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

作者

祁永华

潍坊学院

一、引言

图书馆的功能正在由传统的文献资源收集和借阅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这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知识服务强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专门化的知识解决方案的知识,进行知识的深度挖掘、整合和创新。然而,目前图书馆在知识服务开展过程中,存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科学评估体系等问题。作为评价和提高组织能力的有效工具,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已在软件、教育等诸多领域成功应用。将能力成熟度模型引入图书馆知识服务领域,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有助于科学评估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水平,明确发展方向,提升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对于促进图书馆知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意义重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自 1990 年代起,图书馆知识服务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这是随着知识管理思想的兴起而兴起的。在能力评估方面,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提出的信息服务成熟度模型,为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估提供了参考框架 。一些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开始尝试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服务评估体系,如英国大英图书馆通过用户满意度、服务效率等指标评估知识服务质量 。此外,国外学者还从技术应用、人员素养等角度探讨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策略 。

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学习近几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关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模式和技术支持,很多学者都做过很深的论述。在能力评估方面,部分研究借鉴企业管理或其他领域的评估模型,尝试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评估指标体系 。但目前国内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强的评估模型,且对知识服务能力成熟度的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估标准与方法。

三、构建成熟度模型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

3.1 模型构建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模型构建需基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客观规律与实际需求,确保评估指标体系合理、评估方法科学。

2. 系统性原则:综合考虑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人员、技术、资源、服务等多方面因素,构建全面、系统的评估模型。

3. 可操作性原则:评估指标应具体、明确,数据易于获取与量化,评估流程简便易行,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4. 动态性原则:考虑到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模型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3.2 模型维度划分

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是从人员、技术、资源和服务这四个维度进行构建的。

1、人员维度:包括馆员的专业知识,馆员的技能水平,馆员的服务意识,馆员的创新能力等等。图书室员是直接影响知识服务质量和效果的知识服务的实施主体。

2. 技术维度:包括图书馆中所使用的信息技术,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以及这些技术的应用程度和创新能力。开展知识高效服务,技术先进是重要支撑。

3、资源维度:包括馆藏文献资源、数字资源、特色资源等涉及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也包括资源的整合利用。丰富、优质的资源是知识服务的基础

4. 服务维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服务方式,服务流程,使用者满意度。图书馆知识服务以用户为本,以提供个性化、专门性服务为核心目标。

3.3 成熟度等级划分

根据能力成熟度模型的通用框架,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可分为五个等级

1. 起步层次:知识服务处于起步阶段,在规划、管理上缺乏统一的计划性。人员专业能力有限,技术应用较少,知识资源分散,服务模式单一,用户满意度较低。

2. 可重复级:建立了基本的知识服务流程与规范,人员培训开始得到重视,部分信息技术得到应用,知识资源开始进行初步整合,服务质

量有所提升,用户满意度逐步提高。

3、定义层次:人员专业素养高、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知识资源实现深度整合、服务模式多样化、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制服务、用户满意度高,已形成完善的知识服务体系。

4. 已管理级:建立了量化的知识服务评估与管理体系,人员能力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知识资源实现动态管理,服务质量稳定且可预测,能够主动挖掘用户需求,提供前瞻性知识服务。

5. 优化级:以持续改进为目标,不断优化知识服务流程与模式,人员创新能力突出,技术应用达到领先水平,知识资源高度共享与协同,服务质量卓越,在行业内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四、模型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4.1 应用流程

1. 现状评估:根据模型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在人员、技术、资源、服务四个维度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收集相关数据。

2、等级判定:根据各维度考核结果,对照《成熟度等级标准》,对当前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成熟度进行等级认定。

3、差距分析:对目前所处的段位和较高段位的差距进行分析,找准提升知识服务能力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

4. 改进规划:针对差距,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包括人员培训、技术升级、资源优化、服务创新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与时间表。

5. 持续改进:按照改进计划实施改进措施,并定期进行评估与反馈,持续优化知识服务能力。

4.2 案例分析

以某高校图书馆为例,通过运用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对其知识服务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对图书馆员的问卷调查、技术应用情况调研、资源统计分析以及用户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评估结果表明,该图书馆在人员维度上处于可重复水平,图书馆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创新能力不足;技术维度在初始级,信息技术应用较少;资源维度处于可重复层次,馆藏资源相对丰富,但数字资源整合力度不足;服务维度处于初始水平,服务模式单一,用户满意度较低。综合判断,本馆知识服务能力成熟度等级为: 本馆知识的初步等级:。根据差距分析,制定了相应的改进规划,如加强图书馆员培训、加大信息技术投入、优化资源整合、创新服务模式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逐步向更高成熟度等级迈进,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五、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论文建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从人员、技术、资源和服务四个维度出发,划分出五个成熟度等级,为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评估与提升提供了一个科学而系统的框架。通过案例分析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促进图书馆知识服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图书馆明确自身知识服务能力水平、找准问题和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

5.2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细化评估指标,提高模型的准确性与适应性。同时,加强模型在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应用研究,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优化模型。此外还可探索为图书馆知识服务整合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为用户提供更智能、身临其境的知识服务体验,扩展知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参考文献

[1] 王知津 , 韩正彪 .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36(02):4-11.

[2] 张晓林 . 走向知识服务 : 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05):32-37.

[3] 司莉 , 陈欢欢 . 国内外图书馆知识服务评价研究进展 [J]. 图书馆论坛 ,2018,38(02):110-118.

[4] 孟雪梅 .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39(03):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