“播报者”进化为“沟通者”与“共情者”。

结束语

传统新闻播音在 AI 时代既面临挑战也迎来机遇。它承载的情感、文化与权威价值无可取代,而通过强化专业、创新风格、增进互动等策略,能更好地适应变革。未来,人类播音员应与 AI 优势互补,以深厚底蕴、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持续发挥关键作用,引领行业朝着更具温度、深度和广度的方向迈进,书写新闻事业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李宗昌 .“AI 合成主播”对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影响 [J]. 记者观察 ,2023,(26):109-111.

[2] 李丹丹 .“AI 合成主播”对播音主持的影响研究 [J]. 记者观察 ,2022,(32):64-66.

[3] 王晨 , 陈栓紧 .AI 主播在新闻播音场景中的应用研究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1,12(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