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术中输注利多卡因联合穴位注射对宫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作者

黄武锋 张峰 龙建平 王艳萍 黄智华 郭铭辉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麻醉科 福建南平 353000

[ 中图分类号 ] R614.2 [ 文献标志码 ] A

随着环境污染、生活及工作压力等因素影响下,国内不孕症发病率从 2007 年的 12% 上升至 2020 年的18%[1]。宫腹腔镜手术可确定输卵管病变范围并给予明确诊断,明显提高疗效和受孕率[2]。宫腹腔镜术中内脏的损伤以及伤害性刺激的产生仍不可避免,特别是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术中操作导致的盆腔内脏器官牵拉、缺血以及二氧化碳气腹的使用,使患者术后产生严重的内脏痛 [3]。

术中输注利多卡因可减轻手术麻醉应激反应以及降低术后疼痛评分,节约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利于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 [4, 5]。大量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得到证实,穴位注射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脑内和血浆中β- 内啡肽、5- 羟色胺等物质的浓度,起到防治术后恶心呕吐和镇痛的效果 [6]。临床上常选用的穴位包括内关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

基于此,我们设计了本次随机对照试验,探讨术中静脉持续输注利多卡因联合穴位注射对宫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宫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恢复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临床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内容符合《赫尔辛基宣 属南平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件号 :N2021J026 腔镜手术的病人 120 例。将所有患 C (利多卡因联合穴位注射),每组40 例。A 组 ±2.91 ± ( 85±10.25. min ;ASA 分级情况Ⅰ级 23 例 26.95±2.58 (24.28±1.22 )kg/m2 ;手术时长( 82.88±9.73 26.80±2.56⟩ 岁;体重指数 (24.77±1.12 kg/m2 83.13±8.97 Ⅱ级 18 例。 三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时长、ASA 分级比较, P>0.05

1.2 治疗方法

参与研究的患者术前均禁食8h、禁饮 2h,术前一天向患者详细介绍 QoR-15 评分。

A 组(利多卡因):在麻醉诱导前 10min 泵入 2% 利多卡因 1.5mg/kg 负荷量,随后以 2mg/kg/h 的速度持续输注直至手术结束。

B 组(穴位注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0min,于右侧腕横纹上方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定位内关穴,碘伏棉签消毒后,用 2 ml 注射器抽取地塞米松 1ml,将注射器针头刺入穴位,进针至有针感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药液。左侧内关穴以同样的方式注射地塞米松1ml。

C 组(利多卡因联合穴位注射):在麻醉诱导前 10min 泵入 2% 利多卡因 1.5mg/kg 负荷量,接着每侧内关穴分别注射地塞米松1ml(方法同 B 组),随后以2mg/kg/h 的速度持续输注利多卡因直至手术结束。

三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麻醉诱导药物和术中维持方式,当手术结束时,停止所有麻醉药物输注,当患者意识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平稳,拔除气管导管,然后送麻醉恢复室,观察 30 分钟当 Steward 评分 Θ>5 分时,由麻醉护士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1)术前、术后随访分别记录患者术前 1 天、术后24h、48h 的15 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

记录三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

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头晕、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 ) 表示,多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LSD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按 α=0.05 水准, P<α 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 1 天和术后 24h、48h QoR-15 评分情况

术前三组患者QoR-15 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 ΔP>0.05 ),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术后24h、48h QoR-15 评分显著下降 ),术后三组患者之间相比,C 组在QoR-15 评分上显著提高( ⋅∇P<0.05 ),见表 2.1。

表 2.2 三组患者术前 1 天、术后 24h、48h QoR-15 评分 ( )(分)

注:* 与术前相比, P<0.05 ,# 与A、B 两组相比, P<0.05, 。2.2.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上,与 A、B 两组相比,C 组患者恢复时间显著缩短 ),见表2.

