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下燃气工程施工的绿色管理策略研究
李韦
武汉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中国“双碳”战略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环保要求。燃气工程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其施工阶段的碳排放与生态影响亟待规范。当前,行业绿色管理面临技术、成本与管理的多重挑战,亟需构建与碳中和目标适配的施工体系。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通过分析施工环境效应与管理现状,提出分阶段绿色管理策略,旨在为行业提供兼顾减排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实践路径,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落地。
一、碳中和与燃气工程施工绿色管理概述
(一)碳中和的概念及内涵
“碳中和”并非是将 CO2 实现“绝对的零排放”,而是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达到人为碳源和碳汇新的平衡 [1],将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2]。其实现需精准核算排放(覆盖直接和间接排放),并依赖可再生能源替代、能效提升及碳交易等抵消机制。
碳中和目标倒逼各行业低碳转型:能源需退煤增绿,工业须优化工艺,交通推广电动化,建筑聚焦节能改造。
(二)燃气工程施工绿色管理的内涵与原则
燃气工程施工绿色管理是指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通过系统化的环保措施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污染最小化和生态保护。其核心内涵包括:资源节约(优化材料与能源使用)、污染预防(控制废气、废水、噪声等排放)、生态保护(减少土地扰动和生态破坏)以及低碳施工(降低碳排放强度)。
绿色管理需遵循三大原则:一是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设计到拆除全程贯彻绿色理念;二是持续改进,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不断提升环境绩效;三是利益相关方协同,整合政府、企业、社区等力量,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燃气工程施工绿色管理与碳中和的关系
燃气工程施工绿色管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清洁技术应用和全过程污染控制,直接减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如采用电动机械降低柴油使用),同时通过生态保护和废弃物循环利用间接降低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碳中和目标为绿色管理提供了明确导向,要求施工企业在工艺创新(如BIM 技术优化施工效率)、材料替代(如低碳建材)和供应链管理(如绿色物流)等方面实现系统性升级,推动行业从被动环保转向主动低碳转型。
二、燃气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燃气工程施工碳排放呈现阶段性特征:管道铺设阶段以柴油机械和电力消耗为主;设备安装阶段集中于吊装燃油和调试用电;站场建设因混凝土作业形成排放大户。采用 " 活动数据 × 排放因子 " 法测算,典型项目中施工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 15% 以上,其中燃油机械贡献超 60% 排放量。数据表明,提升机械能效和推进能源清洁化是施工阶段减排的关键路径,对实现行业碳中和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施工废弃物的产生与处理
燃气工程施工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金属废料、废弃包装、建筑垃圾及少量危险废物(如废机油)。以燃气管网改造为例,每公里施工约产生3-5 吨固体废弃物。传统填埋和焚烧处理方式存在明显环境风险:填埋导致重金属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焚烧释放二噁英等有害物质,不仅危害居民健康,还造成资源浪费,违背循环经济原则。推行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是绿色施工的必然选择。
(三)施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燃气工程施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环境脆弱性而异。森林作业会清除植被、破坏微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林下植物恢复需漫长演替。湿地施工会扰动水文,改变沉积物分布,持续影响水生栖息地。草原虽植被恢复较快,但土壤结构改变会永久性改变植物群落。最深远的影响是栖息地碎片化,它永久阻断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尤其威胁活动能力弱的物种,这种生态屏障效应往往持续至施工后多年。不同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差异显著,需针对性制定保护措施。
三、碳中和目标下燃气工程施工绿色管理的现状与挑战
(一)现状
当前国内燃气工程施工绿色管理呈现明显的区域和企业层级分化。大型国有企业和东部发达地区项目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绿色施工体系,能够系统性地执行国家绿色施工标准,在工艺优化和污染防控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而中西部地区和中小民营企业受限于资金和技术条件,绿色管理多停留在表面合规层面。全行业共性问题是缺乏贯穿项目全周期的碳管理机制,清洁能源替代和数字化监测等深度减排措施普及率仍然较低,反映出行业整体仍处于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的转型过渡期。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政策执行差异成为制约绿色施工全面推广的主要因素。
(二)挑战
燃气工程施工绿色管理面临技术、成本和管理等多重挑战。低碳工艺不成熟、环保建材供应不足制约减排效果;短期成本增加削弱企业转型动力。管理体系上,标准不统一、监管缺位及多方协同不畅问题突出。更深层障碍在于行业认知不足,粗放式管理思维仍占主导,对碳中和战略理解有限,这种意识滞后严重阻碍了绿色化进程。需从技术创新、政策激励和理念转变多维度突破瓶颈。
四、碳中和目标下燃气工程施工绿色管理策略
(一)施工前的绿色管理策略
在碳中和目标下,燃气工程施工前的绿色管理策略需从项目规划与设计阶段入手,通过优化工程布局减少土地占用和生态破坏,例如优先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技术,合理选址站场以降低环境扰动。设计阶段应融入绿色施工理念,选用节能型设备,优化管道保温设计以降低长期运行能耗。施工方案制定阶段需注重低碳化,选择机械化程度高、能耗低的施工工艺,科学安排进度以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施工。同时,建立明确的绿色施工目标与指标体系,将碳减排、废弃物减量化等要求纳入合同与考核体系,确保施工全过程符合碳中和导向。
(二)施工过程中的绿色管理策略
燃气工程施工绿色管理需统筹能源、废弃物和生态保护。能源方面推广清洁能源供电,采用节能设备减少空转;废弃物管理实行分类回收,提升金属、建材再利用率,使用环保包装;生态保护设置隔离带,及时复垦植被。通过全流程管控实现低碳施工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此外,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在日常方面的管理工作,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3],并通过行为规范和监督机制确保绿色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实现施工过程的低碳化与可持续发展。
(三)施工后的绿色管理策略
在燃气工程施工完成后,绿色管理策略需延续至验收评估及运营维护阶段。工程验收时,应将节能减排效果、生态保护措施等绿色指标纳入验收标准,确保施工过程符合低碳环保要求,并建立绿色施工绩效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与企业信用评级和市场准入挂钩,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在运营维护阶段,需持续优化系统运行参数,加强设备维护管理,降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同时,对施工期间实施的生态修复措施进行长期跟踪监测,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确保生态系统稳定恢复。
面对急剧扩大的绿色市场和绿色需求,企业只有迅速调整经营方向,实施绿色管理,才能赢得市场份额 [4]。未来,企业需强化政策标准引领、技术创新驱动和多方协同共治,破解区域与企业发展不平衡难题。唯有将绿色理念贯穿工程全周期,方能推动燃气行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减排,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孥 , 王建良 , 刘睿 , 等 . 碳中和目标下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多情景构想 [J]. 天然气工业 ,2021,41(2):183-192.
[2] 龚维政 ; 王静静 ; 刘伟伟 ; 李泉临 ; 杨智良 . “双碳”愿景下生物燃气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国农学通报 [J]. 2023 ,39 (09)
[3] 刘保生 . 强化燃气工程施工管理打造精品城市燃气工程 [J]. 居舍. 2020 (28)
[4] 陈李燃,罗晓红 . 企业绿色价值管理内涵及特征 [J]. 合作经济与科技 . 2025 (06)
作者简介:李韦(1985.05-),女,汉族,人,本科学历,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工程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