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化思维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杨茜颖
南京市六合区双语小学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知识系统化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与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这一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应运而生,受到各阶段各学科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 [1]。结构化思维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能够引导教师从整体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加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探究基于结构化思维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结构化思维融于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习惯性以课时为单位讲解知识,使不同课时之间的知识连接不够紧密,容易出现数学知识点孤立存在的情况,学生难以形成完成的知识网络。而通过结构化思维的引领,能够转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梳理等,构建出更加有序的知识模块,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学习数学知识,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在结构化思维融于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猜想-验证-归纳”的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数学推理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例如,在讲解“圆柱和圆锥”此单元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经历圆柱、圆锥制作过程,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索,并将方法迁移至研究圆锥表面积计算方法中,并归纳出圆柱和圆锥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种结构化推理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中提升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形成一定的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二、基于结构化思维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注重课程整合,促进思维结构化
在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教材中的知识点较为零散,学生自己难以将其进行有机结合,给学生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在结构化思维的引领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课程整合,将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一方面,资源结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结构化思维贯彻落实到课前准备环节、课中实施环节以及课后作业环节中,全面整合数学知识,构建完整的数学单位整体教学体系。如,在“圆柱与圆锥”单元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此课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探究单元内容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并围绕教学目标搜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任务结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任务是驱动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基于结构化思维下,设计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任务结构的设计,根据课程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具有逻辑关联的学习任务。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促进学生展开深度学习。
(二)优化结构化知识体系,构建单元知识网络
基于结构化思维的引领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深层次探究单元知识内容,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实现知识体系的结构化,促进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一方面,横向关联。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为薄弱,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进行深入地理解,容易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打通知识的脉络,对数学知识进行横向的关联[3]。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为例,设计对比式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完成圆柱和圆锥特征对比表,引导学生从“底面形状”“侧面特征”“高”三个维度对比圆柱与圆锥,发现圆柱有 2 个底面且上下等大,圆锥仅有1 个底面;圆柱侧面展开为长方形,圆锥侧面展开为扇形。另一方面,纵向递进。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单元知识分解为不同的层级,如基础层、应用层、拓展层等,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创设循序渐进的问题链。如,“圆柱体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链”:基础层:如何计算圆柱体积?应用层:能否将圆柱转化为已知图形?拓展层 3:转化后图形与圆柱的对应关系是什么?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驱动,能够引导学生经历“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的完整探究过程。
(三)设计结构化应用方法,促进学习策略的迁移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内化。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由于家庭环境、个人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实施分层任务,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圆柱与圆锥”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分层学习任务,基础组:计算给定尺寸圆柱表面积,如底面半径 5cm ,高 10cm ;提高组:解决实际问题“制作无盖圆柱形水桶需多少铁皮?”;拓展组:探究“圆柱体积一定时,底面半径与高的变化关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究,将结构化思维落实到教学中,构建出更加具有关联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党文星 . 基于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结构化思维 [J]. 数学小灵通 ( 中旬刊 ), 2025, (04): 13-14.
[2] 刘宏 . 核心素养下指向结构化思维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J]. 试题与研究 , 2024, (33): 85-87.
[3] 印晓燕 . 结构化思维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初探—以“比的意义”教学为例 [J]. 数学大世界 ( 中旬 ), 2022, (0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