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与优化措施
罗昌祥
重庆新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引言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才能有效控制安全风险,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 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
1.1 安全管理工作未落实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 建筑工程施工规模越来越大 , 施工全过程通常需要大量材料、设备以及人员 , 这使得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 加之受施工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 , 施工单位常存在安全管理开展不到位的情况。安全管理在于维护施工现场秩序、全面执行工艺工序,并严格落实各项施工制度与规范 , 如果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 则会导致安全风险上升。
1.2 安全和质量管理有待完善
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方面,在管理理念和内容上,部分管理人员未能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对安全和质量管理质量分析不够充分,不能结合问题调整管理机制,导致安全质量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适用于实际施工项目。另一方面,在制度层面,部分管理人员未能健全安全和质量管理制度,难以为施工计划提供制度保障。在缺乏制度约束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很难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有的放矢地处理管理问题,导致建筑施工安全、质量风险增加,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水平施工管理要求,无法充分保障建筑施工成效与最终价值。
1.3 安全教育的问题
现阶段,建筑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管理与防护措施有一定滞后。建筑施工涉及多种复杂的技术和工艺,但很多企业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新员工可能对施工现场的危险状况和安全操作规范一无所知,老员工也可能因缺乏更新培训而不了解新设备、新技术的安全要求。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对此重视不够,认为安全工作只是表面的事情而没有深入落实相关的建设理念,从而大大降低整个建设项目的安全性。
2 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2.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和员工的安全知识掌握情况 , 设计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应急处理技能等方面 , 从而确保员工能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可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 如现场教学、模拟演练、在线学习等 , 以提高培训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通过现场教学 , 让员工亲身体验安全操作过程 , 增强安全操作的直观感受 ; 通过模拟演练 , 让员工在模拟的紧急情况下 ,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 通过在线学习 , 让员工随时随地进行安全知识学习 , 可提高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对于新入职员工 , 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 ; 对于老员工 , 应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更新和应急处理技能的培训 ; 对于特殊工种 , 需进行专门的安全技能培训。还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 对培训过程、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可通过问卷调查、实操考核等方式 , 了解员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情况 , 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 , 确保培训效果的最大化。通过安全教育培训 , 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 将安全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 , 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安全教育, 形成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
2.2 制度建设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里,安全责任制度是关键所在。首先需细致划分各级人员、各部门安全责任,制定责任清单,像明确项目经理负总责,技术负责人保障安全措施有效,施工班组长督促工人守规等,便于事故发生时精准追溯责任人,增强责任意识,避免推诿。再者,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要贴合不同岗位特点与需求,制定差异化内容和周期。新入职一线工人开展入职安全培训,含基本安全知识等内容,特种作业人员按规定定期专项培训且持证上岗,培训采取课堂讲授、现场演示、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确保效果。同时,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制度要完善机制,涵盖定期全面检查(如每周一次大检查)、不定期抽查(针对重点环节或易出问题区域)以及专项检查(像高处作业、深基坑施工等专项工程),规范流程,检查人员发现隐患后准确记录,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并跟踪,直至隐患消除,形成闭环管理。此外,安全奖惩制度作用重大,设立奖励机制,对安全表现好的班组或个人给予物质、精神奖励,如奖金、表彰大会等;针对违规行为制定惩罚措施,像罚款、停工学习、辞退等,以此激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约束违规,强化安全纪律,营造良好安全管理环境。
2.3 安全事故发生率评估
安全事故发生率是评估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可以直观反映优化措施的效果。在评估过程中,需收集完整的事故数据,包括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以及损失程度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接着,对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事故发生率,并与优化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如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优化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如事故发生率变化不大或有所上升,则需深入分析原因,可能是措施实施不到位、针对性不强或存在其他未知因素等。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对优化措施进行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提高安全管理效果,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2.4 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
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是保障施工现场人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 包括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等在内的防护设施能够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意外事故对人员的威胁。例如 : 安全网可以防止高处坠落导致的伤害,而安全帽则能保护工人在遭遇物体坠落时的头部安全。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和作业内容,合理设置和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5 加大安全管理资金投入
在编制预算时, 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项安全资金, 用于购买安全设备、开展安全培训和进行安全检查等工作 , 以满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资金需求。在使用安全管理资金时 ,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特点及安全风险等级 , 对资金进行合理规划 , 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案 , 同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确保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着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等困境。为优化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需强化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住宅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凤友.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陶瓷,2024(12):204-206
[2] 唐学靖.住宅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与生产工作的关系 [J]天津化工,2024(6):111-112
[3]吴东晋.信息化技术在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智能住宅建筑与智慧城市,2024(1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