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
何瑞芳 董红娟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四幼儿园 744300
教育理念迭代升级,推动学界对基础教育阶段纵向贯通性问题越来越重视。幼儿园语言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也向规范语言运用和促进读写素养的方向发展,两者目标、内容和方法的不同给幼儿语言学习的适应性带来了挑战。有关研究显示,语言衔接不畅会诱发幼儿学习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基于这一背景,探究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有效对接路径,既有利于优化语言教育连贯性和系统性,也是贯彻全人教育理念,促进幼儿语言素养可持续发展所需。
一、幼儿园语言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实践价值
(一)缓冲学习心理落差
幼儿期的语言活动多在游戏化的情境中进行,强调情感体验和兴趣激发;小学又向规范化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过渡。有效连接通过渐进式教学节奏的转换,帮助幼儿们平缓地跨越学习心理鸿沟、避免教学模式突然改变而出现畏难情绪、保持语言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构筑后继语文学习心理基石[1]。
(二)连贯语言能力进阶
幼儿园注重口语表达和倾听理解等启蒙教育,而小学则以此为基础加深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两者联系在一起建构了语言能力螺旋式上升的整体链条,让幼儿语言发展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自然转变,达到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运用能力连贯进阶确保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持续性。
二、幼儿园语言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实践策略
(一)构建语言要素梯度衔接体系,细化知识点过渡路径
从幼儿园语言活动转变为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积极构建语言要素梯度衔接桥梁以保证知识传递连贯系统。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深入分析幼儿园和小学在语言学习核心要素上的不同,并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2]。
在教授小学语文“第一单元·识字”部分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幼儿园阶段已经接触过的简单汉字,例如“人”“口”“耳”等,融入其中,作为连接的起点。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设计“汉字寻友”等系列趣味性识字游戏,把幼儿园里耳熟能详的汉字和小学语文中新学习到的汉字进行组词,使学生通过游戏感受汉字组合变化和意义延伸。随后,通过“汉字是可变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结构的微妙变化,如“人”字加一横变成“大”,加两横变成“天”,以此类推,逐渐融入了如“天地人”和“金木水火土”这样更为复杂的汉字结构,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深入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无缝地过渡到小学语文的字词学习,实现语言要素的梯度衔接。
(二)实施绘本阅读双轨指导策略,强化图文理解能力迁移
绘本阅读是幼儿园和小学语文教学中共同拥有的一种重要资源,它所具有的图文并茂等特点给语言学习带来了大量视觉和语言上的刺激。为切实推进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教师要落实绘本阅读双轨指导策略,即一方面重视对绘本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引领学生领悟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加强图文对应关系分析,发展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便于图文理解能力迁移。
在教授小学语文“第五单元·阅读”中的《秋天》一文时,教师可以选择与秋季主题紧密相关的绘本作为教学辅助,例如《秋天的童话》。教学时,老师先带领学生观察绘本的颜色,场景等视觉元素来体会秋的气氛和特征,比如金色的落叶和收获的硕果。然后,老师鼓励学生在绘本上用浅显的文字描绘图片,把视觉信息变成语言表达。然后,老师导入《秋天》这篇课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绘本和课文中描写秋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绘本更加注重感情的渲染、课文更加注重对事实的阐述等。基于此,老师引导学生对绘本的图文对应关系进行分析,比如某一幅图画是怎样与文中某一个句子相对应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图文内在联系的了解。在收尾阶段,老师鼓励同学们尝试独立创作一些和秋天有关的小故事或者诗歌,把学过的图文理解能力移植到全新的语言实践当中,实现绘本阅读双轨指导策略的有效落地。
(三)设计听说游戏阶梯化训练方案,提升口语表达连贯性
幼儿语言发展要求在有趣的情境下逐渐进阶。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幼儿认知规律设计层次清晰的听说游戏,并通过从易到难的任务设置来引导他们在游戏体验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把抽象的语言训练目标变成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环节来帮助幼儿获得连贯的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从而为小学语文学习做铺垫[3]。
在幼儿园的 “晨间分享会” 活动中,老师们围绕小学语文课文《比尾巴》展开了“动物尾巴大显身手”阶梯式听说游戏。活动伊始,教师展示各种动物尾巴的局部图片,让幼儿通过观察猜测对应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尾巴的特征,如“又长又似绳”。随后,教师开始播放名为《比尾巴》的动画教程,鼓励幼儿们模拟视频中的问答模式,两组幼儿互相提问和回答,例如“谁家尾巴像扇子?孔雀尾如扇”。最后,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为动物设计新尾巴,用连贯的语言阐述设计理由,如“我想给小兔子设计一条弹簧尾巴,这样它就能跳得更高更远”。老师通过适时引导,肯定鼓励,示范指导等方式帮助幼儿们在玩耍中循序渐进地增强口语表达连贯性。
三、结语
语言教育连续性构建是基础教育阶段贯通育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关键在于消解各学段之间发展断层,铺就幼儿语言素养螺旋上升的科学道路。由情境化体验向系统化学习平稳过渡既是对教学范式的一次有机整合,也是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守护语言学习本真的愉悦,同时也为读写能力培养奠定坚实基础的必然选择。这一衔接实践的不断深入对建构一体化语言教育生态,培养幼儿终身学习能力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也为基础教育阶段连贯发展核心素养提供可供参照的范式指引。
参考文献
[1] 孙喜凤 . 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1,(73):37- 39.
[2] 秦觅 . 试论幼儿园语言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的不同 [J]. 教师 ,2016,(09):38- 39.
[3] 任橹燕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幼儿园语言教学衔接的策略 [J]. 新课程导学 ,2016,(02):62.
注 : 本文系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 2024 年度课题《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立项号:PL[2024]LX H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