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如何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环境监测实验室数据

作者

果媛媛

秦皇岛中石油燃料沥青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000

摘要:监控生态环境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核心环节,需要生态环境管理部门运用科技方法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从而获取全面的数据信息,这样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探究生态环境污染的根源,并制订出适当的防护策略,完善的数据也是保证生态环境监测任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此,首先,本文将阐述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数据管理的相关知识,接着详细解释对数据质量的要求;其次,探讨有效的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数据质量管理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数据质量管理

在生态文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积极参与度和主观意识有了显著提升。虽然生态环境监控是环境保护的关键一环,其所承担的责任和标准都相当严格,但生态环境监测的目标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监测数据的不准确性,甚至可能出现监测数据不真实的情况,无法确保环境监控数据的全面、精确、真实和具有代表性,对环境监测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于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数据质量管理需要主动寻找解决方案。

1 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数据管理的内容

生态环境监测是一项针对环境污染指数的检查任务,而实验室则是完成这项任务的核心地点。生态环境监测中实验室的环境条件、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监测流程的标准化和监测设备的品质都有着严格的标准,需要根据这些标准来管理生态环境的实验室数据,以确保数据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保证实验室数据的精确度、代表性、完整性和可比性,并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有序且高效的执行能力。要促使环境检查、管理和保护的有效运作,需要增强对生态环境检测实验室的监督和约束,并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精确、可靠、公正的检查数据,以更好地掌握实际的环境情况,并为生态环境的维护提供必要的信息。

2 环境监测中影响实验室分析数据的因素

2.1 受实验室环境条件的影响

实验室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监测结果质量,确保实验室安全。有的实验室软硬件设备更新换代慢,经费和条件有限,使得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整体达不到最新标准和要求。此情形下,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环境数据监测工作的正常推进。比如,实验区域分区是否合理、实验室内实验项目是否存在相互影响、不同工作人员的各自工作空间有没有进行隔离,根据区域功能和相关控制要求,是否配置排风、防尘、避震和温湿度控制设备或设施等。以上种种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影响环境监测项目的数据结果及其准确性。

2.2 受监测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影响

环境管理工作、环境质量监测关乎着社会事业建设,关乎着社会民生,关乎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所以环境监测人员必须全面摒弃经验主义。比如,有的实验室在环境监测分析中,项目监测不够严谨,工作人员质量控制意识淡薄,混淆标准样品与质控样品,认为两者区别不大。主观意识上认为自己不会出问题,认为自己的项目测定结果是合格的,这种极端的投机主义、经验主义绝对不可取。

2.3 受环境监测分析方法选择的影响

生态环境监测中,所谓的监测技术方法,是对生态系统、环境资源系统中的指标进行具体的测量与判断,然后从中获得某一指标的关键数据。然后,再通过统计数据,进一步反映出该指标水平的状况、变化趋势等。

在监测工作中,监测机构应首先确定与其开展监测项目相适应的监测方法,确保送样(抽样)、处理、运输、存储和准备、检测、结果分析或对比、结果和符合性判断等方面都使用了正确的方法。比如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检出限和灵敏度,若选择的方法不合适会导致结果达不到相关要求。

3 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要求

3.1 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环境监测离不开一套完整且高效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操作指南等管理制度,这个制度涵盖了环境监测的所有环节和要素,其既保证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又保证了实验室整体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前提下,所有工作人员能严格遵守体系文件的要求,并定期进行实验室的内部审核和管理审核,以弥补在执行过程中的不足和漏洞,进而保证环境监测和数据质量的精确度。

在实施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工作流程的要求也是保证实验室分析工作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验室中每个工作环节都有一套规范准则,首先,严格规范操作方法是保证实验室后续工作的重要前提。其次,在控制工作中对样品的流转与储存、仪器操作规范、数据对比、信息处理、监测报告编制等需进行严格审核,保证各工序之间的操作衔接和操作规范。在此过程中各交接环节都要做好交接记录,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确保其实验操作足够认真和细致。

3.2 强化试剂、耗材的质量管理

在样品分析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耗材的质量是保证数据结果准确有效的基础条件之一。因此,进行管控时实验室应明确管理要求,细化有关人员的工作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对试剂和耗材的质量控制。

在常规的分析试验中实验室用水应按照相关要求配制,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实验室用水应是无色、透明的纯净水,不能有肉眼可见的纤维状杂质,一般分成3个级别。

一级水指的是水中没有溶解的杂质和胶状的有机物质,可以通过二级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得到。例如,经石英设备或离子交换混合床处理后,通过0.2μm滤膜过滤得到一级水。一级水通常用来测定标准水样和超微量物质。二级水通常包含少量无机、有机或胶状的物质,采用蒸馏、电渗析、离子交换等工艺生产的。二级水通常用于进行无机痕量分析。三级水通常用于常规的试验,可以通过蒸馏、电渗析、离子交换等手段制取。实验室纯水的原材料水应为饮用水或较为洁净的水源,若有污染或空白未达到标准则需进行净化。

除了以上几种不同的化学试剂,还有基准试剂、光谱纯试剂、超纯试剂等试剂。基准试剂与优级纯试剂相当或更好,作为滴定分析的参考物质,用于测定未知溶液的精确浓度或直接制备标准溶液,其主要化学成分在99.95%~100.00%,杂质不大于0.05%。光谱纯化试剂是光谱分析中的标准物质,其杂质在光谱分析法测不出来,或者杂质含量低于一定范围。超纯试剂也被称为高纯度试剂,它由石英和铂等特种设备加工而成。

在进行环境监测试验时需要使用不同的玻璃器具,如吸液管、烧杯、量筒、量瓶、锥形瓶等。根据实验需要选用合适材质的器皿,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地清洗晾晒,还要防止灰尘的产生。对玻璃器具进行清洗时,不但要清洗污渍,而且还要避免有干扰的离子进入。若仍有水滴附着于内壁上,则表示该设备尚未冲洗干净,需再进行清洁。清洁过的器具不能用布匹或纸张擦拭,否则会污染器壁。

3.3 提高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不仅要在环境监控实验室的品质管理内容上建立相应的标准,还要对执行人员的质量控制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被监督人员要掌握有关监督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的操作技能,如果在用人方面选用不当,将会对环境监测的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挑选出来的技术人员必须对实验室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准确地利用仪器设备对测试样本进行分析,同时可以对实验室的数据进行及时的比较和分析。

结语

综上所述,规范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和强化质量控制的力度可以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进步,为日后判断环境污染现状提供精准的数据依据,促进环境监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培培.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方法浅析[J].环境与生活,2020(14):57,59.

[2]牛小利.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1):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