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传承教育策略研究
童立英
陕西紫阳中学 725300
引言:
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最为重要的内容,其所承载的地方历史、民俗,蕴含着地方民众的智慧。将乡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加强文化认同感,更能形成学生深沉的情感和价值观。
1. 乡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1.1 乡土文化的概念与核心内容
地域文化、族群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方特色鲜明、具备完整的文化结构的一种文化。“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既有物质的东西,如乡村建筑、农具、工艺制品等,也有非物质的内容,如民歌、民间故事、传统习俗、节庆活动等,它是当地人依据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所创造出的东西,彰显着当地人的生存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与人生态度等”。地域文化的精髓主要是语言、风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内容,是当地人民传承历史智慧、集体智慧的文化结晶,是绚丽多彩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乡土文化对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的影响
农村文明对学生的认知及情感具有意义。在认知方面,农村文明以口头形式、口头表达、历史等手段对师生进行家乡历史文化内容与知识的灌输,帮助他们构建起对家乡的历史背景知识及历史文化认知框架。在情感层面,则使学生产生自身对家乡村居生活的相关情愫,并培养他们对其家乡的尊崇与敬意,在其学习家乡农村文明的过程中,唤起他对家乡、对乡村的敬意及热爱,提高他的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
1.3 乡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现实价值
乡村文化的延续在现代教育环境下,其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首先,能够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心、民族归属感,了解自己的本土历史风俗、文化和特色,进而更好地去继承自己的文化根源。其次,实现乡村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增加学生们的开阔眼界,提升学生们的整体素质 [1]。因为乡村文化在题材方面往往富含着很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去激发学生们求知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们独立思维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当今的社会发展当中,对乡村文化的延续展现着多元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高中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传承的现状与问题
2.1 高中语文教材中乡土文化的呈现
虽然已经体现了部分乡土文化因素的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但是其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仍存在问题。部分教材选择借助乡土生活描写性文本、传统节日故事、乡土民俗故事等方式向学生呈现乡土文化的精髓,但缺乏对当代乡土文化的全貌性展示,其中较为忽视对地方乡土文化及历史文化遗迹、现代化乡土发展现状的内容介绍。
2.2 当前乡土文化传承在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现状
现阶段,在高中语文这门课程上对乡村文化继承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刻认识到乡村文化的意义,其教学重心在于语文知识的教学,并没有对其内在意义进行发掘和探讨 [2]。除此之外,在一些关于乡村文化的教材中其教学方法大多都是对知识点进行释义,而缺乏对乡村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悟。其次,目前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精神,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并不高,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和热情。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乡村文化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对于语文课本来说,里面对本土文化的介绍不全面,有的语文课本还对外来的文化和本土文化描述简单、没有针对本土地区特有的文化进行研究;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枯燥且乏味,缺乏新意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学习本土文化的积极性不高;再次,语文在教授乡村文化知识时,往往只是课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并不参与实践活动、没有应用到实践当中,从而无法深切感受和理解乡村文化及文化背景;最后,由于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的影响,在校园内很难开展乡村文化的课程,在大城市的学校中更几乎不可能实现这样的传统文化环境。
3. 高中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
3.1 课程设计中的乡土文化融入
3.1.1 乡土文化素材的选择与应用
在教学方案设计时,教师要注重筛选贴近地域特征且能够引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传统文化资源素材。教师可以选取关于农村生活的诗歌作品、故事传说、神话故事等文艺作品,使学生能够通过鲜活的故事体验家乡独有的魅力。我们在学习汉语或者历史课程时,都可以采用当地的民间故事来辅助学生阅读、思考,如白蛇传、梁祝这样的一些经典剧目故事。其目的是不仅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内涵,还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故事的情感意蕴。另外,组织学生去当地史馆或者美术馆进行参观,也可邀请该地艺术家或者民俗学家来校进行讲解,让学生切身体会和感悟当地文化特色。我们也鼓励学生选取一些地域文化专题深入研究,比如对于特定地域特色的节日进行调查,采取如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调查信息并完成总结汇报。
3.1.2 乡土文化的主题化教学
可以用主题活动式的方式进行乡土文化的研习,将地方特有特点按主题进行分类整理,如《京剧》《黄梅戏》等,解读其剧情、人物与在家乡地位,带学生们一同对戏剧文化进行学习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次小型的戏剧表演,让学生参与其中,从扮演到表达剧情节奏、演出都需要亲力亲为,训练学生的表现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可以将此项课题融入校方组织的大型活动中来,调动学生在学校庆祝活动上展演,这样才能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家人参与,达到更大的文化传扬的效果。
3.2 教学方法的创新
3.2.1 课堂讨论与互动教学法
教学时,教师可运用课堂讨论、交互以激发学生发表其对于本国文化的体验和看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当地文化的深刻内涵与发挥的作用,教师能促使学生产生较为深入的思考和建构自己文化认识。此种交互式的教学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互动的交流与分享中获得更多本国文化知识理解与情感体验。
3.2.2 项目式学习与乡土文化的结合
项目式教学可以帮助将乡土文化传承融入语文课中,学生以某一乡土文化专题为载体进行探索,如“家乡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故事改编”,完成调研、走访、制作等任务,他们亲身参与、实际动手,掌握和学习了乡土文化,并在过程也锻炼了自主学习、问题解决能力,促进了创新思维、合作能力的提升[3]。
结语:
通过将地方文化渗透到语文学习中,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更加有利于其继承。在新时代教学场景中,要重视乡土文化教学策略,让其在情感层面上和认知层面上完成学生的升华过程,积极感受到文化感染力以及文化号召力。
参考文献:
[1] 高阳旭 ; 孙璟昕 . 乡村文化振兴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J]. 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2023(6):45-48.
[2] 张文博 ; 刘启航 ; 吴昕彤 . 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现代教育的视角 [J]. 教育与社会 ,2022(12):58-61.
[3] 陈瑾瑜 ; 王子峰 ; 郑乐彬 . 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的融合发展探讨 [J]. 旅游与文化研究 ,2024(3):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