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的幸福之路
宗莉莉 程蕾
鱼台县实验小学 鱼台县第二实验小学
引言
目前的社会背景中,小学教育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教育理念持续刷新,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并增添新的时代意义,小学班主任作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其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在繁重工作压力与自身发展的双重压力之下,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常常会受波及,这对于班主任自身的身心状况以及教育教学的效果都会产生影响,所以,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来谈论如何提升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操作价值。
1 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特征
1.1 内在性
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滋润,而不是物质的简单累加,它藏在清晨校门口学生送给我的一朵野花里,躲在校服背后歪歪扭扭的“老师辛苦了”里,融化在后进生忽然开窍的眼神里,不是能靠工资条上的数字衡量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育人实践中沉淀下来的一种满足,看着那些我付出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孩子学会了谦让,懂得了担当,那种“立德树人”的满足感就会从心里溢出来,不受外界评价的即时影响,工作再忙,只要心里认同教育,就能从一点一滴的成长里汲取力量,像地底下的泉眼一样,默默滋养着自己的信念。
1.2 主体性
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有着明显的自我烙印,它既是主观体验也是主动创造的结果,对于同样一个教育场景,有的班主任会从中看到调皮学生转变的可能,有的则只会觉得累,差别就出在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与捕捉能力这种主体性体现在班主任对工作主动赋予意义之中,把班级矛盾当成培养沟通能力的机会,把家校沟通变成传递教育理念的桥梁,在“立德树人”过程中,主体性体现于不盲目遵循传统经验,而是依照学生特性去创新育人方法,当一套自己编写的德育小故事在班会上引起共鸣时,那种因为自我价值实现而来的幸福感,有着不可复制的独特性。
2 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2.1 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是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控制阀”,主要取决于职业认知和心理调节能力,对于“立德树人”使命认同度的高低决定了幸福感深浅,把工作当成“看管孩子”的人,容易被琐事磨灭热情,而认为自己在“铸魂育人”的人,就能从育人细节中找到价值,情绪调节能力同样重要,遇到调皮学生反复犯错、家长不理解时,能否及时化解负面情绪,用积极心态去寻求解决办法,也影响着幸福感存在与否,另外就是专业成长的自我驱动,主动学习班级管理技巧、探索德育新方法的班主任,往往能在解决难题中获得成就感,这种内生力量比任何外在奖励都要长久。
2.2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是职业幸福感的“生态环境”,学校管理模式排在第一位。繁重琐碎又不可抗力的非教学任务、教师权威不彰但被量化评价的僵化标准,都似枷锁般消磨着班主任的精力;以专业自洽、以人文关怀去引导、去保护的职业管理则能为之松绑;家长和外界的舆论也是重要变量,“班主任 Σ=Σ 保姆”的偏见、“合理管教即家暴”的误会充斥社会,班主任的职业尊严被践踏;反过来讲,家长的支持、社会的理解会给予班主任前行的动力;教育政策也有影响,“立德树人”如果只是空喊口号,班主任实践时会感到孤独无助,幸福感也难以生长。
3 提升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策略研究
3.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不是空洞的道德说教,而是给班主任的幸福感筑起精神地基,“立德树人”主题研修,班主任在教育经典、模范事迹里寻找力量,知晓职业的意义不光是成绩,更多是塑造健全的人格,德育案例分享会,班主任看见自己做的工作在学生生命中留下了积极的印迹,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可以提升职业认同,促使班主任把师德要求变成自觉追求,在处理班级矛盾的时候守住教育初心,在面临诱惑的时候守住职业操守,内心秉持的道德准则与教育行为相合时,那种问心无愧的坦然,就是幸福感。
3.2 优化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要为班主任“减负赋能”,减少不必要的表格填写、会议培训,让班主任有更多时间投入到班级育人中;建立弹性评价体系,不仅看分数,更看重班级风气、学生品行的成长,让评价成为专业成长的引导而不是负担。创设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设置班主任心理疏导室,定期开展减压活动;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提供德育培训、外出学习的机会,帮助班主任解决工作困惑。更重要的是尊重班主任的专业判断,在班级管理、德育活动设计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自主权,当学校成为班主任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坚强后盾时,职业的幸福感便有了生长的土壤。
3.3 改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变好,得打破对班主任的刻板印象,借助媒体宣传真实的班主任工作日常,展示他们在“立德树人”上的辛劳与智慧,让“班主任是灵魂工程师”这个认识深入人心,健全教师权益保障机制,明确班主任的职责范围,阻止过度追责,无理投诉等现象,捍卫职业尊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逢教师节,班主任节的时候,通过社区走访,公共宣传等方式表达敬意,让班主任觉得自己的工作被人看见,被人珍视,当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同对班主任的认识一同提升,职业幸福感就会得到更广的社会滋润。
3.4 增强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的增强,关键在于创建“家校育人共同体”,通过家长会,开放日等,向家长诠释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以及“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让家长知晓教育并非单方面的事情,创建起通畅的交流途径,诸如班级微信群,定时家访,及时反馈学生状况,倾听家长的诉求,防止产生误会,引领家长加入班级德育活动,一同举办“亲子公益日”,“家庭美德故事会”之类的事情,让家长在参加之中感受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从而形成教育上的协力,当家长从“看客”变成“参与者”,当“老师多费心”的客套话变成“咱们一起努力”的真心话,班主任在育人之路上就不再孤单,职业的满足感会在这种暖意融融的合作里慢慢升温。
结语
立德树人的伟大征程上,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既是个体情绪的宣泄渠道,也是教育质量的温度表,是评判“立德树人”成果好坏的关键量度,经过对职业幸福感特点及其影响要素的细致剖析,我们提出了一连串具有针对性的办法,希望唤起班主任内心深处的教育激情,改善他们的职业生存环境,但是想要提升职业幸福感并非一日之功,这要靠教育政策,学校经营,社会大环境以及家庭多方合力并持之以恒才行。
参考文献
[1] 孙威 . 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D]. 黑龙江大学 ,2021.
[2] 徐玉利 . 浅谈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对策 [J]. 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19,(34):29.
论文标识:济宁市 2024 年三名工作室教研专项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的提升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策略研究》蒋改红 JNMB20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