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成因及管制措施
黄平
中博信工程项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 830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成因,主要包括项目初始阶段、施工阶段和管理阶段的原因,探讨了国内外建筑工程造价管控的现状与经验,比较了两者的差异。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管制措施,包括加强项目需求管理、优化设计与规划、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加强材料与劳动力管理等,以期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成本完成。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管制措施;项目管理
一、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建设质量。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各方的经济利益。研究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成因及其管制措施,对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降低项目成本、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成因分析
(一)项目初始阶段的原因
项目初始阶段的原因主要包括需求变更和设计缺陷。需求变更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业主需求的变化或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项目需求的调整,从而影响项目造价。此外,设计缺陷也是初始阶段造成超预算的重要原因之一。设计缺陷包括设计图纸的不完善、设计标准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导致返工或修改设计,增加项目成本。因此,项目初始阶段的科学规划和详细设计是控制造价的重要环节。
(二)施工阶段的原因
施工阶段的原因主要包括工期延误、材料价格波动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工期延误通常由天气条件、施工技术问题和不可预见的障碍引起,这会增加直接和间接费用。材料价格波动是指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因市场供需关系变化而导致价格上涨,这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此外,劳动力成本上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紧张的情况下,工资和福利的增加会使项目成本超出预算。因此,施工阶段的管理和监控至关重要,必须进行有效的进度管理和成本控制。
(三)管理阶段的原因
管理阶段的原因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不善、监管不力和风险评估不足。项目管理不善体现在项目经理和管理团队的经验不足、组织协调能力欠缺等方面,这会导致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监管不力则是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和浪费现象。风险评估不足是指在项目初期未能充分识别和评估可能的风险,导致风险发生后缺乏应对措施,增加了项目成本。加强管理阶段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控制造价的重要保障。
三、国内外建筑工程造价管控的现状与经验
(一)国内建筑工程造价管控现状
国内建筑工程造价管控现状主要体现在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上。近年来,中国不断完善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加强了信息化建设,通过BIM等技术提高管理效率。此外,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建筑市场行为,保护各方利益。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不高、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国外先进经验借鉴
国外在建筑工程造价管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美国的项目管理体系、英国的成本控制方法和日本的精益施工技术等。这些国家通过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价。比如,美国的项目管理体系强调全过程管理和多方参与,英国的成本控制方法注重细化成本分解和动态监控,日本的精益施工技术通过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来控制成本。这些经验对国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国内外建筑工程造价管控的比较分析
国内外在建筑工程造价管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国内的造价管控体系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标准化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设滞后、法律法规执行不力等问题,而国外则在这些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国外的造价管控更加注重全过程管理、信息化手段应用和法律法规保障,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完善国内的造价管控体系,是提高国内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关键。
四、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影响
(一)对项目成本的影响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直接影响项目的总体成本。超预算的情况通常会导致项目需要追加投资,这不仅增加了建设方的财务负担,还可能导致项目资金链紧张,影响其他项目的资金安排。此外,超预算还会引起合同纠纷,影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甚至可能导致项目的停工或延期。因此,控制造价超预算对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成本完成至关重要。
(二)对项目进度的影响
造价超预算通常伴随着项目进度的延误。预算超支可能导致资金短缺,从而影响施工进度。为了控制超预算,项目方可能需要调整施工计划、压缩工期或采取其他应急措施,这些都可能对项目进度产生负面影响。此外,造价超预算还可能导致施工方采取不合规手段赶工,进一步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最终导致项目整体进度的延误和成本的进一步增加。
(三)对项目质量的影响
造价超预算也可能对项目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当项目超预算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可能会采取降低材料标准、减少工序或其他削减成本的措施,这些措施可能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此外,为了弥补超预算造成的资金缺口,施工单位可能会加快施工进度,忽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发。因此,控制造价超预算不仅是为了节约成本,更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项目的长远效益。
五、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管制措施
(一)加强项目需求管理
加强项目需求管理是控制造价超预算的首要措施。项目初期应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明确各项需求和标准,避免后期频繁变更导致的预算超支。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建立有效的需求管理机制,及时处理需求变更并进行相应的预算调整,确保需求变更在可控范围内进行,从而有效控制项目造价。
(二)优化设计与规划
优化设计与规划是控制造价的重要环节。在项目初期,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减少后期可能的变更和返工。利用BIM等先进技术进行设计优化,能够提前发现并解决设计中的问题,避免施工过程中因设计缺陷引起的预算超支。此外,通过优化设计,提高材料利用率和施工效率,也能够有效降低项目成本。
(三)严格控制施工过程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是确保项目按预算执行的关键。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预算进行操作。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通过定期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同时,加强与施工方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
(四)加强材料与劳动力管理
材料与劳动力是建筑工程中两大重要成本构成,加强其管理对于控制造价至关重要。应通过合理的采购计划和供应链管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避免因材料短缺或价格波动导致的成本增加。同时,加强劳动力管理,合理安排工期和工作量,确保劳动力的高效利用,避免因工期延误或劳动力成本上涨引起的预算超支。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劳动力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降低项目成本。
六、结论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在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其成因复杂多样,包括项目初始阶段的需求变更、设计缺陷,施工阶段的工期延误、材料价格波动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管理阶段的项目管理不善、监管不力和风险评估不足。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管控经验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管制措施,如加强需求管理、优化设计与规划、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加强材料和劳动力管理等。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控制工程造价,保障项目顺利完成,提高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敏.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成因与应对措施研究[J].北方建筑,2023,8(01):81-85.
[2]廖伟.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成因与应对措施的探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2,(04):55-57.
[3]梁凯,孙珺.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成因及管控措施[J].财富时代,2021,(06):169-170.
[4]宗晓山.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成因与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1,(0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