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验收程序优化研究
高鹏
康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626000
引言
在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规模与数量持续增长,工程复杂性不断提升,建筑工程验收作为把控工程质量、保障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安全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科学合理的验收程序不仅能确保工程建设符合设计要求与相关标准规范,还对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建筑工程验收程序现状分析
1.1 现行验收程序概述
我国现行建筑工程验收程序遵循严格的规范与流程,以保障工程质量符合国家与行业标准。整个验收体系涵盖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及竣工验收三个主要阶段。分部分项工程验收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基础验收环节,施工单位在完成某一分部或分项工程后,需自行组织检查评定,合格后向监理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监理单位会同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依据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对工程实体质量、施工资料进行检查验收。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验收的流程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验收流程十分繁琐,过多的重复检查让验收的效能明显下降,比如有的地区在分部分项的验收过程中出现了多项内容重复检查,几大部门多处重复签名的现象,很容易让验收时间变得非常长,影响到实际工程的进度,增加相关单位的时间与经费投入。
1.3 问题成因剖析
建筑工程的验收程序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管理制度来看,我国建筑工程中不同的部门管理存在交叉和责任不明的现象,也没有统一的协调机构,无法形成高效的建筑工程验收程序管理制度。在技术方面,建筑工程整体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偏低,没有专门的建筑工程验收的技术信息化平台。另一方面人员也是影响建筑工程验收程序质量的重要因素,部分验收人员没有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学习,对验收规范、标准不够熟悉,在验收时很难保证验收质量。
二、建筑工程验收程序优化目标与原则
2.1 优化目标
建筑工程验收工作流程的改进就是为多个目标兼顾并行建设,即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验收效率为目标,以精简不必要的验收事项、合理规划验收流程、压缩验收时间、降低工程建设的时间成本,确保工程项目能够顺利交用为目的;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验收精准性为目标,以明确建筑工程项目验收标准、规范验收流程、提高验收人员素质及执业水平为途径,准确判断工程质量问题及其严重程度,避免质量缺陷问题进入使用环节,确保工程项目整体及工程质量;以提升建筑工程项目验收管理规范化为目标,以明确各验收主体在验收管理工作流程中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的协同验收工作为抓手,杜绝工程验收管理工作流程中职责不明、相互推诿扯皮,保证建筑工程项目验收流程顺畅及验收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实现建筑工程项目验收工作的规范管理以及对验收事件的全面及时处理。
2.2 优化原则
建筑工程验收程序的优化工作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准则。合法性原则需要确保验收程序优化方案的法律有效性和合法合规性,需要优化方案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有关标准规范等要求,确保验收程序可以在法律的制约之下进行,保证建筑市场秩序的正常发展。科学性原则需要从科学合理的理论和方法出发对验收程序的优化方案进行设计和规划,需要深入挖掘建筑工程验收程序的内容,结合实际情况与建筑工程进行匹配,并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比如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对验收程序进行针对性、多维度的分析以及规划,确保优化方案是科学可行的。系统性原则则是要求优化方案可以从全局视角出发考虑验收程序优化所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及参与主体,而不是将验收程序的各个因素割裂开来,将系统性因素处理好,打造一个完善的验收管理体系,实现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渗透。
三、建筑工程验收程序优化策略
3.1 验收流程优化
完善收尾工序。将现有的收尾工序进一步优化,并归并,删除多余的重复、无效的工序。将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收尾中相同性质相似工序内容并进,避免出现多次重复问题;将一些次要的收尾验收简化,用抽查来完成即可,减少收尾时间。将并行的工序排列调整。有些工序在收尾中属于各不相干或无依赖的工序,允许并行验收同时进行,避免单一工序等待另一工序而时间错失。装饰装修分部工程施工的同时,就可以展开水电安装分部工程的收尾验收,节省收尾时间。
3.2 参与主体职责明确与协同机制构建
规范验收程序的具体措施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建设单位作为工程的总负责人,对验收工作进行统筹,使得相关主体协同推动验收工作,各自担负好责任;施工单位对工程施工负责,按照设计文件和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作业,并做好自检和报验工作;监理单位切实行使自身职能,对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与责任单位沟通处理;设计单位负责设计文件正确合理性的控制,在设计方面协调好验收过程中涉及的问题。
3.3 验收标准与规范完善
完善验收规范标准,为高质量验收打牢基础。在完善标准的同时,应根据建筑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和发展需求,及时修订并补充完善验收标准,明确每个分部和每一项内容的质量指标和验收要求,避免标准缺项情况,对近年来广泛应用的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制定专门的验收标准,保障建设工程质量达标。加强对验收标准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严格的质量可追溯责任制,对违反验收标准的行为严肃查处,提高各参建主体执行验收标准的意识,坚决做到按标准规范要求高质量验收。
3.4 信息化技术应用
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推进验收程序优化。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运用,借助BIM 模型可视化、协同性的优势,整合工程建设全过程信息,为验收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数据。在验收中通过 BIM 模型迅速定位质量问题,查看关联的设计、施工信息,提升验收效率和准确性。构建建筑工程验收信息化平台,实现验收数据实时采集、储存、分析、共享。可以将验收流程管控、验收质量问题跟踪、验收统计分析等功能整合在平台内,参与各方都可以在平台上上传验收数据、提交验收申请、查看验收进度,实现验收工作的线上化、智能化管控。
结语
建筑工程验收程序的优化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深入分析现行验收程序的现状,明确优化目标与原则,实施流程优化、职责明确、标准完善、信息化应用等一系列优化策略,能够有效解决现存问题,提高验收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未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还需持续关注验收程序的改进与创新,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为保障建筑工程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乔瑞飞 . 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监督分析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5,23(10):10-12.
[2] 杨明亮 , 周舒渊 .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编制要点 [J]. 建设监理 ,2025,(04):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