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视角下女性发展困境研究

作者

朱显迪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1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女性困境

一、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是一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与女权主义思想相融合的思想流派。旨在深入探讨和阐释性别不平等的根源所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书中谈到性别不平等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男性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这一现象进而引发了性别分工的方式与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加剧。

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结合

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结合加剧了女性的受压迫状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利益的追求往往导致劳动力的剥削,而女性在劳动市场中往往面临更低的工资、更差的工作条件和更少的职业发展机会。同时,父权制的社会结构使得家庭内部的权力分配倾向于男性,在许多文化传统中,女性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角色,如“贤妻良母”等刻板印象,这种文化观念长期存在并影响着社会对女性的评价和期待。

女性解放是以经济解放为基础的整体性解放

经济解放是指女性能够独立地参与经济活动,从而在经济上不再依赖他人,经济解放是女性解放不可或缺的基础。这意味着,女性只有在经济上获得独立,摆脱对男性的经济依赖,才能在社会地位、政治权利、文化教育等方面获得真正的平等与自由。与此同时女性解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一个涉及思想、政治、文化、社会及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整体性解放,经济解放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增强了社会地位和话语权。

社会再生产理论对理解女性劳动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特别关注家庭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角色,尤其是女性在家庭再生产中的作用,家庭作为经济单位,不仅是情感和生活的场所,也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单位。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的家务劳动和育儿责任,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的再生产。为了实现女性解放,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主张将家务劳动社会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呼吁重新定义劳动价值,将家务劳动和育儿劳动纳入经济核算体系,承认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贡献。

二、新时代女性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新时代女性生存和发展的困境涉及多个方面,这些困境既源于历史遗留问题,也与快速变化的社会结构和新兴问题密切相关。以下是对新时代女性生存和发展困境的详细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中的挑战

招聘时的性别偏好,导致女性在某些行业或职位上受到不公平待遇;薪酬差距,女性平均薪酬普遍低于男性,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性骚扰和职场暴力,这些问题不仅侵犯了女性的权益,更严重损害了其职业尊严和心理健康。生育与职业发展冲突,生育是女性特有的生理过程,但往往被视为职场发展的阻碍。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强调,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仍然存在,女性被异化为性伴侣、母亲和妻子等角色,这些刻板印象限制了女性的自我实现,女权主义的污名化,在实践中,女权主义常被误解为激进和极端的思潮,导致其在社会中的传播和发展受到阻碍。

(二)家庭与社会文化困境

“妇女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是因为她们长时间地被无偿地限制在家务劳动之中”。如承担主要家务和承担育儿责任,家庭和社会文化中的父权制观念是女性受压迫的另一重要根源,在家庭中,女性仍然被视为主要的家务劳动者和育儿者,这种性别分工限制了女性的职业发展,并导致家庭内部的权力不平等。以及传统性别观念,如“男主外、女主内”仍然根深蒂固,影响女性的社会角色和职业选择。此外,女性在生育和家庭责任上的负担,也使得她们在职场中面临隐性歧视。

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视角下女性发展困境的解决路径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深刻强调经济独立是女性解放的基础。女性需要通过参与社会劳动、进入劳动力市场来摆脱对男性的经济依赖,通过经济解放、思想解放、政治解放和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逐步消除性别不平等,鉴于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女性所面临的不公待遇,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生产力发展。

首先,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助于增进女性在劳动市场中的参与度,特别是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能够有效缓解女性在生理条件上的局限。然而,针对当前劳动市场内依然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监管措施加以应对。建立健全性别歧视投诉机制和处理程序,确保受害者的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设立热线电话、在线举报平台等方式,方便劳动者及时反映问题并寻求帮助。优化劳动力市场环境,推动信息公开透明,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制度,确保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及时清理和纠正存在歧视行为的招聘信息,防止歧视现象的发生。加强职业中介监管,对职业中介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防止其发布含有歧视性内容的招聘信息或从事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其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进程得以加速,从而有效减轻了女性的家庭负担。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强调,沉重的家务劳动成为女性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阻碍。因此,在当今社会,女性若渴望实现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在中国,虽然女性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参与度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在一些社会中,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仍旧存在,认为女性应更多地关注家庭和照顾子女,而公共事务决策则被视为男性的领域。这种观念限制了女性在政治决策中的参与度。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平等权利。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对违反性别平等原则的行为进行严肃惩处。

最后,加强性别平等教育,转变传统父权制思想,“两性平等与女性发展事关整个人类的解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在当代社会,父权制意识形态仍然存在,但女性的自主意识也在不断觉醒。通过教育、法律保障和社会运动,女性逐渐认识到自身的权利和价值,开始反抗父权制的压迫。然而,要彻底消除父权制对女性自主意识的消磨,仍需从社会制度、文化观念和法律保障等多方面入手,推动性别平等的实现。通过法律和政策手段保障女性的基本权利,如平等就业、平等薪酬等。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在努力改善女性的受压迫状况。例如,通过立法保障女性的劳动权益、推动性别平等教育、鼓励女性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等。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女性受压迫的现象,但也需要认识到,彻底消除性别不平等仍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银河主编.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

[2](美)克莱妮等编著, 李燕译校. 女权主义哲学问题,理论和应用[M].东方出版社 ,2006.

[3] 程利 . 近代中国的妇女就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7,(06):115-117.

[4]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 第一卷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09.

[5] 恩格斯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