表2.2 三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 )(小时)

注:# 与A、B 两组相比, P<0.05 2.3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 组发生术后不良反应 13 例,其中恶心呕吐 8 例,低血压 2 例,头晕 3 例;B 组发生术后不良反应 10 例,其中恶心呕吐7 例,头晕2 例,皮肤瘙痒1 例;C 组发生术后不良反应4 例,其中恶心呕吐3 例,低血压1 例。与A、B 两组相比,C 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3。

表2.3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例,%)

注:# 与A、B 两组相比, P<0.05

宫腹腔镜手术穿刺损伤导致的切口疼痛和术后内脏痛仍是需要解决的临床实际问题[7],虽然疼痛程度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低,但疼痛通常难以缓解,增加了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8]。

QoR-15 是在 40 项恢复质量量表 (quality of recovery-40 scale, QoR-40) 基础上,在其评估术后恢复质量的五个方面( 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心理支持、自理能力和疼痛) 中,筛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15 项制定而成[9]。穴位刺激作用机制是调理人体经络系统、激发和增强机体调节功能、使机体状态保持阴阳平衡,主要方法包括穴位注射、针灸、刺络放血及拔罐等,有研究表明,内关穴注射地塞米松能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和抑制术中应激反应 [10]。

本研究结果显示,C 组患者在术后24h、48h QoR-15 评分与A、B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 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相较于单独术中输注利多卡因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术中输注利多卡因联合穴位注射地塞米松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24h、48h QoR-15 评分。

在术后胃肠道恢复方面,C 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短于A、B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 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术中输注利多卡因能降低促炎因子产生和阻断肠系膜丛使肠平滑肌兴奋,使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11]。而内关穴注射地塞米松,通过改善了胃肠功能状态,调节迷走神经的功能和激素的分泌,调节胃肠道血液循环等因素促进术后胃肠道恢复[12]。本研究结果显示,术中输注利多卡因联合穴位注射地塞米松更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

在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与A、B 两组相比,C 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综上所述,在宫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术中静脉持续输注利多卡因联合穴位注射地塞米松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 24h 、48h QoR-15 评分,缩短患者术后胃肠恢复时间,降低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Qiao J, Wang Y, Li X, et al. A Lancet Commission on 70 years of women’s reproductive, maternal, newborn,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in China [J]. Lancet, 2021, 397(10293): 2497-2536.

[2] 陈丹 , 林妙珊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J]. 光明中医 , 2019, 34(19): 3057-3059.

[3] 肖洁 , 刘志强 , 俞卫锋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妇科手术围术期疼痛的管理及优化 [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1, 37(02): 87-89.

[4]Feldheiser A, Aziz O, Baldini G, et al.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 fo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part 2: consensus statement for anaesthesia practice [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16, 60(3): 289-334.

[5]Gustafsson U O, Scott M J, Hubner M, et al. Guidelines for Perioperative Care in Elective Colorectal Surgery: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 Society Recommendations: 2018 [J]. World J Surg, 2019, 43(3): 659- 695.

[6] 陈天鑫 , 张智龙 , 杨胜平 , et al. 穴位注射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对血清 IL-6、P Ⅲ NP、TNF-α 的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23, 32(22): 3140-3143.

[7]Park J S, Choi G S, Park S Y, et 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robot-assisted versus standard laparoscopic rig colectomy [J]. Br J Surg, 2012, 99(9): 1219-1226.

[8] 夏明 , 徐建国 . 去阿片化麻醉与镇痛的研究进展 [J]. 临床麻醉学杂志 , 2020, 36(09): 920-922.

[9]Myles P S, Shulman M A, Reilly J, et al. Measurement of quality of recovery after surgery using the 15-itemquality of recovery scal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Br J Anaesth, 2022, 128(6): 1029-1039.

[10] 颜景佳 , 周链 , 林塔斯 , et al. 内关穴注射地塞米松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及对肾素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J]. 微创医学 , 2020, 15(05): 571-575+597.

[11]Hermanns H, Hollmann M W, Stevens M F,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systemic lidocaine in acute and chronic pain: a narrative review [J]. Br J Anaesth, 2019, 123(3): 335-349.

[12] 陈彤宇 , 周嘉 , 王珂 , et al. 肺切除术后应用电针的疗效观察 [J]. 针刺研究 , 2015, 40(06): 461-464.

基金项目:福建省南平市科技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2021J026)* 通信作者:郭铭辉,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