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质量发展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研究

作者

杨宇

沈阳医学院

为全面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指导方针,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文件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直至2035年,并为现代职业教育的进步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文件中明确提出的“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策略,这一重大决策为职业教育打破了长期的发展桎梏,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意见》的发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使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作为职业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职业院校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需应对两方面的质量挑战。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职业院校的教育品质和人才培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已进入“十四五”时期,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模式的转变,以及新技术、新行业的持续涌现,这要求职业院校必须提供更为出色的教育服务,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其次,职业院校还需不断深化对职业教育特点的认知,稳固和优化其教育定位。自从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后,职业教育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与普通教育实现差异化发展,职业院校必须不断探索教育模式的创新,强化职业教育的独特品牌。

这两方面的挑战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共同聚焦于“质量”这一核心。唯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进而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同时,一个广受认可的教育类型也势必建立在严谨、高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之上。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将职业教育由“层次”向“类型”转变的进程中,对“质量”的严格把控显得尤为重要。

相较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市场导向、技能培养、社会服务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并持续加强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尽管国家在职业教育体系、制度和标准方面已取得显著进步,但在学校层面的内部质量保障上仍有待提升。例如,部分学校对质量保障理念的理解尚不深刻,甚至存在概念上的混淆;在实施质量保障工作时,往往停留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的推进;同时,对质量保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显得不足,导致相关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因此,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构建和完善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这既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职业教育高品质、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研究对象

参考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我们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进行了高层次的规划和设计,具体内容涵盖:

①从学校教学管理的决策与指导、教学质量的形成与提升、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整合、支持服务的完善与优化以及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控制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

②推行目标导向的管理模式,加强了层级间的协调与管理,确保了对教学过程的全面掌控。

③打造了一个“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各个环节全面覆盖、整个过程持续控制、所有要素细致评价”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基于“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三个层面”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深入探索与实践经验,我们对照高标准、高水平的质量保障体系要求,进一步构建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学术价值

职业教育的独特性使得其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不能简单地复制普通教育模式。为此,教育部办公厅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并针对高职和中职院校分别推出了诊断与改进的指导方案,这一创新性的策略为职业院校的质量提升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引。这一重大措施极大地推动了职业院校走向规范化,强化了学校的办学责任感,也提升了学校领导层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在此背景下,众多学校积极响应,成立了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并致力于构建和完善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以提升学校的发展实力。

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仅体现了学校内部治理的完善,更彰显了学校对质量追求的高度。在高质量发展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的今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巩固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成为了双重的发展要求。这要求职业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还要关注学校的内部治理和质量保障能力的建设。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必然伴随着高水平的质量管理和保障能力,这既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职业院校追求卓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应用价值

相较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在质量保障工作上面临的难题更为复杂,挑战也更为严峻,因此其质量保障体系的更新与提升显得尤为迫切。本课题针对这一需求,创新性地提出了以高标准构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设想,并设计了具有清晰逻辑的总体框架以及明确的组成要素和内涵。这一体系不仅理论性强,更重要的是它具备高度的实践指导意义,能够适应不同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此外,该体系还具有显著的推广潜力,其标准化的构建方式和明确的指标内容为其他院校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模式,预示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这种体系的推广与实施,有望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进一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工作目标

在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我们首先需要从四个维度进行深入思考:保障的对象是什么?保障的目的是什么?由谁来负责保障?以及如何进行有效保障?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问题和挑战有深刻的理解。学校在这一工作中扮演着主体角色,而教学质量无疑是衡量办学和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准。教学质量的形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我们的保障重点应放在那些对教学质量产生关键影响的环节上。同时,我们必须确保这些关键环节始终在可控范围内,并且教学质量监控的结果能够及时反馈并得到有效改进,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

①紧密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总体目标,始终将立德树人视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以此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

②着力推进“教学运行的规范化管理”与“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两大主线工作,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来系统强化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

③充分利用质量保证的工具和手段,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措施和技术措施,以确保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旨在建立一个科学、系统、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研究思路

①确立质量目标

本研究的核心聚焦于“人才培养质量”,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旨在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的整体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期望职业院校能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动力,不仅在技术服务和职业培训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更能在创新研发、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展现其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依托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着力打造独特的学校质量文化。我们倡导职业院校由“应对式”的质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的质量提升,通过强化自我驱动、创新发展的意识,坚持高质量发展与基础保障并重的原则,切实担负起提升教育质量的主体责任。我们将致力于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追求卓越、注重质量的文化氛围,使每一位师生都能将质量提升视为己任,共同为实现学校的质量目标而努力。

②构建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的创造和保证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和努力。因此,我们的研究将紧密围绕“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两大重点展开。我们将明确各级教学管理组织的职责分工,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导向和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的期待,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同时,我们将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并持续优化改进,以形成一套高效、严谨的质量控制机制。

这一质量保证体系将涵盖制度保障、组织保障、标准保障及工作保障等多个维度。以标准保障为例,我们鼓励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特色,制定并实施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质量标准,从而彰显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动每所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实现新的突破和提升,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品牌。质量保证体系的组成如图2所示。

③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质量保证举措,这些举措可以分为制度性保障措施和技术性促进措施两大类。如图3所示。

在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三个维度来推进工作:首先是推行“教学自我诊断与改进”,我们倡导每位教师针对自身承担的教学任务进行深入反思和持续调整,以实现教学质量的自我提升;其次是落实“内部质量保证”,我们要求每个教学执行单位对教学规划、教学流程及各个实施细节进行严谨的质量监督;最后是引入“多元评价体系”,质量管理部门将开展内部教学质量监测,加强质量信息反馈与透明度,充分利用评价数据来指导教学工作,同时构建包含多元参与者的质量评价机制,结合外部专业机构的评估意见,全校性地推动教学工作的完善与创新。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多元化手段

①文献分析法。通过系统地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我们构建了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理念、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同时,深入探讨了国内外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运行机制和特点。

②实证研究法。为了深入了解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保障实践,我们依据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效性分析框架,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大纲。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我们对多所职业院校进行了详尽的实证研究,深入剖析了其教育质量保障的实际效果,以及学校组织和个人行为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③比较研究法。我们对比分析了国内不同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效果,揭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基于这些发现,我们为职业院校提供了针对性的质量保障改进建议,以期推动职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9]4 号[A/OL]. ( 2019-02-13)[2021-09-18].http: / /www.moe.gov.cn/jyb _xxgk/moe _1777 /moe_1778 /201904 /t20190404_376701.html.

[2]顾建军,邓宏宝.职业教育名著导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1-37.

[3]陈子季.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 12) : 5-11.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 职教成厅[2015]2 号[A/OL].( 2015-06-23)[2021-09-18].http: / /www.moe.gov.cn/ srcsite/A07/moe_737 / s3876_zdgj /201507 /t20150707_192813.html.

[5]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一点、二线、三面”质保体系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Z].北京: 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2018: 186-191.

[6]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 ( 2020-10-13) [2021-09-18].http: / /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 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 ( 2020-02-19)[2021-09-18]. http: / /www.gov.cn/ zhengce/2020-02/19/content_5480977.htm.

本文系: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高质量发展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编号: LZY22453)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