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单元整体,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陈莉媛
广东省鹤山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529700
新课标将 “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确立为语文核心素养,强调教学需立足单元整体,关联学习任务群开展实践。统编版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四季”为主题,收录《秋天》《江南》《雪地里的小画家》《四季》四篇课文,归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要求引导学生“感受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积累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开展创意表达活动”。然而当前该单元作业设计常陷入“单篇割裂、形式固化、素养脱节”的困境:仅聚焦生字抄写、课文背诵,忽视四季认知的整体性与朗读趣味的挖掘,难以支撑核心素养落地。因此,以“探寻四季之美,领略朗读之趣”为主题,立足单元整体优化作业设计,成为衔接课堂教学与素养培养的关键。
一、单元教学背景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一)单元内容与任务群定位
本单元四篇课文从不同维度构建“四季”认知体系:《秋天》以白描勾勒“树叶黄、大雁飞”的秋景,语言质朴;《江南》以民歌韵律展现“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夏趣;《雪地里的小画家》用拟人化叙事呈现冬景,兼具童趣;《四季》以儿歌体提炼四季符号,简洁易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要求在此单元中,通过朗读感知文学语言韵律,通过联想与表达将四季认知转化为个性化体验,为作业设计提供“阅读积累 — 体验感知 — 创意输出”的逻辑主线。
(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分解
结合单元特点,核心素养目标细化为:一是文化自信,通过感受四季景物的文化象征(如 “秋天代表丰收”),建立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二是语言运用,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如 “凉、黄、落”“田田”),用简单句式描述景色,通过朗读把握文体节奏;三是思维能力,对比四篇课文的四季描写,形成整体认知,培养联想与归纳能力;四是审美创造,发现四季景物的形态美、色彩美,通过多元方式表达对四季美的感知。
二、当前单元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素养培养缺失
(一)作业目标碎片化,脱离单元整体认知
多数作业以单篇为单位设计:学《秋天》后布置 “抄写‘秋天、树叶’等词语”,学《江南》后要求 “背诵全诗”,未建立四篇课文的关联。学生虽能掌握单篇知识点,却无法形成 “四季景物差异与联系”的整体认知,导致思维能力中的 “归纳整合能力”培养缺位。
(二)作业形式固化,弱化朗读与创意表达
作业多以 “书面抄写 + 机械背诵” 为主,未贴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领略朗读之趣”的需求。同时,缺乏“创编四季儿歌”“给课文配画并讲述”等创意作业,审美创造与语言运用素养难以落地。
(三)作业评价单一,忽视素养发展过程
评价多以 “字词正确率、背诵熟练度”为标准,如“生字抄写无错字得优”“课文背诵流利得优”,未关注学生作业中展现的四季认知深度(如是否能对比四季景物)、朗读情感(如是否能读出《江南》的欢快感),导致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无法被有效监测与反馈。
三、立足单元整体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依据任务群重构作业目标,锚定素养导向
以 “探寻四季之美,领略朗读之趣” 为核心,将单元作业目标整合为三级:基础层(语言运用)—— 积累四季词语、掌握课文朗读节奏;进阶层(思维能力)—— 对比四篇课文的四季描写,归纳四季特征;拓展层(审美创造与文化自信)— — 通过创意表达展现对四季美的感知。
例如,单元预习作业 “四季词语收集卡”:让学生通过课本、绘本、生活观察,收集描写四季的词语(如秋:落叶、大雁;夏:莲叶、小鱼),并标注出处,既积累语言,又初步建立单元整体认知。
(二)设计 “朗读 + 创意” 进阶作业链,贯穿单元学习
围绕 “领略朗读之趣”,结合四篇课文的文体特点设计进阶式朗读作业:
《秋天》(白描体):基础作业为 “跟读录音,标注停顿(如‘天气 / 凉了,树叶 / 黄了’)”;提高作业为 “给家人朗读,用语气变化表现‘树叶落下来’的轻柔感”。
《江南》(民歌体):基础作业为 “分组轮读‘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北’”;提高作业为 “配古筝曲朗读,用快慢变化表现‘鱼戏的灵动”。
《雪地里的小画家》(童话体):基础作业为 “分角色朗读,模仿小动物语气”;提高作业为 “添加动作朗读(如‘小鸡画竹叶’时做‘踩脚印’动作)”。
《四季》(儿歌体):基础作业为 “拍手打节奏朗读”;提高作业为 “创编动作朗读,用手势表现‘谷穗弯弯’‘雪人挺肚’”。
(三)设计跨学科融合作业,拓展素养培养维度
为落实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任务群 “多感官体验与创意实践”的要求,结合一年级学生具象思维特点,设计 “四季科学观察手账”跨学科作业,融合语文、美术、科学三科核心能力。
作业目标:以科学观察为基础,掌握四季典型景物特征;以语文表达为核心,积累并运用课文词语;以美术创作为辅助,用色彩与线条呈现四季美感,同步培养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与语言运用素养。
作业实施:单元初期发放 “四季观察任务单”,结合课文确定观察重点(如学《秋天》观察植物叶片变化,学《江南》观察水生生物),要求用课文词语简单记录;中期指导制作手账,分 “科学记录区”(用符号记现象)、“美术创作区”(仿课文插图配色绘图)、“语文表达区”(仿课文句式写句子);末期组织分享会,学生展示手账时,依次讲解科学发现、创作思路与文字内容,教师结合核心素养点评。
此作业让学生在跨学科实践中,既深化四季认知,又实现多素养协同发展。
(四)构建 “过程性 + 多元化” 评价体系,保障素养落地
建立 “学生自评 + 同伴互评 + 教师点评” 的评价维度,围绕核心素养设计评价量表:“语言运用” 关注 “词语积累数量、朗读节奏准确性”;“思维能力” 关注 “是否能说出四季景物差异”;“审美创造” 关注 “朗读情感、场景设计的创意性”。
立足单元整体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是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要求、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本单元通过“目标整合——进阶作业——多元评价——跨学科融合”的路径,构建层层递进的作业体系,尤其是“四季科学观察手账”跨学科作业,打破单一学科局限,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深度联动,使作业成为素养生长的 “养分”。
未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需进一步强化单元整体意识与跨学科思维,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更多兼具趣味性与素养导向的作业,为低年级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任务群落地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实践范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崧舟。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与实践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3] 窦桂梅。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J]. 课程·教材·教法,2020 (05):68-73.
[4] 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变革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5] 张荣干。低年级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任务群的作业设计策略 [J]. 小学语文教师,2023 (0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