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大数据的公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构建

作者

张玉慧

云南新河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一、引言

传统的桥梁健康监测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和简单的仪器测量,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主观性强,而且难以对桥梁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实时的评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公路桥梁健康监测中,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海量、多源、异构的监测数据进行高效存储、处理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桥梁结构性能变化规律,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桥梁的养护和维修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公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公路桥梁健康监测现状与挑战

2.1 传统监测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的公路桥梁健康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定期的人工巡检和基于有限传感器的监测。人工巡检依赖于检测人员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且对于一些隐蔽性较强的病害难以发现。同时,人工巡检的频率相对较低,无法实时掌握桥梁的结构状态变化。基于有限传感器的监测虽然能够获取部分桥梁结构参数,但由于传感器数量有限,监测范围存在局限性,难以全面反映桥梁的整体健康状况。此外,传统监测方法所采集的数据往往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分析,数据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

2.2 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机遇

大数据技术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的特点。在公路桥梁健康监测中,大数据技术能够整合来自不同传感器(如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不同监测时段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海量数据。通过对这些多源异构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桥梁的结构性能。同时,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桥梁结构的异常变化,为桥梁的安全运营提供实时预警。此外,大数据技术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算法,挖掘桥梁结构性能变化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潜在关系,为桥梁的养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基于大数据的公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架构

3.1 数据采集层

数据采集层是公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基础,负责采集桥梁结构状态、环境参数以及交通荷载等多方面的数据。在桥梁结构关键部位(如主梁、桥墩、支座等)布置各类传感器,如应变片用于测量结构应力,位移计用于监测桥梁的变形,加速度计用于获取桥梁的振动响应等。同时,布置环境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仪等,以监测桥梁所处的环境参数。此外,利用车辆称重系统、视频监控等设备采集交通荷载数据。各类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发送至数据传输层。

3.2 数据传输层

数据传输层负责将数据采集层采集到的数据安全、高效地传输至数据处理层。根据桥梁的地理位置和现场条件,可选择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对于距离数据中心较近且布线方便的桥梁,可采用有线传输方式,如以太网、光纤等,以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高速率。对于偏远地区或布线困难的桥梁,可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如 4G/5G 通信、LoRa 等。为了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需要采用加密技术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3.3 数据处理与存储层

数据处理与存储层是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存储和分析。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噪声数据和异常数据,提高数据质量。然后,将清洗后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使其符合数据分析的要求。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如 Hadoop 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存储,以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扩展性。在数据分析方面,运用大数据分析算法,如数据挖掘算法、机器学习算法等,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桥梁结构性能变化特征和规律。

3.4 应用层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直观、便捷的操作界面,实现对桥梁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评估与预警。通过可视化技术,将桥梁的结构状态、监测数据以及评估结果以直观的图表、图形等形式展示给用户,方便用户了解桥梁的健康状况。系统具备实时预警功能,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设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此外,应用层还提供养护决策支持功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桥梁的养护和维修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四、大数据在公路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关键技术

4.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技术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同时,合理布置传感器的位置,以获取最能反映桥梁结构性能变化的数据。在数据预处理阶段,运用数据清洗算法去除噪声数据和异常数据。例如,采用基于统计学的方法,通过计算数据的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识别并去除偏离正常范围的数据。此外,还可以利用数据插值算法对缺失数据进行补充,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4.2 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

数据分析与挖掘是基于大数据的公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等,对监测数据进行分类和预测。例如,通过训练 SVM 模型,对桥梁结构的应力数据进行分类,判断桥梁结构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如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等,挖掘数据之间的潜在关系。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可以发现桥梁结构变形与温度、交通荷载等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为桥梁的健康评估提供依据。

4.3 数据可视化技术

数据可视化技术能够将复杂的监测数据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采用图表、图形、地图等多种可视化形式,展示桥梁的结构状态、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以及评估结果。例如,通过折线图展示桥梁某一部位的应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通过热力图展示桥梁结构不同部位的健康状况分布。利用三维建模技术,构建桥梁的三维模型,将监测数据直观地映射到三维模型上,使用户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桥梁的健康状况。

结论

本文通过对基于大数据的公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深入研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系统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与存储层和应用层。详细阐述了大数据在公路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关键技术,如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技术、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以及数据可视化技术。该系统在公路桥梁健康监测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测桥梁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桥梁的养护和维修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建.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融合技术的市政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构建及应用[J].价值工程,2025,44(15):154-156.

[2]杜宝鲁.基于大数据的公路桥梁检测技术及应用方法[J].中国高新科技,2024,(01):48-49+72.DOI:10.13535/j.cnki.10-1507/n.202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