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视角的幼小数学有效衔接策略探究
陈橙
学校:巫山县骡坪小学 地区:重庆市巫山县 邮编:404700
一、引言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教育阶段迈向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过渡时期,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衔接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儿童后续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发展。随着2024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应用,如何基于新教材的特点做好幼小数学衔接工作,成为小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幼小数学衔接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儿童心理适应
从幼儿园到小学,学习环境和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学学习内容从简单的游戏化、生活化情境向更具系统性和逻辑性的知识体系转变。有效的数学衔接能让儿童在心理上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减少焦虑和不安,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基
小学低年级数学是整个数学学习生涯的基石。如果幼小衔接不畅,可能导致儿童在数学基本概念、运算基础等方面出现漏洞,影响后续更高层次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若在数与代数领域的衔接不好,可能影响儿童对四则运算的学习。
(三)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活动多以趣味游戏为主,而小学数学有一定的学习任务和规范。通过良好的衔接,可以将趣味元素延续到小学数学学习中,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保持对数学的热爱。
三、2024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特点分析
(一)注重情境创设
新教材中大量运用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等场景,让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通过数教室里的物品、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等活动引入数的概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可感。
(二)知识呈现循序渐进
新教材在知识编排上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数与计算方面,从简单的1到10的认识和加减法开始,逐步过渡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图形与几何部分也是从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认开始,逐步深入到图形特征和分类等内容。
(三)强调数学思维培养
教材中设置了丰富的思维拓展内容,如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通过这些内容,引导儿童观察、分析、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找规律的教学中,让儿童观察图形或数字的排列规律,锻炼他们的归纳能力。
(四)渗透数学文化
新教材适当渗透了数学文化内容,如介绍古代数学成就、数学名人故事等。这有助于拓宽儿童的数学视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四、幼小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差异
幼儿园数学教学多以游戏、操作活动为主,教师引导方式较为灵活。而小学课堂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课堂纪律,教学方式相对严谨。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儿童在进入小学后不适应数学课堂的节奏。
(二)学习内容跨度
幼儿园数学内容简单、直观,侧重于感知体验。小学数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提升,如从简单的点数到数的运算、从认识图形到图形的测量等,儿童可能出现理解困难。
(三)学习习惯不同
幼儿园对学习习惯的要求相对宽松,而小学需要儿童具备良好的倾听、书写、作业完成等习惯。在数学学习中,若儿童没有养成正确的书写数字、整理学习用品等习惯,会影响学习效率。
五、基于2024人教版新教材的幼小数学衔接策略
(一)入学前的准备策略
1. 家长教育引导
召开幼小衔接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特点和学习要求。指导家长在家中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4],如通过玩数学游戏(如猜数字、搭积木计算数量等),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接触数学。
2. 小学教师进幼儿园活动
小学教师可以走进幼儿园,开展数学体验课。根据新教材内容,选取简单有趣的部分,如认识数字1到5,通过制作数字卡片、找数字朋友等游戏活动,让幼儿园小朋友提前感受小学数学的魅力。向幼儿园教师介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新教材的衔接要点,促进双方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沟通。
(二)入学初期的适应策略
1. 优化教学方法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初期,结合新教材情境,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2]。比如在学习加减法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通过买卖物品计算价格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适当增加操作环节,如用小棒、计数器等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数的组成和运算过程,延续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操作体验优势。
2. 调整课堂节奏
考虑到儿童刚从幼儿园过渡,课堂时间不宜过长,可适当增加课间休息次数。在教学过程中,放慢新知识的讲解速度,注重与儿童的互动,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
3. 培养学习习惯
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培养儿童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书写习惯方面,利用新教材中的数字书写范例,详细讲解数字的笔顺、占格等,让儿童每天进行适量的数字书写练习[3]。在倾听习惯培养上,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或问题情境吸引儿童注意力,要求他们认真听,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培养儿童整理数学学习用品(如课本、作业本、文具等)的习惯,为后续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三)知识衔接策略
1. 了解学前数学基础
通过与幼儿园教师沟通、对新生进行简单的数学知识测评等方式,了解儿童已有的数学知识水平。对于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可以进行复习巩固并适当拓展,对于未掌握或掌握不牢固的知识,如部分儿童可能对数的大小比较概念模糊,要在新教材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讲解。
2. 利用新教材中的过渡内容
新教材中有许多专门为幼小衔接设计的过渡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如教材中的数学绘本、数学儿歌等。在教学中,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儿童阅读数学绘本,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理解数学概念。
(四)数学思维培养衔接策略
1. 延续幼儿园思维训练方式
幼儿园阶段有很多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游戏和活动,如拼图、分类游戏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继续开展类似活动,并与新教材内容相结合。
2. 挖掘新教材思维培养点
深入研究新教材中的思维拓展内容,如在新教材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教学中,从简单的图形规律开始,引导儿童观察、猜测、验证[5]。教师可以先呈现一些有规律的图形排列,让儿童自主发现规律,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创造有规律的排列,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策略部分,通过新教材中的实际问题情境,如排队问题、分配问题等,培养儿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结论
幼小数学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以新教材为依托,通过入学前的准备、入学初期的适应、知识衔接和数学思维培养衔接等多方面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数学学习的不适应状况。小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深入研究新教材,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数学学习基础,加强与幼儿园教师、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为儿童顺利开启小学数学学习之旅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他们后续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衔接策略,以适应不同儿童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璜.浅谈数学教育中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J]. 新课程,2021(52):52.
[2] 包瑞黎.减轻“幼小衔接”坡度,开展多元化数学活动 [J]. 科幻画报,2021(05):228,230.
[3] 刘莉娟.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析 [J]. 当代家庭教育,2021(19):185-186.
[4] 谭洁.幼小衔接数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D]. 西安 : 陕西师范大学,2018.
[5] 刘艳萍.自然过渡,完美结合——谈幼小数学课堂教学衔接策略 [J].考试周刊,2022(17):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