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分析及综合处治技术研究

作者

石鑫

江苏博连特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1500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沥青路面被广泛应用,但使用中易出现裂缝病害,影响多方面且增加养护成本,我国每年为此支出高昂费用。国内外围绕此已开展诸多研究,国外侧重材料性能优化与预防性养护技术,国内更关注形成机理和修补工艺,不过现有研究在裂缝防治系统性、长效性及差异化处治技术方面存在不足。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现场调研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分析沥青路面裂缝类型、成因,对比评价不同处治技术适用性,还结合实际工程验证技术效果,旨在为市政道路养护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指导。

2. 沥青路面裂缝类型及特征

沥青路面裂缝常见且形式多样,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多种典型类型。

横向裂缝垂直于道路中线,多因温度应力,环境温度骤降时,沥青混合料收缩受约束产生拉应力超材料抗拉强度便开裂,材料老化等因素也会加剧其发展,会从微细裂纹逐渐贯穿路面结构。

纵向裂缝与道路中线基本平行,常发于轮迹带或新旧路面拼接处,成因包括交通荷载疲劳效应、路基不均匀沉降以及施工质量控制不当等,还常伴随车辙等病害出现,危害更严重。

网状裂缝呈网状分布,是沥青材料老化、水损害、基层强度不足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预示路面整体性能下降,需及时修复。

反射裂缝从基层或旧路面延伸至新建面层,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加铺工程常见,有温度收缩型和荷载型两种形成机理,控制较难,需综合措施应对。

不同裂缝类型各有特点及形成机制,准确识别是制定处治方案的前提,实际工程中需多手段判断裂缝性质,后续会针对其形成机理探讨预防和修复技术,助力沥青路面养护。

3 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分析

3.1 材料因素

材料本身存在缺陷是首要成因。沥青老化致使胶结料变脆、延展性变差;混合料设计若沥青用量不足、矿料级配不合理,抗裂性能会降低;集料质量不佳,像含泥量高、针片状颗粒多等情况,也会削弱混合料整体强度。

3.2 环境因素

温度应力很关键,在温差大的区域,温度循环使沥青混合料热胀冷缩,应力超材料强度便形成温度裂缝。水分侵蚀不可小觑,渗入的水分经冻融循环产生膨胀压力,加快裂缝发展,且紫外线辐射会加速沥青老化,使材料性能进一步下降。

3.3 荷载作用

交通荷载是裂缝发展的直接因素。重载车辆反复作用产生疲劳应力,超材料疲劳极限就形成疲劳裂缝,超载车辆对路面寿命影响极大,轴载翻倍,路面损伤程度可能增加 16 倍以上。另外,紧急制动与车辆转弯产生的剪切力也会加速裂缝扩展。

3.4 施工及基层缺陷

施工质量控制不严以及基层质量缺陷都易引发裂缝。施工中压实度不足、摊铺温度过低等常见问题,还有基层强度不足等情况,都会导致裂缝产生,约 60% 的面层裂缝和基层质量缺陷直接相关。

总之,沥青路面裂缝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各因素相互影响,施工缺陷还会放大不利影响,防治时需采取系统性策略。

4、沥青路面裂缝综合处治技术

4.1 预防性养护技术

预防性养护至关重要,能延长路面寿命。雾封层技术用改性乳化沥青处理小于 3mm 的早期裂缝,可封闭细微裂缝、防水害。微表处技术由多材料组成,固化快、耐磨性好,能修复轻微裂缝并增强抗滑性能,适时开展可延长路面寿命 3 - 5 年,成本低。

4.2 裂缝修补技术

针对已现裂缝需针对性修补。灌缝技术应用广,改性沥青灌缝材料弹性与粘结性好,在 - 30℃至 60% 能正常工作。贴缝技术采用自粘式材料,施工便捷、密封佳,适合不规则裂缝修补,不过修补前要彻底清理,规范修补可使路面寿命延长 2 年以上。

4.3 结构性修复技术

严重结构性裂缝需彻底修复。局部铣刨重铺技术移除损坏部分后重铺,要把控好接缝与压实质量。基层加固技术应对基层损坏引发的反射裂缝,常用注浆加固、铺应力吸收层等方法,玻纤格栅等复合修复技术能延缓反射裂缝发展,经结构性修复的路面平均寿命可达 8 - 10 年。

4.4 技术选择与优化

实际工程中,选择处治技术需综合考虑裂缝类型、程度、交通量、气候等因素,建议建立路面状况评估决策系统,用层次分析法等比选技术经济。同时注重研发新材料、新工艺,如自愈合沥青材料等能开拓新途径,完善技术体系有助于提升路面服务性能与使用寿命。

5、工程案例分析

本研究选取华东地区某城市主干道案例分析,其双向六车道,通车8 年,日均交通量 3.5 万辆,重载车辆占比 18% ,是典型城市重载交通道路,路面为复合结构设计。经路况调查,出现多种病害,裂缝密度达12.5m/100m2 ,路面状况变差。

针对病害,制定系统化处治方案。对小于 5mm 早期裂缝用高性能聚氨酯灌缝技术; 5-15mm 纵向裂缝采用开槽热沥青灌缝配合贴缝带加强工艺;对 8% 严重网状裂缝区域局部铣刨重铺并加铺应力吸收层;全线实施雾封层预防性养护,重载车道用掺橡胶颗粒改性沥青混合料修复。

施工质量控制上,裂缝清理用高压空气吹扫与钢丝刷结合;灌缝材料加热温度精准控制;铣刨设过渡台阶,新旧路面接缝用热接缝技术;雾封层施工前全面清洁路面。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规范。

为期 18 个月跟踪观测与评估,处治效果佳。新型灌缝技术裂缝复发率仅 6.3% ,优于传统的 25% ;加铺应力吸收层区域无反射裂缝;雾封层使渗水系数大幅下降,路面状况指数 PCI 从 68 提升至 85,性能全面提升。经济性分析表明,综合处治方案较传统大修方案节约约 40% 费用,还减少施工封闭时间 15 天。

此案例成功提供宝贵经验:一是差异化处治策略需准确识别裂缝类型与成因,可提升修复效果;二是预防性养护与修复技术结合有最佳经济效益,体现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理念;三是新型材料和创新工艺能提供更优解决方案;四是严格施工质量控制是确保效果的关键,要建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推动养护技术进步。

6、结论与展望

分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问题得出:一是沥青路面裂缝分横向、纵向等四类,成因含材料、环境、荷载及施工等多因素;二是预防性养护技术可延缓裂缝发展,雾封层、微表处对早期裂缝防治效果好;三是依裂缝类型和程度选修补技术,改性灌缝材料等应用能提升修复效果;四是结构性修复应对严重裂缝,结合新技术可延长路面寿命;五是科学评估的综合处治方案能节约成本、延长寿命。

重点关注:开发智能沥青材料提升自修复能力;完善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病害预测系统实现精准养护;探索低碳环保养护材料和工艺推动绿色发展;建立更精准的裂缝处治效果评价体系优化成本分析。未来沥青路面裂缝防治将朝智能化、精准化、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佳 .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成因与修复技术 [C]//2025 工程技术应用与管理交流会论文集 . 2025:1-3.

[2] 孙阳 , 毛长彬 .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J]. 现代装饰 ,2025,608(9):94-96.

[3] 张鑫宇 .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成因与防治策略 [J]. 中国房地产业 ,2023(24):210-213.

[4] 廖勇 , 李鑫 .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及应对措施综述 [J]. 城镇建设 ,2024(19):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