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四新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研究与分析

作者

董凡

信阳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河南信阳 464000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面临多重挑战,包括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工期的缩短,环境的保护。现代公路工程的需要已经很难用传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来满足。近年来,四新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旨在对四大新技术在公路工程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对其优势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通过综述相关研究和实践案例,为公路工程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实践者提供参考,促进四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一、新材料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新材料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为公路性能的提高、寿命的延长、环境影响的减小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新型材料之一,其通过添加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显著提高了抗压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研究表明,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的路面结构可减少 30% 以上的维护需求,同时延长使用寿命 20% 以上。沥青改性技术是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和抗疲劳特性通过添加聚合物和橡胶粉等改性剂而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沥青温拌技术的应用,降低了 20-30 摄氏度的施工温度,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也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此外,在微裂缝出现时可自动修复的自修复沥青材料研发方面也有所突破,使路面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二、新设备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建设设备智能化的普遍应用,正在改变公路建设的传统格局。无人驾驶压路机通过高精度定位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施工轨迹的精确控制和压实质量的实时监测。实践表明,与传统人工操作相比,无人压路机的施工效率提高约 40% ,同时压实均匀性提升 25% 以上。3D 铺装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挂线施工方式,实现了铺装厚度的精确控制,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将高程误差控制在 3mm 以内。

路况自动化检测车的应用,使检测效率和准确度在检测监控设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检测车配有高分辨率摄像头和激光扫描仪等传感器,可以完成路面破损、平整度、车辙等多项指标的检测,正常行驶速度下,数据处理效率比人工检测提高 50 倍以上。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则通过在桥梁、隧道等关键结构中植入传感器网络,实现对结构应力、变形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为预防性养护提供数据支持。

三、新工艺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装配式预制施工工艺正在公路项目上迅速普及。桥梁上部结构的预制拼装技术使施工周期缩短 40% 以上,同时减少现场作业人员 60% ,显著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全预制拼装桥梁的施工精度可控制在 2mm 以内,大大优于现浇结构。在路基工程中,预制挡土墙、排水沟等构件的应用也取得良好效果,施工效率提高 50% 以上。

养护作业对交通的影响因快速养护工艺的发展而得到有效的降低。超薄磨耗层技术能够在 2-3 小时内完成单车道施工,4 小时后即可开放交通,使用寿命可达8 年以上。微表处技术则更适用于预防性养护,施工厚度仅 1cm 左右,但能有效封闭路面微裂缝,延长路面寿命3-5 年。此外,冷再生工艺通过现场铣刨、添加稳定剂和重新压实,实现了旧路面材料的 100% 利用,成本比传统工艺降低 30% 以上。

四、新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深度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管理方式。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历史工程数据的挖掘分析,能够预测材料价格波动、优化资源配置,某项目应用后采购成本降低 8% 。云计算平台实现了多项目、多参与方的协同工作,文档传递效率提高 90% 以上。区块链技术在工程计量支付中的应用,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支付周期从原来的15 天缩短至3 天。

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车路协同技术。通过路侧设备与车载终端的实时通信,能够实现车速引导、危险预警等功能,某试验路段应用后交通事故减少 35% 。此外,基于 5G 通信的高精度定位技术为自动驾驶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太阳能路面技术则通过将光伏组件嵌入路面结构,既满足交通功能又可发电,某试验段年发电量达 50kWh/m2 ,足以满足路灯等设施的用电需求。

五、四新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四新技术应用公路工程虽然成效显著,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少。首先是成本问题,许多新技术的前期投入较高,如 BIM 技术的软硬件投入约占总造价的 0.5-1% ,制约了在中小项目的推广。其次是标准体系不完善,特别是对于新兴技术如 3D 打印路面材料等,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另外,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特别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紧缺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集成化,如将 BIM、GIS、物联网等技术进行集成,形成数字化的双子系统,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二是设备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自动驾驶施工机械将更加普及,预计未来 5 年市场渗透率将达到 30% 。三是材料绿色化,生物基路面材料、二氧化碳矿化混凝土等环保材料的研发应用将加速。四是工艺工业化,预制装配式结构应用比例将大幅提升,预计到2025 年新建桥梁的预制率将达到 60% 以上。

为推动四大新技术更好地应用,建议采取加大科研投入、重点攻关等措施;健全标准体系,加快技术新规范的制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产学研协作机制;推动示范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制定降低新技术应用成本的激励政策。通过这些举措,将有力地促进公路项目朝着质量更高、效益更高、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上走。

参考文献

[1] 张明远 , 李红梅 . 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21,21(3):45-53.

[2] 刘振华 . 公路工程四新技术应用方案 [C]. 中国公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3] 王建军. 四新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 交通标准化,2023(12):45-49.

[4] 李志强 . 道路工程新技术:沥青养护与病害检测 [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5.

[5] 刘振华 . 公路工程四新技术应用方案 [C]. 中国公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