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和对策研究

作者

覃月丽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第三小学  5272002

引言

班级管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未来发展。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同时,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贪玩、自控力较差、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够成熟、对很多问题的认知不够全面等导致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存在一定难度。在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为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实际需求,小学班主任要实施班级管理方式上的改革,避免使用强制性手段,努力将班级建设成一个和谐、温暖的集体。现阶段,部分小学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欠缺,这直接影响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班主任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更为创新的管理实践方式,以此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 班主任班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班级管理工作核心思想是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重视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特色环境的构建和管理模式的开发,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将学生作为管理活动的主体,使管理工作的开展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成长需求,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带动学生学习和成长。在具体对班级管理规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真正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和教育指导,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价值和效能得到充分彰显。

2 当前小学班级管理现状

班级管理方式有待创新。小学生有其自身发展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品质和能力水平,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单调、简单,难以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班主任不仅要面向整体学生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还需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而当前部分班主任没有及时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思想,缺少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方式,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很多班主任仅仅通过召开班会、晨会的形式进行班级管理,会议内容多是学校最新政策的传达,学生纪律、成绩的总结等,往往由班主任负责主持、训话,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失去对班会的兴趣,甚至认为班会就是“批斗会”,使班会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同时,班主任通常喜欢面向整体学生进行教育整顿工作,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 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对策

3.1 通过情境激励方式,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

良好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营造。班级环境的美观性,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整洁的环境,能够为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其自律意识和学习效率。对此,应该全面运用已有的资源,创设班级情境氛围,持续建立适应学生成长及学习要求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情境引导能够提升学生的动力。班主任可以建设班级活动区,给学生提供学习氛围,鼓励及督促学生的学习,围绕学生,提升情境设置的知识性及有趣性,让学生不断地成长。通过这一措施,能够激励学生自我提升,推动班级成长。

3.2 借助网络工具,优化管理方法

利用网络工具,可以为课堂活动提供更多的素材,提升教学的网络化水平。班主任合理应用互联网,能够丰富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受上网冲浪,激活其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班主任可以给班级中的学生构建班级网络电子档案,主要涉及学生的奖惩、学习成绩、基本信息以及日常琐事,等等,基于档案系统,能够高效地查询学生的信息,便于教师记录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发生的小事,通过纵向及横向对比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判断学生的成长情况。另外,可以通过项目评估方案,把班级管理细致划分成多个板块,通过任务的方式展现。其要求学生了解及遵循相关的制度规范,有利于约束学生的行为。除此之外,通过在线班会,学生能够自我反省、相互交流,便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发挥集体舆论引导的功能。

3.3 加强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加强营造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力度,强调把生本管理思想贯彻于各个管理阶段,从生本的管理方法向常态化管理过渡,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与此同时,遵循生本管理思想,班主任还应采取各种班级文化管理手段,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地学习气氛当中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学习观念,这对于学生核心素质提升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班主任应调动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性意识,并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规则的制订当中去,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组织能力,同时以组织实践教育活动等形式融入班级文化,增强班级凝聚力和管理效果。

3.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心理教育的方式解决学生因日常生活、学业压力等因素出现负面情绪,这不仅能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也能使学生消除不良的情绪状态,更好地学习与成长。首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家庭、学业、环境等因素影响,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也侧面说明学生在抗挫折、抗压等方面能力较弱,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借助真实实例的方式纾解学生心扉,使学生吸收经验走出心理阴霾,从而消除负面情绪,提升抗压能力。

结语

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不断丰富班级管理工作的内涵,形成比较科学的管理体系,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能支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洪洪 .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J]. 小学生(下旬刊),2018(11).

[2] 倪春玲 .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研究 [J]. 当代家庭教育,2019(29).

[3] 李立萍 . 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