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小说复习路径
叶超
北部湾高级中学 广西 538000
一、 问题的提出
高三小说复习不仅是知识的回顾,更是思维的提升。传统的复习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和答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创造性解决问题。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结构和多元的主题意蕴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如何将批判性思维培养融入小说复习,是当前高三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鲁迅的经典小说《祝福》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问题链设计、比较阅读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质疑探究,分析评价,从而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 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依据
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和反思的高阶思维能力。它强调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在于“批判”,即不盲目接受既有观点,而是通过质疑、分析、评价,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在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多义性和开放性,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能够深入文本,发现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结构和多元的主题意蕴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在《祝福》中,鲁迅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学生可以通过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探讨悲剧的根源,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小说复习路径
(一) 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祝福》复习中,可以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 初读感知: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的命运如何?
通过初读,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祥林嫂的形象和命运。祥林嫂是一个勤劳、善良、坚韧的农村妇女,但她的命运却十分悲惨。她先后失去了丈夫和儿子,最终在贫困和孤独中死去。
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基本信息,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2. 细读分析:是谁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鲁四老爷、柳妈、鲁镇的人们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
通过细读,学生可以分析不同人物对祥林嫂悲剧的影响。鲁四老爷是封建礼教的代表,他对祥林嫂的压迫是导致其悲剧的直接原因。柳妈是封建迷信的传播者,她的言论加剧了祥林嫂的精神痛苦。鲁镇的人们则是冷漠的旁观者,他们的冷漠使祥林嫂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理解社会环境对个体命运的决定性作用。
3. 深度思考:祥林嫂的悲剧是个人悲剧还是社会悲剧?鲁迅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想要表达什么?
通过深度思考,学生可以探讨祥林嫂悲剧的根源。祥林嫂的悲剧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社会悲剧。她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冷漠人性的共同结果。鲁迅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4. 迁移应用:在当今社会,是否存在“祥林嫂式”的悲剧?我们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通过迁移应用,学生可以将文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当今社会,虽然封建礼教已经不复存在,但性别歧视、社会冷漠等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应通过加强社会教育、提高公众意识等方式,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将文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升社会责任感。
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社会环境、主题思想等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并在质疑、探究、讨论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分析评价
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在《祝福》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将《祝福》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异同,评价优劣。
1. 横向比较:将《祝福》与鲁迅的其他小说(如《故乡》《孔乙己》)进行比较,分析鲁迅笔下农民形象的共性和个性。
通过横向比较,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鲁迅笔下农民形象的特点。例如,《故乡》中的闰土和《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都是社会底层的农民形象,他们的命运同样悲惨。但与祥林嫂相比,闰土和孔乙己的形象更加复杂,他们的悲剧不仅是社会造成的,也与自身的性格缺陷有关。
这一比较旨在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共性和个性,理解鲁迅对农民命运的深刻思考。
2. 纵向比较:将《祝福》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笔下的农村题材小说(如沈从文的《边城》、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进行比较,分析不同作家对农村社会的观察视角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
通过纵向比较,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作家对农村社会的不同观察视角和艺术表现手法。例如,沈从文的《边城》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农村社会,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情怀;而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则关注农村社会的现实问题,反映了农村社会的变革。
这一比较旨在引导学生跳出单一文本的局限,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审视文本,拓宽文学视野。
3. 跨文化比较:将《祝福》与外国文学作品中描写女性悲剧命运的作品(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悲剧的共性和个性。
通过跨文化比较,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悲剧的共性和个性。例如,《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都是女性悲剧的典型代表,她们的悲剧与祥林嫂的悲剧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这一比较旨在引导学生从跨文化的视角审视文本,提升文化理解力。
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跳出单一文本的局限,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审视文本,分析评价不同作品的异同,从而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 教学反思
在高三小说复习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空间。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启发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层次性问题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开放性问题能够鼓励学生多元解读。
2. 比较阅读要选择恰当的文本,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分析。
比较阅读的文本应与《祝福》在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分析,避免流于表面。
3.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表达。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 结语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相信通过问题链设计、比较阅读等策略的有效运用,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质疑探究,分析评价,从而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王荣生 .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 余党绪 . 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教学 [J]. 语文学习,2015(01):410.
[4] 鲁迅 . 鲁迅全集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