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分型几何在电场线分布可视化中的应用与物理意义探究

作者

程雅倩

安徽省太和县第八中学236600

一、引言

在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 新课改)教材里,电场是很重要的知识点,而电场线分布是描述电场性质的关键。就像地图上的等高线能帮我们了解地形高低,电场线能帮我们认识电场的强弱和方向。但以前画电场线的方法不太好,画出来的样子很抽象,学生很难真正看懂电场复杂的分布。比如在学习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时,学生照着课本上简单的示意图,很难想象出真实电场的样子。分型几何是数学里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有一些特别的性质,能给电场线可视化带来新办法。把分型几何运用到电场线可视化中,不仅能让电场线看起来更生动,还能让学生从数学和物理结合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电场到底是什么。

二、分型几何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一)基本概念

分型几何是法国数学家曼德布罗特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用来描述那些复杂的几何形状。它研究的图形有个特点,就是图形的局部和整体长得较为相似,这种性质叫自相似性。例如,在生活中我们观察一棵树,从远处看,整棵树有树干、树枝;走近看,树枝又分出小树枝,小树枝的样子和整棵树的形态很相似;再放大看,更细小的枝丫依然保持着类似的结构。这就是自相似性的体现。数学里的科赫雪花曲线也是典型例子,一开始是个等边三角形,然后在每条边中间三分之一处,往外加一个等边三角形,不断重复这个操作,最后得到的曲线,长度变得无限长,但包围的面积却是有限的。

(二)特性

分型几何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第一个是自相似性,不管把分型图形放大还是缩小,看到的样子都差不多。就像用放大镜看树枝,粗树枝分叉成细树枝,细树枝又继续分叉,放大后看到的小树枝结构和大的树枝很像。第二个特点是无限精细结构,分型图形不管多小的地方,都有很多细节,没有平滑的部分。这和我们生活里看到的很多东西很像,比如山脉,远看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走近看,山上有小山坡、石头,石头上还有纹路;再比如云朵,从远处看是一大团,仔细看里面有各种形状的小云团,每个小云团又有更细的结构。

三、分型几何在电场线可视化中的应用

(一)基于分型算法的电场线生成

我们可以用分型几何里的迭代算法来画电场线。以科赫雪花曲线为例,我们可以将其迭代规则进行适当修改,让它符合电场线生成的规律。假如在一个平面上有个点电荷,我们从点电荷这里开始,按照分型迭代的方式,一点一点把电场线画出来。首先先确定电场线一开始的方向,肯定是从点电荷向外散开的。接着,在每一条画好的电场线上选一些点,以这些点为中心,按照一定的角度和长度比例,画出新的电场线段。不断重复这个操作,画一次、两次、很多次之后,就能得到像分型图形一样有特点的电场线分布图(如图 1 所示)。而且,我们还能通过调整迭代次数和一些参数,控制电场线的复杂程度,想让它简单点或者复杂点都可以。

图1 电场线与等势线图

(二)实验设计与实施

为了验证分型几何在电场线可视化中的有效性,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器材包括静电场描绘仪、导电纸、电极、电源等。第一步,在导电纸上放两个电极,这两个电极就相当于两个点电荷,能产生电场。然后把导电纸连到静电场描绘仪上,打开电源,描绘仪就能记录下电场里每个点的电势,也就是这个点的 “电高度”。第二步,我们用计算机编程,写一个基于分型算法生成电场线的程序。把刚才实验测到的电势数据输入到程序里,程序会根据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算出电场线应该朝哪个方向、怎么分布。最后,将程序生成的电场线图形与传统的电场线绘制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如图2 所示{)。

图2 传统方法与分型算法生成的电场线对比图

(三)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做完后,我们发现用分型算法画出来的电场线,确实能把电场复杂的分布特点都展现出来。和传统方法画的电场线相比,分型电场线细节更多,看起来更有层次感,能很清楚地表现出电场在不同地方强度的变化和方向的改变。例如,在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实验里,传统方法画的电场线,两电荷中间部分画得比较粗糙,很难看出电场线到底有多密集、怎么弯曲。但分型电场线就能把这些细节都画出来,还能显示出远离电荷的地方,电场线是怎么慢慢变稀疏、变平行的。这就说明,分型几何画电场线的方法比传统方法更好用。

四、分型几何应用于电场线分布的物理意义探究

(一)揭示电场的自相似性

分型几何的自相似性和电场的一些性质很像。在有些复杂的电场里,比如分形天线发射出来的电场,在不同大小的尺度下,电场的分布模式看起来是差不多的。用分型几何把电场线画出来,我们能够一眼就能看出这种自相似性,这样就能明白电场在不同区域之间是有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学生通过观察这种自相似的电场线分布,就能知道电场不是一个个孤立的部分,而是一个整体,各个地方的电场都是相互关联的。

(二)体现电场的无限精细结构

电场是一种在空间里到处都有的物理场,它能无限延伸,而且不管多小的地方都有精细的结构。分型几何的无限精细结构刚好能模拟电场的这个特性。通过分型电场线可视化,学生能看到,哪怕把电场线放到很小很小的尺度下观察,依然能发现电场线有变化、有细节。这就让学生明白,电场不是我们以前想的那么简单、平滑,而是充满了变化和复杂的结构,帮助学生突破原来的思维局限,更深入地理解电场到底是什么。

(三)促进数学与物理的跨学科融合

分型几何在电场线可视化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与物理的紧密联系。数学里的分型理论,给物理研究电场提供了一个很厉害的工具,让我们能更好地展示电场;反过来,物理中对电场的研究,又给分型几何提供了实际应用的场景。学生通过这种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能明白数学不只是课本上的公式和计算,在解决物理问题上也很有用。这样能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以后遇到问题就能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

结论

本论文对分型几何在高中物理电场线分布可视化中的应用及物理意义进行了全面探讨。通过介绍分型几何基本概念和特性,分析传统电场线可视化方法局限,详细阐述分型几何应用方式和实验验证过程。实验表明,分型几何显著改善电场线可视化效果,使电场线呈现更准确、生动。同时,分型几何应用于电场线分布具有重要物理意义,揭示了电场自相似性和无限精细结构,推动了数学与物理跨学科融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分型几何进行电场线可视化极具潜力和价值。教师可借助相关软件和工具,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和研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分型几何魅力,深化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在未来的实践中,还可进一步探索分型几何在电磁感应、磁场分布等其他物理领域的应用,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更多创新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超 . 高中物理实验方法改进与跨学科融合研究 [J]. 数理天地 ( 高中版 ),2025,(12):137-139.

[2] 尚颖波 . 高中物理与数学的跨学科教学实践 [J]. 新教育 ,2024,(31):22-23.

[3] 陈太荣 . 跨学科融合理念下用导数的方法解决高中物理复杂闭合电路中总电阻值的变化问题 [J]. 理科爱好者 ,2024,(0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