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高年级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作者

江婷虹

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中心小学 363107

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要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重要理念和内容,对打破学科之间壁垒,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更加开放、多元、创新发展十分重要。传统小学语文作业存在明显局限:一是形式单一,多以字词抄写、课文背诵为主,缺乏实践性与探究性;二是学科割裂,作业内容局限于语文课本知识,与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的关联薄弱;三是目标模糊,重“知识巩固”轻“素养提升”,难以满足学生综合发展需求。因此,探索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成为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合理选择跨学科素材,科学设计作业目标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选择跨学科素材时应尊重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特点,基于学生语文基础、发展水平确定作业主题,并确保所选的跨学科素材与语文学习间存在明显关联性,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理解,为学生提供充足实践机会 [1]。设计作业目标时可借助跨学科素材提升语文作业实践性,如设立天气、植物、动物等作业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语文知识及生活经验进行科学观察报告、天气预报、动物观察报告等内容的编写,以此培养学生语文写作及阅读能力。

以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涵盖中国古典名著内容,其中《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课文内容与自然、历史等学科知识存在天然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围绕自然、历史等学科知识进行语文作业设计,如结合三国历史背景和气象知识设立“草船借箭的原理是什么”等作业目标,或是在进行《景阳冈》教学时引入北宋末年社会历史背景并设立“借助网络资源收集北宋末年历史资料”等作业目标,以此帮助学生更加清晰、透彻地理解故事脉络。

二、整合跨学科知识,丰富语文作业内容

在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目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引入科学、地理、历史等相关学科知识,基于跨学科融合方式来增强小学语文作业内容的丰富性与趣味性,使小学阶段学生能够带有充足探究欲、好奇心完成作业,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兴趣驱动下主动探索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在多元学科知识作用下扩宽学生知识视野[2]。

以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该单元选编《威尼斯的小艇》《金字塔》等课文,这一单元融合了自然、建筑、语文、历史以及地理等多种学科内容。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综合性作业。以《威尼斯的小艇》为例,现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网络资料、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方式了解威尼斯水城的地理特征以及其在欧洲、意大利的具体位置,查阅后学生会得知威尼斯水城是由众多岛屿、水道、桥梁所形成的地理结构,而后要求学生思考这种特殊的地理结构对其历史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引导学生对威尼斯水城的水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并提出“身处威尼斯水城中的居民是如何生活以及如何应对洪水挑战”等相关问题。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会主动收集有关威尼斯水城的资料并进行思考与分析,在跨学科元素带动下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与威尼斯水城有关的知识,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把控,同时也可以在深化跨学科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当然,整合跨学科知识需以语文目标为锚点,避免“喧宾夺主”。如《威尼斯的小艇》作业中,“查阅地理特征”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艇作为交通工具的必然性”(语文阅读理解),“分析水管理系统”是为了丰“对威尼斯居民生活的描述”富(语文表达),始终围绕“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这一核心目标。

三、创设跨学科情景,增强语文趣味性

通过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跨学科情景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趣味性与吸引力,使学生可以沉浸于小学语文作业中,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对小学语文作业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其更加透

彻、深入地理解其他学科知识[3]。

以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牧场之国》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跨学科作业设计方式引导学生对其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探索,如教师可以在设计跨学科作业时创设草原生态情景,引导学生探究生态草原系统的构成要素,如气候、土壤、动物、植物、光照、水分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草原生态系统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如何相互影响,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思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薄弱,为更好地让学生形成草原生态系统概念,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草原生态系统视频及相关资料,如蒙古草原、非洲草原等,让学生通过观看资料直观了解草原生态系统情况,深入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具体跨学科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深入探究,如 A 小组可以对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分布规律、多样性进行探究;B 小组可以对其中的生物种类、习性等进行探究;C 小组可以对其自然特点,如土壤结构、气候条件等进行探究。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如何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等相关问题,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启发并主动联系现实生活,这样既可以提升其对《牧场之国》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在跨学科学习中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跨学科作业还要关注评价的方式,应兼顾“语文核心能力”与“跨学科素养”:对《牧场之国》的小组探究作业,可从“语言表达(如探究报告的逻辑性)”“学科融合(如生态知识与课文内容的关联度)”“合作意识(如小组分工的合理性)”三个维度设计评价量表,采用“学生自评 + 小组互评 + 教师点评”的方式,既关注语文能力的提升,又肯定跨学科思维的萌芽。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是新课标背景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以小学语文知识为核心,辐射其他学科知识内容既可以丰富小学语文作业内容,又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作业中得到充分锻炼,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并扩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在兴趣驱动下完成作业、探究作业,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及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钟丽梅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 [J].新课程导学 ,2024(13):28-31.

[2] 黄慧敏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路径的探究[J]. 家庭教育研究 ,2023(11):154-156

[3] 顾春霞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分析 [J]. 问答与导学 ,2024(34):24-27.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FJJKZX22-216。

作者简介:江婷虹,1985 年 11 月生,女,汉族,籍贯福建龙海,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