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聆听音乐”的教学策略
王洋洋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
聆听音乐并不是被动聆听媒介传播的音乐音响,也不是被动聆听他人的表演,而是包括了自己的唱、奏等。聆听不同于听,听可以是一种随意的状态,而聆听则表示了集中注意力,认真专注的听,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但要让学生大量而广泛的聆听各种题材,体裁,形式与风格的音乐,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而集中注意力专注地聆听就是对这一习惯最好的体现。1-2 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由于注意力的分配能力也比较弱,导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并保,因此通过大量的聆听音乐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力以及注意分配能力,聆听音乐作品时,音乐旋律的高低起伏,节奏的快慢以及音响的强弱等都可以推动学生的注意力随着音响的流动而流动,让学生的注意力与音乐紧紧相随;同时也可以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作品的美,丰富音乐的审美体验与情绪情感的体验。
一、聆听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聆听音乐是一种有目的,有明确学习任务指向的音乐学习行为,该任务就是通过聆听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情感,如优美,欢快,哀伤,紧张,抒情,活泼等;通过聆听让学生感知音乐的各种要素,如节、奏拍、速度、力度、音色、旋律等,体验它们的表现作用;通过聆听让学生能够区别基本的结构简单的短小音乐的体裁与形式,风格与流派,感受音乐的形式美,体验音乐的不同风格特点。对1-2 年级学生而言,在聆听音乐的情绪情感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听辨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或相同情绪,能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在聆听音乐的表现要素与音乐体验方面,要求学生明白所听音乐的节拍(如二拍子,三拍子)节奏长短,速度快慢,音色(童声,男声,女声,乐器声等)力度强弱,旋律高低等等,并且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做出律动,相应的体态反应或动作。
二、聆听音乐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方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一切教学中都应该秉承听觉为先的原则,聆听音乐不同于生活中随意性的音乐聆听,基于目的性和任务性的要求,课堂教学中的聆听音乐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中来,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音乐选择上,短小生动: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动物说话》为例,主要的歌词内容是小鸡说话叽叽叽和小鸭说话嘎嘎嘎,歌词内容既是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又短小精炼方便记忆;从旋律来说,全曲共 3 个乐句学生记忆起来没有负担,每个乐句4 个小节,本首歌曲的特点在于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只唱前两小节,更加减少了学生记忆的内容,学生聆听起来比较简单,前两个乐句中前两小节歌唱结束之后是两个小节的间奏,间奏中出现密集反复的四个十六分音符节奏,为歌曲增加了灵动、跳跃、活泼之感,间奏既是前两小节歌唱的延伸,又在统一中形成对比,第三乐句一改前面乐句的样式,四个小节中第一三四小节进行歌唱,第二小节是间奏,与第一小节似乎在一问一答,最后在下行的旋律中结束歌曲,这样唱唱停停的有特点的乐句结构可以起到吸引学生听觉的作用,学生必须通过专注的聆听才能够知道哪个位置轮到自己歌唱了,哪个位置是间奏该停下了,因此,通过聆听这样类型的歌曲可以起到培养学生音乐聆听能力的作用;因此,这样短小生动的音乐作品,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聆听的意愿,在聆听时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更有利于学生感知音律,体会人与自然界中人与小动物之间的和谐与快乐。
(二)聆听方式上,丰富多样:
聆听音乐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结合多媒体、语言引导、图片、律动等,也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展开教学,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快乐的啰嗦》为例,先用多媒体完整播放全曲,极富动感的聆听感受会让学生第一时间捕捉到歌曲的速度是稍快的,歌曲的情绪是活泼欢快的,随后语言引导学生们回忆一段旋律:553 553 35513 ,这是我们学过的《花儿朵朵》,同学们发现与《快乐的啰嗦》的旋律相同,是用乐器演奏的,并且乐曲展现的场面似乎热闹欢快,接下来就为们同学们来介绍一下这首乐曲所用到的乐器吧,先用多媒体为同学们展示出月琴的图片,随后完整聆听全曲,仔细听辨月琴的音色,随后可以做一个小游戏,即刚刚我们已经聆听了月琴的音色,现在老师为同学们播放三种乐器的音色,请你选一选到底哪种才是我们刚才聆听的月琴音色呢?同学们用心聆听肯定可以快速的选择出来,通过对比聆听的游戏方式会加深同学们对月琴这种乐器音色的印象,让学生在游戏中调动听觉,感受音乐;乐曲展现的欢乐场面又是从哪里听出来的呢?首先是从演奏乐器的多样性上听出来,本曲以月琴为主,辅以其他乐器,这是一首弹拨乐合奏的乐曲,多种乐器的结合尽显乐曲的欢快与热闹;其次从乐曲演奏的音区上听出来, 它是以中高低三个音区来演奏的,并且每个音区演奏了两遍,音区的广度和两遍的重复展示表达出乐曲热闹非凡,载歌载舞的场景。
(三)聆听时长上,长曲短听:
有的音乐作品篇幅较长,为了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的聆听音乐,我们可以采用长曲短听的方法,即将一首长作品分为几个简短的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聆听,既可以起到划分乐段的作用,使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条理清晰,又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思维始终紧随音乐。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狮王进行曲》为例: 这首乐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组曲里的第一首,在这首作品中,有表现狮王行进的音乐,有表现狮王吼叫的音乐,有描绘狮王巡视的音乐等,我们可以把这首作品分为 4 个部分,即引子部分,A 段部分,B 段部分,A1 段部分,这样分段来听就会使整首乐曲清晰明,引子部分中森林之王狮子要出场了,乐曲开始,可以聆听到两架钢琴从弱转强的和弦颤奏,弦乐组中那一阵强过一阵的咆哮声,使学生还没有看到狮子的身影就已经感受到它的威风,在聆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尽情发挥想象,感受狮王的神气;A段部分是狮王行进的音乐,通过聆听引导学生在空中画一画旋律线,体会狮子大王既威风自信又亲切友好的形象 , 聆听过后我们发现这段音乐使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是一段弦乐合奏乐;B 段中通过聆听,我们会发现音乐中使用了双钢琴来表现狮王的吼叫声,一共吼叫了 4 次,每吼叫一次就会有小动物们赞叹一次,表现出了狮子大王威武的形象;最后聆听 A1 段,会听到这段音乐的前半部分与狮王行进之歌相似,音乐的后半部分又出现了狮王的吼叫,这段音乐表现出了狮王正在威风凛凛的巡视森林;4 个部分分段听下来想必学生们一定记忆深刻,条理清晰。
三、聆听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不断集中注意力的高效聆听,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这种习惯对于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课堂中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对于音乐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也能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聆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找到音乐中的“核心”,音乐是由各种音乐要素组成的,学生常常在聆听过程中容易出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走神现象,聆听时心不在焉,因此,要想学生高效的聆听,必须找到音乐的“核心”,把注意指向这个“核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请学生听一听歌曲中有几句相同的乐句呢?又如:《花儿朵朵》这首歌曲唱了几遍呢?2. 把握讲解的“时间点”,音乐具有独特的无穷的魅力和内涵,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也是无法完全说明的,音乐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时间的“把握”。3. 注意音乐知识的连接性,教材中的只是往往是有联系的,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连接,承上启下的让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习的过度。
结语
聆听音乐是培养小学生感知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情感的一项实践教学活动。选择恰当的音乐作品,通过聆听的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和领悟音乐,达到让小学生喜欢音乐、欣赏音乐、学习音乐目的。在聆听音乐教学中,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聆听,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鉴赏力,使他们的心灵与音乐相通,感悟音乐艺术的真谛。聆听便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
参考文献
[1](美)克莱姆·莱特,聆听音乐(第7 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09- 01.
[2] 陈孝余.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一一六)[J]. 中国音乐教育,2015(02- 07).
[3] 陈孝余.音响“ 视界” :音乐聆听导示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34(01):98- 109
[4] 陈孝余.问思“ 聆听” - 论音乐审美教育中聆听的本质属性 [J].音乐研究,2015(03):71- 81.
[5] 徐惠琴 . 与名师对话——音乐教学问答 [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